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情洒高原 爱满天路——同走小康路·松潘行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金晓欣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10月15日

  从跨越300公里远赴成都求医到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松潘县人民忘不了“台州身影”。在台州医生的助力下,8486平方公里的松潘县内,一座座乡镇卫生院拔地而起,一辆辆“健康快车”开进了山区;沉寂的川西高原上,儿科、妇产科、超声科,从技术领域的“蹒跚学步”实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第一”;“两地三方”,医疗专家团队跨越山海距离,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脚步声里,将先进技术与人才队伍深深扎根在广袤的松潘大地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东西协作,不负所托,在青石嶙峋的高原上为“健康行”踏出了一条坦途。

  “用真心”

  留住外出求医脚步

  松潘是藏、羌、回、汉等民族聚居地,地域面积广阔,人员居住分散。由于县内医疗条件有限,不少边远乡镇的居民曾经都面临着“看病难”的困境。

  健康,是所有筑牢人民事业的“压舱石”,是走进美好生活的“敲门砖”。3年间,台松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高质量实施千万医疗卫生提升工程,全力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1025万元对口援建资金让健康春风吹遍松潘的角角落落。“卫生院开在家门口嘞!”17个贫困村里,不约而同响起了惊奇的欢呼。随后,满载医疗器械的汽车一齐从浙东出发,朝着不同的方向驶向了川西的各个山区。

  卫生院有了,医生也跟着来了。从2018年开始,黄岩区中医院妇产科的副主任医师何燕和同事们就开始了3年的“义诊行”。一次又一次下乡义诊,他们赢来了松潘百姓的夸赞。

  “松潘农村不少地方交通不便,而且也没有固定的就医场所,导致很多人对‘医院’‘健康’等概念非常模糊。我们去的次数多了,乡亲们也慢慢地开始重视起了健康问题。”何燕说,从第一次下乡义诊到如今,松潘县内的偏远村庄几乎都留有过他们的身影,他们也见证了健康的种子在贫瘠的高原上开出花。原先老人们因为行动不便,平时头疼脑热宁可咬牙硬挺着也不愿意上医院,现在一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天一擦亮他们就守在了村口。很多牧民为了能让“台州医生”的听诊器也贴在自己的胸口上,特意从山的另一头骑半天的马赶来。

  与何燕一样忙碌的还有来自黄岩区妇幼保健院,挂职松潘县人民医院儿科的副主任医师蒋继华。每天接诊的儿童都不少于两位数,24小时随叫随到,这是他在松潘工作近一年的日常写照。但是将时间拨回初到松潘时的那半年,蒋继华却面临着“3个患者跑掉2个”的窘境。

  “当时的松潘县人民医院没有独立的儿科。哪怕孩子得的是肺炎这种小毛病,当地百姓也宁愿开车6小时赶往成都为孩子求医。”蒋继华告诉记者,刚到松潘那会儿,看着每天寥寥可数的就诊记录,他一心琢磨着县人民医院该怎么走出一条“留人路子”。为此,他白天坐诊,晚上研究课题,在其他援川医生的一齐努力下,儿科从原来的内儿科中另立门户,成为独立的重点科室。随后,“儿童身高健康促进管理”“骨龄身高评价”“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营养咨询”等新技术接连走进了雪域高原,越来越多的儿童患者家长也将孩子留在本地诊疗。

  “手把手”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9月的一天下午3点,松潘县妇计中心围产保健门诊高危妊娠管理室里,身穿粉红色大褂的临海市妇幼保健院援川医生朱秀秀正和当地医生围着一叠材料低头交流。此时,约好了前来复诊的当地妇女王桃玉带着宝宝如约而至。产后盆底康复是朱秀秀的“拿手绝活”,在她为王桃玉专心复查的同时,当地同事则抱过宝宝在一旁现场学习。

  “原来我们不重视产后康复,总是觉得身上哪里不舒服又说不上来。自从挂了朱医生的号,她一直很细心地帮我调理,我觉得好多了。以前身边朋友看病问诊要千里迢迢跑去成都,现在大家都认准了‘家门口’的朱医生。”说起眼前这位来自临海的朱医生,王桃玉连连点赞。送走王桃玉后,当地的医生同事立马向朱秀秀请教刚才看诊时,自己存在疑惑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松潘,援川医生将就诊室“变身”医术传帮带的大讲堂。松潘县的医疗水平与东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人才队伍薄弱,产科等专业领域长期以来处于技术低谷。朱秀秀等一批援川医生意识到,要让先进医疗技术在当地落地生根,就要先“手把手”培养出一支能独当一面的、“带不走”的医疗骨干队伍。为此,她通过讲座、坐诊等形式,率先将自身擅长的盆底康复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

  输血变造血,用传帮带拉动医疗贫困县实现技术领域的跨越式行进。朱秀秀的身后是无数临海医生们的接力。当她深耕盆底修复领域帮扶时,超声科里来自临海市中医院的主治医师虞莉莉也正带领着松潘医生一点点地改变高原医疗止步二维超声的困境。

  “像三维超声、四维超声在我们东部的医院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我们刚来松潘的时候发现,这里却只能做一些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技术上跟外面差了一大截。”回忆起挂职之初的情景,虞莉莉满是感慨。她说,东西部协作其实为松潘县人民医院送来了很多先进的医疗器械。但是当地医生面对这些“高科技”却一脸茫然,“有米也难炊”成为了当地医疗水平进步最大的掣肘。为此,虞莉莉等东部医生带领着松潘医生开启了这些器械的“第一次”运转。3年时间过去了,从子宫动脉检测到预防先天性流产,超声检测的触角逐步延伸到了松潘县人民医院的一个又一个科室中。

  “我们通过临海医生的手把手教学,了解到了东部先进的医疗技术。除了盆底康复这一项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孕产妇的产检营养指导、高危孕产妇的具体指导等各项领域都再上新台阶。现在我们的老百姓一听说‘临海来的医生’坐诊,不管多远都会赶来。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先进的‘浙江经验’在松潘扎根,让东西部协同发展在我们医疗领域开启新的篇章。”松潘县妇计中心副主任唐蓉蕙说。截至目前,松潘县内共新建了妇科、儿科、超声科等3个重点科室,红土镇远程医疗会诊建设稳步推进;台州医生与30余位松潘医生结成传帮带对子,中高级人才驻点帮扶在医疗重点科室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组团式”

  开展深层次技术帮扶

  如何在全新医疗领域进行技术上的开疆拓土?如何针对已有的专业科室进行深层次学术交流?对口援建,要援在“根本”上,更要持续加力。

  “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治病救人、培养人才。”今年5月,来自黄岩区、临海市的10名医疗专家接过松潘人民热情的哈达,在松潘举办为期5天的组团医疗帮扶活动。这也是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进程中“引进来”的第12批“专家团”。

  专家入川,技术进山。专家们结合松潘县当地实际需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医疗帮扶”提能培训班,精心设计了“如何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儿童疾病的规范诊疗”“脑卒中临床诊治及康复及如何让孩子长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课程。台上,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各项专业技术;台下来自松潘各乡镇的150名基层医生全神贯注,认真“取经”。

  3年里,对于许多松潘县内的基层医生来说,这样的培训场景熟悉得让人感到亲切。虽然每次来的台州专家面孔都不一样,但是他们不远千里为高原送来先进医疗技术的善意从来都相似。

  3年里,黄岩区中医院、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东部5家医院与松潘县人民医院等3家松潘医院结对帮扶。

  3年里,“组团式”帮扶培训参训人员达1875人次,有效提升了松潘专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台州医生来了以后,我们整个医院的门诊人数每年都增长近16%,住院病人增长17%。除此之外,我们医院的基础设施与队伍建设也随之逐步完善。但最重要的是,松潘群众的就诊观念在几年间发生了极大改变,从原先一心去成都就诊变成了留在家门口看病,极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松潘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冬林说。

  记者手记:从东海岸走向岷江边,援川医生们踏出的每一步都为当地医疗事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医患故事,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援川医生们聊到高反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时,流露出少见的崩溃。无坚不摧的医生也会生病,但是为了将健康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从未想过后退。“既然来了,就要为这里留下些什么。”这句话,每一位援川医生都曾说过。医者仁心,让两地人民的心越靠越近,也让医疗脱贫的道路越走越宽。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