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市长活动报道集
字号: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2日在临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作者: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3月03日

  临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 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临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两手硬、两战赢”。

  (一)着力控疫情,应战能力得到新检验。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实现“零新增”,交出了疫情防控高分报表。坚持精准研判,精准施策,争分夺秒、不失时机抓好复工复产,我市复工率指数、产能恢复率均进入全省前十。聚焦MEI指数争先创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专班化运作,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共渡难关、稳外贸十条等一揽子惠企政策,减税降费40.6亿元,“两直”资金补助市场主体2万多户,“企业码”申领实现全覆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服务平台、进口冷链食品公共集中监管仓建成投用。与拼多多、驴妈妈等平台开展临海专场合作,带动商超、餐饮、住宿、旅游等各项消费回暖。

  (二)着力稳增长,产业发展释放新活力。全力以赴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从一季度-9.4%,回升到上半年-0.6%、前三季度2.2%,全年增长3.4%,经济实现强劲反弹。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本立科技成功过会,伟星新材荣获省政府质量奖,华海药业成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8家小微企业园建成投用,实现个转企278家、小升规66家。现代服务业稳健发展,全市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均居台州首位,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台州府城入选省级智慧商圈试点名单,尤溪镇成为省4A级景区镇。特色农业转型提质,“临海蜜桔”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临海蓝莓”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桃渚小海鲜”成为台州首个服务类集体商标,“邵家渡草莓”成为我市首个农产品集体商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4.6%,新增上云企业693家,新建5G基站877个。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创园建成投用,临海墨尔本跨境融合创新中心成为台州首个省级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37家,新引进高端以上人才10人、入选“省万”人才2人,省级研发项目立项数达6项,创历史新高。

  (三)着力兴湾区,开发开放迈向新阶段。口岸开放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打开了临海融入世界的海上大门;综合保税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实体化运行。港口吞吐能力持续提升,2个5万吨兼靠7万吨级码头主体工程建成投用。临港产业发展壮大,新加坡丰树综合产业园、路商新能源等项目动工建设,鲲宝智能仓储物流、联盛化学、星河环保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成功吸引香港维亚科技、中南置业等知名企业投资园区。新城功能不断完善,培文阳光实验学校建成投用,吉利广场加快建设,白沙湾海岸公园基本建成。

  (四)着力扩投资,项目“双进”取得新成效。组织4批次5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指数连续6个月位居台州前两位。大田平原排涝一期、洪池区块排洪应急工程建成投用,杭绍台高速临海段、台金高速公路东延台州市区连接线建成通车,金台铁路临海段基本建成,台州湾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仓储中心、临海铁路站前广场、联东U谷·临海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在上海、深圳举办专场推介会,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30个,落地28个,实际使用外资4801万美元。要素支撑更加有力,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取得实效,新增工业用地2850亩,居台州第一;成功发行全国规模最大的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全国县一级首单疫情防控债和首笔国有平台公司债;新增各类贷款179.2亿元,创历史新高,不良贷款率为0.42%,信贷资产质量居台州前列。

  (五)着力优环境,城乡面貌获得新改善。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创成“基本无违建市”,六角井社区入选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名单,创成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1个、基本达标镇3个,3条街巷被评为省历史文化街区,“熊出没”文旅小镇动工建设。下大力气整治生态环境,成功创建省级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获评“森林浙江”建设工作突出贡献集体,连续两年获得省生活垃圾分类优秀等次,灵湖成为省级美丽河湖,医化园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得到国家长江办及省生态环境厅肯定,完成5个镇街和3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市污水处理厂扩(迁)建二期、餐厨垃圾末端处置中心、飞灰填埋场等项目全面建成,德长环保危废处置四期扩建项目投入运行。

  (六)着力增福祉,社会建设打开新局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行“公民同招”,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5.3%,新增中小学正高级教师7人,居全省县市区之首;培文中学、大田小学北校区、涌泉中心校新校区、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投用。“健康临海”战略深入实施,系统谋划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布局整合提升,引进省级以上知名专家工作站1家,建成名医工作室3家,病人住院均次费用同比下降7.2%,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连续两年获评“健康浙江”考核优秀等次,荣获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估优秀市,入选省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试点市。成功承办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推进会。平安建设扎实有效,市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投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均下降43.8%,全面关停小土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村社组织换届选举和“四小车”整治工作。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档案、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着力推改革,政府效能实现新提升。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个人、企业和机关办事“一件事”集成改革,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增长16.1%,在台州率先成立大数据公司,99.3%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整合。依法行政加快推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121件人大代表建议、237件政协提案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深入整治“四风”问题,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自觉接受监察监督,依法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回首“十三五”,我们经受了多重严峻考验,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迈向更高台阶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38.5亿元,年均增长6.3%;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01.9亿元和5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4%和7.3%;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388元,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60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五年实现翻番。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等系列百强榜单,临海迈入了百强百亿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五年,是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初步实现,群众办事便捷度、满意度明显提升。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获评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省优秀试点,AA以上信用等级国有企业数量居台州第一。我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0年走在台州前列,成为首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科技新长征”全面开启。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这五年,是湾区经济实现蓬勃发展的五年。港产城湾一体化发展步伐愈发坚定,开通至首钢京塘曹妃甸、吉林通化港航线,头门港货物吞吐量接近400万吨。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实现30万辆产能,成为台州唯一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永太手心医药、万盛环保阻燃剂、远大住工临海建筑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高速公路45公里、铁路78公里,内通外畅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美丽蝶变的五年。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再添国字号金字招牌。府城面貌大幅提升,新区形象日益丰满,千年古城正焕发蓬勃生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功夺取“大禹鼎”。在项目征迁战场上涌现出“方溪精神”等一大批展现临海力度、临海速度的生动案例,绘就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最美缩影,全市干部群众勇当先锋、敢走前列、争做表率的冲天干劲,汇聚起临海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这五年,是社会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三个清零”,基本完成城乡同质饮水,实现村村通公交。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国家示范,被评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省健康促进市、省食品安全市,“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夺得全省首批星级“平安金鼎”,临海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五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利奇马”侵袭,有力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扩散,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临各单位和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临海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新冠疫情和国内外局势影响,生产总值等指标增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发展能力还不够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任重道远;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艰巨;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少差距;防范风险压力较大,生态环境、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御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干部履职能力、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临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中共临海市委关于制定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市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根据市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精神,“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三引齐驱、五提并进”发展战略,全力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活力市、港产城湾一体发展开放市、改革创新样板市、美好生活标杆市,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续写千年古城新篇章,为高水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而努力奋斗。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指标“体现大市担当,走在台州前列,实现争先进位”,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成功迈入“双千亿”时代;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以上。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任务:

  (一)以更强烈的担当,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坚定不移扛起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历史重任,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提升现代医药、汽车机械、时尚休闲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擦亮农业“金名片”,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努力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二)以更主动的姿态,打造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活力市。提升发展外向度,发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先发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增强要素集聚度,优化商业中心布局,扩大本地节会影响力,大力发展道口和站场经济,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强化项目支撑度,聚焦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适度超前、满足未来需求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三)以更宽广的视野,打造港产城湾一体发展开放市。扩大对外开放通道,统筹推进头门港“四区一开放”,力争港口年吞吐量超10万标箱、2000万吨。提升平台承载能力,调整优化两大经济开发区运行机制,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临港产业,加快构建以临海国际医药小镇和时尚休闲小镇为龙头的城区产业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台州“二次城市化”进程,合力共建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

  (四)以更有为的实践,打造改革创新样板市。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核心地位,积极融入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策源地。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全方位改革,全面提升智慧治理水平,让城市更智慧,让群众更便利。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五)以更深厚的情怀,打造美好生活标杆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绿水青山生态优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擦亮“学在临海”品牌,深入实施“健康临海”战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优化城市组团,合理配备基本服务功能和公共活动空间,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快推进“两智融合”,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努力书写临海奋进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建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创新驱动。一是做优创新平台。成立临海·上海科创中心,发挥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创园等平台作用,谋划建设环灵湖智慧眼,推动临海经济开发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加快实现创新在上海、创业在临海。动工建设高端人才产业园,积极推进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中国计量大学临海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正式运营临海科技大市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2项。二是提升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0家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支出增长15%以上。加快培育科创孵化器,引进企业入驻军民两用中心4家以上。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新增管理创新达标企业140家以上、标杆示范企业5家以上。三是优化创新生态。落实人才新政2.0版,高质量办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论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力争引进国家、省“引才计划”专家4人,台州市“500精英”计划人才20人以上,申报海外工程师2名以上。深化科创园二期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开发、产品中试等服务,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做强制造业。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行动,推动现代医药产业成为省级医药产业高能级战略平台主阵地,汽车机械产业加快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时尚休闲产业要推动户外休闲用品、眼镜、彩灯等行业向产品特色化、产业集聚化、空间集约化提升。加快落实城区2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打造集中连片现代产业集聚区。动工建设奥翔药业生物药、天宇药业原料药、瑞博制药原料药等项目,加快建设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联化科技临海产业园、联东U谷?临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四兄绳业、晨翀新材料项目,全力支持吉利临海基地发展,确保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强成长型中小企业要素配置,改造老旧工业区5个以上,分别建成2家和投用3家小微企业园。深入实施“251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新增上市企业2家、报会企业2家。贯彻落实省“雏鹰行动”,打造“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队伍,争创“隐形冠军”企业1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家。二是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完成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10个以上,创成2个省级企业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平台。加速5G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960个以上,实现所有镇区5G网络全覆盖。三是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确保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尤溪、括苍创成省旅游风情小镇,主城区创成4A级景区城。点亮“夜临海”,推进夜府城、夜灵湖、夜靖江等夜经济商圈建设,大力发展以沉浸式体验为代表的夜经济,将新兴产业融入传统文化旅游业态,力争过夜游客数量实现明显增长。积极打造区域性物流快递业集散枢纽,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两进一出”工程,动工建设圆通速递台州区域总部基地和未来商贸城一期项目。

  (三)提升内外开放水平。一是兴湾区扩开放。头门港经济开发区要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完成口岸监管区建设验收,加快自贸区台州联动创新区临海分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动工建设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建成头门港二期码头,加快进港航道一期、环岛公路和疏港公路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港口吞吐量突破800万吨。完成头门港产业规划修编,积极谋划建设红脚岩万亩千亿新材料产业园,动工建设海正生物聚乳酸项目,加快新加坡丰树综合产业园、古田化工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做好LNG接收站、集装箱专用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建设滨海新城,加快吉利广场、白沙湾蓝色海湾、金沙湾诗意小镇建设,动工建设洲际智选假日酒店、企业职工公寓、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项目。二是促流通畅循环。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外市场,做实“订单+清单”监测预警,实现自营出口增长13%以上。支持出口转内销,积极搭建内销平台,动工建设临海制造馆和直播基地,加快推进台州湾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提高临海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加强区域战略协作,与上海长宁区、深圳龙岗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加速融入省域1小时“交通圈”,动工建设351国道邵家渡至白水洋段改建工程,力争动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余姚至温岭公路汇溪至沿江段、104国道江南至尤溪段改建等项目,建成金台铁路临海段、杭绍台铁路临海段,开通临海市区至头门港市域动车,深化沿海高铁临海段、临海通用机场、临海至台州市区快速通道、天台至临海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提消费稳内需。实施提振信心促进消费九大行动,抢抓线上消费热点,顺应数字技术创新和疫情后新型消费升级趋势,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以新服务带动新消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动工建设新区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原客运中心城市综合体、杜桥国际眼镜城。办好第10届中国(临海)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展览会。

  (四)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出台社会化招商奖励政策,发挥好“临海创投”招商热力图和产业基金作用,推进外出组团招商、“雇员制”招商、中介招商,充分发挥临海异地商会作用,确保新签约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5500万美元以上。加快引进税源型总部经济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确保省“152”工程落地率达60%以上、市县长项目落地率达50%以上,落地项目早日竣工达产。二是狠抓项目推进。持续深化“双百”行动,完善市领导联系项目、集中开工、专班破难等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动工建设灵江建闸引水扩排尤汛分洪、南洋海塘提标加固、灵江干流城区段治理、台州府城墙加固二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外排、东部平原排涝一期等项目,完成方溪水库蓄水验收,深化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分洪截洪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入推进电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动工建设220千伏珊瑚变、110千伏汇丰变等工程,建成杭绍台铁路牵引站外部供电等工程。三是强化要素支撑。启动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完成3个省级全域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供应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600亩以上,加强矿地综合利用,努力争取省重点项目戴帽奖励指标。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努力破解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难问题,确保直接融资40亿元以上,争取贷款增速保持在14.5%以上。

  (五)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三服务”2.0版,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深化“证照分离”、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基本实现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审批不出园。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应用场景建设,确保41件群众企业“一件事”改革落地,推动跨部门、跨业务综合集成创新。深入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加快第三批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充分激发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活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强“标准地”批后监管。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汛桥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二是扎实推进智慧政务。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建成一批多部门场景化协同应用。加强大数据在应急防灾、生态保护、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等治理领域创新应用。全力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基础业务智办秒办,“一网通办”率达82%以上,推进掌上执法与统一处罚办案全面应用。三是着力优化企业服务。推广应用工业经济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码活跃度,办好企业家素质提升班,加强企业服务精准度、实效度和满意度。加快推进“放水养鱼”行动,用好纾困政策,全年减轻企业负担45亿元以上。

  (六)持续提升城市能级。一是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更新全市域控制性详规,优化台州府城、洛河汇港湖、伏龙等重要区块城市设计,让城市建设有规可依、依规建设。严格控制和保护水域岸线,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水域功能不减退。二是优化品质。重点推进伏龙两水、汇港湖区块开发,提速改造开发大道两侧和东方大道以北区域,打通东港路、双林北路中段等城市道路,加快建设“熊出没”文旅小镇、总部经济商务区二期、伏龙大桥、临海铁路站前广场等项目,推进望江门大桥改造和西门大桥项目。加强古城保护利用,动工建设北固山北侧旅游集散中心,启动十伞巷区块改造,加快建设台州府城全国研学游营地项目,完成紫阳街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推动城区有机更新,加快六角井未来社区建设和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创建,启动丁家洋等城中村改造,力争完成桑园、塘里等城中村和10个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培育梯级化房地产市场,让居者有其屋。大力支持西部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各镇街立足各自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快杜桥、白水洋、东塍、桃渚等中心镇发展。三是精细管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建立完善城市交通、小区管理、志愿服务等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由突击管理向长效常态管理转变。持续深化“垃圾革命”,推广应用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法,在物业小区全面推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建立健全防违控违机制,深入开展整村推进工作,高标准完成“三改一拆”目标任务。

  (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一是打好突出问题整改攻坚战。铁腕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动医化园区加快创建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国际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样板和世界级高端医药制造中心,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深化灵江流域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信访件办结及后续反馈问题整改。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全面深化“五水共治”,完成6个镇街和8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投用杜桥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再夺“大禹鼎”。加快提升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实现垃圾零填埋和总量零增长。深化大气污染防治,PM2.5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8微克以下。三是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持续深化新增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新增造林9840亩、珍贵彩色森林建设2500亩,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4个。加快括苍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加强牛头山水库、溪口水库、童燎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和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红杉林省级湿地公园保护利用。

  (八)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800亩,不断提高自给率。做好生猪增产保供,建成牧原二场、牧原三场生态养殖等项目,确保年生猪出栏量达29万头以上。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推进种养基地数字化转型。稳步发展设施渔业、生态渔业和特色渔业,持续擦亮中国白对虾之乡、中国水库胖头鱼之乡品牌,争创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市。二是建设美丽乡村。联动推进美丽城镇、美丽公路和美丽乡村“三美”建设,新创成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2个、基本达标镇6个;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路”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精品路线62公里以上;建成台州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精品村3个。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大力引进国内知名民宿品牌,引领带动下涨、牛头山等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发展。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做好村社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多元发展,确保相对薄弱村如期转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持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创新惠农金融服务,新增涉农贷款110亿元以上。

  (九)推进民生普惠共享。一是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创建省教育优质均衡市和省教育现代化市为目标,全面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初中崛起、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温台改革试点,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走在台州前列。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规范办学行为,改革学校办学评价和考核体系。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结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科学制定“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校网布局规划,加快推进大洋三小、临海小学东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和临海中学迁建项目前期工作。一如既往支持台州学院和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在临发展。二是推进“健康临海”建设。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深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台州医院新院区,加快推进市一医院迁建(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项目,动工建设市二医院扩建、温州康宁台州中心医院等项目。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农村文化礼堂90家。着力打响“千年府城”文化品牌,推进台州府城墙和浙东唐诗之路申遗工作,推动千年古城复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响体育赛事品牌,打造体育现代化市。

  (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加快提升疫情防控“十大能力”,打造进口冷链集中监管仓台州样板,确保继续交出疫情防控高分答卷。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升保障水平。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深化殡葬改革,动工建设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基本建成中央山人文纪念园一期项目,新建一批镇级公益性生态公墓。深入推进“无欠薪”行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重视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平安临海”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渔业船舶、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20%以上,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清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努力实现平安临海“十七连创”。大力支持驻临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优化退役军人服务。

  各位代表,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项目,经过公开征集、筛选比对和反复征求意见,提出了城乡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12个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项目确定后,我们将狠抓推进落实,严格督查问效,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四、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

  对党忠诚守规矩。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保重点、控一般、促统筹、提绩效,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惩治各类腐败问题,从严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为民担当抓落实。抓落实是政府的天职。要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韧劲抓落实,有党和人民召唤在前方,有理想和信念在心中,有责任和使命在肩头,我们将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有一个困难就解决一个困难,有十个困难就解决十个困难。要以“战则必胜,干则必成”的干劲抓落实,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善于从结果倒推过程,对各项工作实行项目化、清单式、责任制管理,做到人人力争上游,事事勇争一流。要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实劲抓落实,临海发展没有局外人,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团结中干事,在干事中团结,绝不当挥手干部、甩手干部、背手干部。

  解放思想勇创新。敢闯“无人区”才能看最美风景。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勇于开拓创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先进地区中找问题、找思路、找方法,让创新星星之火,变成发展燎原之势。坚持和完善政府系统各项学习制度,促进干部拓展新视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突出制度创新,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办法并上升为制度,以高水平制度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依法行政促规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大力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置管理于执法之先,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着力构建以柔性为主体、刚性为后盾的执法关系。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进一步畅通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全力打造“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东风浩荡春潮涌,笃志躬行实干兴。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奋勇争先,逐梦前行,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高水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