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生活 >> 健康
字号:    [打印]

戳穿“饮酒谣言” 关注健康生活

作者:市东城骨伤医院 许骏逸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饮酒呈下降趋势,但中国除外。我国人均酒精消费量增加,戒酒率下降,拖了全球的后腿。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在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分别为4.1升、7.1升和7.2升,增幅76%。中国终身戒酒率从2005年的50.9%下降到2016年的42.1%。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酒精定为一类致癌物。与常见的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有关联,而全世界5.5%的癌症产生和5.8%的癌症死亡都是酒精引起。

  为了您与家人的健康,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戳穿一些饮酒谣言,帮助大家更正确地认识饮酒对健康的影响,不再被迷惑。

  谣言1.少量喝酒有益身体健康。

  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多年前,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法国人普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研究者们据此得出“法国人有喝红酒的习惯,因此每天适当喝红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结论。然而实际情况是经常喝葡萄酒的人,经济条件往往都比较高,在营养条件、医疗保健等日常生活方面都比较注重。

  经过科学研究还发现,少量饮酒的有益作用也只体现在部分心血管疾病中(少量降低心梗概率,但增加了其他心血管疾病概率),而在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和肿瘤方面的研究中,无论量多少,饮酒都是彻头彻尾的有害因素。即使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饮酒也会对其他器官造成损害。由此可见,少量饮酒的健康收益微不足道,跟所有危害风险比起来,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其次饮酒量很难控制在所谓的“有益范围”内,对于喜欢消费高度白酒的中国人尤为如此,基本上高兴一点多喝两杯就超限了,“适当饮酒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多数时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总之,那些秉持着“小酌怡情、大饮伤身”观念的人,明确告诉你愿望虽然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适量饮酒绝对不是好的建议,从整体健康的角度来说,更有效更简单的方法是,远离酒精,一滴也不沾,永不饮酒。

  谣言2.酒量可以练出来。

  首先所有的酒,主要成分都是水和乙醇。进入身体后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是有害的,如果在体内堆积,会引起中毒),乙醛再转为乙酸,进而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在这分解过程中最关键的莫过于肝脏中所含的两种酶,即乙醇脱氢酶酶和乙醛脱氢酶。而它们清除酒精的能力较为恒定,可以说是娘胎里带来的,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强行要练酒量,无疑等同于“逆天改命”。

  可能有的人会说确实自己越来越能喝了。答案很简单,那是身体耐受了,说白了,就是“大脑感觉不到酒精的存在,感受不到乙醛的带来的难受”。但问题是,酗酒者代谢酒精能力没有显著增加,酒精和它的代谢产物其实依然存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受到越来越大量酒精和乙醛的毒害。这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并不是酒量提升而是自我保护系统的失灵。是非常危险的。

  生活中,若要饮酒每次一定要适度,人饮酒后,脂肪容易堆积在肝上,酒精会刺激胃黏膜使之遭到损伤。只有间隔适当的时间才不影响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酒后机体恢复正常一般需要3天左右。建议大家每次饮酒的间隔时间控制在3天以上最适宜。

  此外,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下酒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易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