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调研文章
字号:    [打印]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王建华 罗 西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12月29日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本文着重围绕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扶持政策落实、粮食收购、仓储建设、储备管理、粮食市场供应、粮情检测和质量监管等情况开展调研,深入分析研究临海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为加强我市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对策建议。

  一、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近年来,我市粮食安全工作协调小组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强化责任担当,严守耕地红线,加强污染防治,积极完善粮食生产政策,狠抓仓储设施建设,强化储备监管,全力确保粮食流通顺畅、市场供需平衡。其中粮食部门坚持以惠农“三服务”为抓手,保供给、优举措、重安全,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政策,荣获2017-2019年度省粮食收购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稳居台州市前列。自然资源部门狠抓耕地保护工作,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我市实际耕地保有量达61.5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81万亩。农业部门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工作,持续组织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同时构建了推进粮食稳定优化生产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收购服务。一是落实粮食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完善和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按规定每年对全市约30余万亩符合要求的耕地发放补贴。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市第一时间成立粮食专班,制定《粮食增产保供工作方案》,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规模种粮,采取包括提高种粮补贴、实施早稻—西蓝花轮作补贴、落实早稻订单全覆盖政策等措施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严格执行“政府订单”奖励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加强收购市场监管,建立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工作联动机制,确保稳住粮食生产,守住卖粮底线。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应用,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加强“三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基质叠盘出苗、钵苗机插、两壮两高及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加快推广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生物药剂和适用农机具及其配套技术,综合推广水稻肥药减施增效、“水稻+”高效种植模式、“千斤粮万元钱”立体种养模式,挖掘增产潜力,优化品种结构,不断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三是健全收购服务体系,降低粮食流通成本。通过全面实施“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减少农民售粮费用,降低流通环节粮食损耗;通过对收购站点实行“一站式”机械化作业,提高收购效率,方便农民售粮。

  (三)建设智能粮库,提升仓储水平。一是建成临海市粮食储备中心。该项目位于东塍镇隔溪村,总用地面积172.6亩,总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设计总仓容10万吨,总投资约2.7亿元,于今年年初全面启用。该项目的落成大幅提升了我市粮食的智能仓储水平,为我市粮食储备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推动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工作。市粮食储备中心智能化粮库全面建成,储粮工艺安装了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气调储粮等集成化的储粮新技术和新装备,并通过政务外网实现粮食收储公司、中心粮库、市粮食局与省级粮食管理平台联网,确保数据准确、及时、全面。三是实现大规模粮食储备和代储功能。目前,我市粮食总仓储能力达13.9万吨,包括临海市粮食储备中心、红光中心库和岭下毕粮站等储粮点,不仅可以有效应对未来若干年因地方储备粮规模增加、粮食收购量大幅增加带来的仓储压力挑战,还有余裕可发展代储业务。

  二、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生产种植资源面临发展挑战。一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由于城市发展、重大交通和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多,土地整治投入大财政资金紧张等因素,导致粮食增产扩面的难度增加。同时,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适宜开发的资源越来越少,林地、水资源、生态保护等各种制约因素多,土地整治工作压力大,耕地占补平衡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二是疫情影响种粮收益。受今年疫情影响,用工、地租等成本居高不下,在当前粮价偏低的情况下,种粮总体效益偏低,农户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三是非粮化形势难以扭转。我市现有粮食生产功能区158个共计14.2万亩,目前非粮化比例已达14.3%,尽管已出台《关于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意见》等政府文件,但缺乏有效管护手段,功能区非粮化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需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二)粮食专业人才队伍出现断档危机。一是职工队伍呈老龄化。以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为例,目前在职员工约60人,其中60后临退休“老粮食人”占比较高,年龄层出现“断档”,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粮食工作“新老传帮带”面临挑战。二是信息管理人才短缺。随着新建粮库逐步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现代管理模式,具有丰富粮食工作经验的“老粮食人”往往因不懂电脑操作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日常管理工作,具备信息化操作技能的年轻员工因没有深厚的粮食经验积累而无法独立完成专业环节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粮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降低。三是年轻职工时有跳槽。市收储公司作为承担社会事业性质职能的企业单位,总体上职工待遇收入偏低,不利于留住年轻职工,往往出现经多年培训和锻炼培养出的人才跳槽离职现象。

  (三)“五优联动”工作开展存在地域限制。一是土地污染现状影响耕地质量。二是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粮食种植。我市山地多耕地少的自然地理特征,导致田块相对分散,田租总体偏高,不少种粮大户片面追求规模扩大,管理较为粗放,并一味选用高产品种,粮食品种有待改善优化,且大多数本土产中晚籼稻都不是直接用于群众口粮,而是工业用粮。三是产业开发不足导致发展滞后。优质稻米开发现状与种植规模不相适应,优质稻米种植比例较低,稻米产业发展滞后,临海本地目前没有一家真正做大米品牌营销的企业,也未形成本地粮油商标品牌。

  三、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粮食增产扩面基础。一是全面摸排耕地资源潜力。认真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全面摸清全市宜耕土地资源潜力和可提质改造农地资源,做细做大项目库,争取落实更多土地整治项目。二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土地整治。进一步加大土地整治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平台公司等作为主体推动实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做到整治前群众同意、整治中群众参与、整治后群众满意。三是积极探索增产扩面新途径。进一步挖掘民间资本,通过“以奖代补”、经费包干、统一收购等方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科学扩大粮食耕种面积。

  (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是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增强抗灾害风险能力。二是深化政策扶持作用。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加强财政奖补资金的保障,激励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入推广经济实用农业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种粮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一是实施“优粮优产”。目前我市晚稻种植品种中可直接作为群众口粮的数量、比例均偏低,群众口粮来源仍以东北、江苏等产粮区为主。建议以标准引领倒逼质量提升,加快开发高产优质稻米,并支持示范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采取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基地建设、土地托管流转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二是发展“优粮优加”。大力发展绿色、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鼓励粮食龙头企业扩大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供给,培育一批名牌粮食产品。三是推动“优粮优销”。加大粮食产后扶持,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补齐补强粮食产业链,支持有实力的生产经营主体从事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打造临海粮食品牌,把我市粮食产业做优做强。

  (四)加强粮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提高粮食从业人员待遇收入。通过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吸引年轻专业人才进入粮食队伍,并安心“留得住”,并采取适当奖补措施,鼓励年轻职工考取相关执业证书,促进粮食人才队伍向专业化、年轻化发展。二是加强粮食管理技能培训。通过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帮助年轻人才掌握先进的仓储、保管、检验、加工等专业操作技术,确保粮储管理模式朝着数字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方向长远发展。三是做好队伍“新老传帮带”工作。定期开展新老“粮食人”结对互助活动,在强化日常沟通和业务协助中实现优势互补,确保老粮食人优秀工作传统向新粮食人平稳传承交接,从而整体提升粮食职工专业水平。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