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书香百年思故乡

——记忆中的南岙小学

作者:徐丽娇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03月13日

  从年坑古村落拐进去,沿着牛头山水库边蜿蜒而行,路间山花馥郁,鸟鸣浅唱,一路悠然前行,最终停在一个较为平坦的山谷中,这就是我的故土——南岙村。我站在一片较为空旷的废墟中,还能认出它曾经是我上学的小学校——南岙小学。

  说到南岙小学不得不提到几个人,一个是我的太曾祖父徐旭初,太曾祖父旭初号啸谷,为人热心,仁心宽厚,族里大小事务都找他商量调解。他认为徐氏家族在裕岙繁衍了9百年,需要一个宗祠来纪念祖先。他在裕岙最中心地带腾出自家3间地基准备用来建造“徐氏祠堂”,这个地方背山临水,是个风水宝地。宗祠建于此地,意为徐氏子孙繁衍不息,人才辈出。

  由于某种原因当年没有建成。子承父业,太祖父士行完成父亲的遗愿,在原来3间地基的基础上再扩增地皮建造了“徐氏宗祠”,带头捐助21千文,堂弟士铜与士琦兄弟俩捐助52千文,同族同辈纷纷捐助徐氏宗祠的建造。徐氏宗祠就在徐氏家族的合心努力下建成了。

  太曾祖父旭初有4个儿子:士成、士谔、士行、士材。士谔的长公子汝梁生于光绪庚辰年(1880),汝梁名作东(抗日英雄徐孟彪的叔叔),年少时,读书颖悟过人,文章斐然,童子试屡列前茅,考取自治研究所赤城初级师范学校。正值光绪年间大兴学堂,古城临海也办了几所小学。作东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临海广华小学当主任,又与居住在临海的堂叔士琦组织志中小学。作东看上去性情温和,做事不急不躁,可凡公益事不竭余力带头去做。

  随着年月的增长,家中老小妻儿都需要他照顾。作东觉得临海离溪路有不少路程,无法照顾到家里,思忖之下回乡教学。清宣统年间,双辇办了中小学,民国十二年,作东被聘为双辇育英小学校长。双辇离南岙几里路,算是乡里乡亲的。作东在育英小学当校长期间,屡有裕岙徐氏家族子弟到双辇要求入学。双辇到裕岙虽只有几里路,可在那个靠着两条腿的农耕社会,逢雨刮风,也为孩子的安全担心。作东去村里办学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同太祖父士行说出办校的想法,太祖父同族里长辈商量,把徐氏宗祠改为南岙小学。徐氏长辈一致同意,认为教育为百年大计,子孙的未来才是徐氏家族的头等大事,排挤了祖宗牌位,先祖列宗也会原谅的。于是在民国14年,徐氏宗祠改为南岙小学,除了徐氏子孙,本村的赵家、尹家、翁家的适龄儿童同样可以入校上学,附近村庄的儿童也可以插班求学。

  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尽管很难却也做成了。但是过程的艰辛,别人无法想像。作东校长本就体弱,加上操劳过度,一下子病倒了。1928年,年仅49岁的作东撒手人寰了。

  解放后,南岙小学充公为集体所有,凡适龄儿童都可免费入学。因为地处僻壤山村,南岙小学一直处于安定。南岙小学建立于民国,历经抗日战争,走到新中国成立,最后挺过文革十年,迎来改革开放,一直到1986年因牛头山水库的建设而难逃拆迁的命运,完成了58年的历史使命。

  等我迈进南岙小学的大门,已经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眼中见到的南岙小学是一个二层楼的四合院,朝东靠南墙边是正门,正门是两扇大木门,木板足够有一寸多厚,两米多高。跨进正门是一个长方形操场,下课时分,操场上滚动着一个个小豆豆。特别是冬日,一个个穿着单薄的“小豆豆”挤在长凳上排排坐,迎着朝阳高声朗读课文。正门正上方是老师的宿舍,连着正门北边是二层楼房子,楼下开着一个小店,楼上是一个教室。楼房是木结构,每逢下课或放学,木楼梯就会吱嘎吱嘎地唱着歌。楼下小店的临海老头一听楼梯唱歌的声音马上就会来精神了,等候嘴馋的孩子光顾他的小店买一块小糖甜甜嘴。正南就是一堵两米多高的青砖围墙,一道围墙把围墙外的世俗和围墙内的纯真隔成了两个世界。正西方也是二层楼房,楼下是一个教室,楼上中间隔开成两个小教室,人数少的班级就放在楼上学习。正北方是中堂,比两层楼还要高,大中堂坐着徐氏祖辈的牌位,改建学校时,牌位被挪了很多,但还有一些牌位坐在中堂里。那些胆大的孩子会跑到中堂去玩枪柱子的游戏,会看到曾有牌位摆放着。我小时候胆子特别小,从未上过中堂玩过。每逢雨天需要穿过中堂避雨,都会快步离开,眼睛从未瞟中堂的内壁。只是儿时的我从未曾想这些都是我徐氏家族品德高尚的祖辈。记得学校开会时,老师就站在这上面挥手划拳对我们说教学习的重要性或者做人的道理。一直在我的心中,都觉得中堂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圣的舞台。后来听堂哥说,文革时,这里还曾是作践人格的舞台,他亲眼看着祖父被人一脚一脚踹他的腰部或者胸口。自从听了堂哥这话之后,每次回忆起学校,我的心里总有着一丝丝的痛。

  西北角转角是食堂,食堂里有个大灶台,比我们家里的灶台都要大几倍。一到冬天,老师们就围着灶台边烤火,我们穿着单薄,也会站在食堂门口借着炭火暖和暖和身子,有时候也会被老师叫去一起烤火。食堂后门口有一棵百年大樟树,据说这棵大樟树几百年,移民的时候不知道被谁砍走了。绕过大樟树通往新殿溪,清凌凌的新殿溪唱着欢乐的歌,游动的鱼虾在歌声中悠然嬉戏。下课时,春夏之季,男孩子经常跑进小溪里玩水。跑得急,被溪石绊倒,湿漉漉回到教室里上课,这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换成现在出现这种情况,首当其冲班主任受罪,挨领导批评,受家长指责,然后那个时候的父母不会心疼孩子,孩子也没有这般娇贵。趟过新殿溪是狮子山,狮子山头有一块大巨石,很奇怪,这块巨石从来都不会滚下山。巨石一头大一头小,据说在古时是小头朝向大龙坑,民国时,一次大风竟然将大头转向大龙坑,我太祖父观后神情严肃,回家后慨然道:“南岙将要散体了。”果不其然这话说中了,半个世纪之后,徐氏家族一户一户分散在各个镇中。

  可如今这一切都只是存在我弱弱的记忆里。今日立于废墟间,只见两岸青山相对,崖边或满山青翠间,缀着火红树叶的密密树丛,在春阳的映照下,点缀其间,夺人眼目。树梢或林间,不时有几声鸟儿的脆鸣,显得是如此的孤寂。树儿忠诚地守卫这一片土地,鸟儿哀伤地呼唤着,或许也在寻宗问祖吧。树儿依然茂密,鸟儿依然鸣啼,然而曾经的南岙小学再也不复存在了。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