无奈生活被绑架
吃小笼包只吃肉:作为一名乡村干部,哪怕是在放假休息,我们都要24小时开机等候命令,因为乡镇工作纷繁复杂,防火防汛、农医保、劳动就业、村庄整治……每一项都耽误不得,也耽误不起。可是,没有工作群的时候,起码休息时间可以清静一下,保持手机开机预防突发事件就行。
车厘子和小李子:过去是满天飞的各种表格,现在是满屏的各种工作群,吃饭的时候要看一下工作群,走路的时候也要看一下工作群,睡觉起来上个厕所也要看一下工作群。形式变了,但形式主义的本质没有变。以现代化办公的名义搞形式主义,新瓶装的还是那些旧酒。
公主姊姊:很多单位都是如此,信息化的今天,工作反而更“麻烦”了。我还是怀念以前没有微信工作群的日子,现在下班后还会收到工作群的消息。这总给我一种被微信“绑架”的感觉,好像24小时都被工作占用了。
南方的小石子:我老爸是一个村民小组长,经常被村干部电话、微信遥控指挥,统计这、统计那,还要学习现代即时办公,够难为他了。这样一来,隐性工作时间大增,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时限不急的事情也要三更半夜在微信群布置,影响了正常休息。
感慨别偏离提效初衷
后知后觉:我的微信里面置顶的全部是工作群,每天每个群看一遍,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我觉得,微信群无疑是推动工作的好工具。无论多远,动动手指就可以把命令发布下去,降低了工作指令发布成本。但是,使用不当就会助长一些干部瞎指挥、乱安排的工作作风。如此用微信,只会自损威信。
时光慢些走:组建微信工作群原本是为简化工作流程,但是类似于“打卡”的工作群,可能会给员工以不信任感,从而弱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所以,推广现代化办公,要换工具,更得换“脑”。
飞星逐月:在信息时代,依赖微信群推动工作,本无可厚非,然而当“键对键”束缚了“面对面”的工作,这就成为了一种过度依赖。如今,手机已成为很多职场人的“负担”,不仅仅因为手机里工作群的数量之多,更可能是因为发布者在措施设计上出了问题,偏离了当初利用微信群提高效果的初衷。
日之夕矣:我也是被微信工作群“绑架”的一员,看多了微信工作群还会有些焦躁。有的时候,索性把这些都丢开,反而能寻得片刻清静。在我看来,少点微信遥控,才能多些理解尊重。职员的获得感,领导的满意度,只有用实干和汗水才能浇灌出来。
下期话题:
你觉得生活需要仪式感吗?
在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里,不少人会很注重仪式感,认为这是今后重要的回忆,更是表达爱的方式。但也有人对于是否要郑重其事地过节持有不同意见。你怎么认为呢?你觉得,生活需要仪式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