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调研文章
字号:    [打印]

关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詹才勇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6月08日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效果和水平,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城区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管理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市城市社区已初步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但与新时代要求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现代化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基层调研、座谈交流、学习考察等形式开展调研,以期为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我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3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77095户,共230266人。长久以来,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需求多样化、专业化、差异化的特点,逐步完善社区服务相关软、硬件建设,调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为了破解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老化与服务主体单一困局,近年来,利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八个一”标准化创建为契机,对社区内窄小难拓、使用困难、配建不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进行整改。目前,全市34个社区已经全部建成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内设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就业创业中心等阵地。近两年,我市在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试点,创建了6家“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实现了社区惠民服务、组织培育、公益志愿和个性化服务等服务内容为一体社区综合体。

  (二)社工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实行“多方位”社工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三岗十八级”薪级标准。同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技能培训,完善社区干部“德、能、勤、绩、廉、学”考评体系,全面实行年度和届期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社区干部“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我市共举办社会工作培训11场,参训人数达6200余人。目前,全市共有专职社区工作者20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73人,持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93人。

  (三)三社联动服务模式逐渐形成。建立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工引领、项目化运作、志愿者参与的“三社联动”服务新模式。逐步形成“5+X”运行体系,即文明、文艺、平安、关爱、便民5大类服务内容,并成功建立了临海市第一个社会组织联合会,初步形成“1+29+N”(1个社区居委会、29家社会组织、N个志愿者)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志愿者在解决社区治安、消防、交通、环境卫生等问题上的作用,逐步探索具有临海地域特色的“三社联动”新模式。截至2020年,全市共孵化了13家社工机构,成立了31个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了521家社区社会组织;共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1036家,备案社会组织4492家,志愿组织注册638个,志愿者注册77920人,全年志愿服务时长33万多小时。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不均衡,城乡社区服务差距较大。如城市大部分社区已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但大多数农村社区还未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社区建设滞后于城市社区的局势尚未得到扭转。

  (二)城乡社区服务项目运作不完善,制约社区服务成效。在政府购买服务日益制度化的背景下,临海市尚未形成完整的城乡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系统,现有项目呈现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不利于项目成效的最大化发挥。

  (三)城乡社区服务衔接机制不健全,城乡社区资源壁垒明显。由于缺少服务互联、链接、共享等机制,临海市内现有城乡社区间服务类型、服务制度、服务供给的差异均较大,使城乡社区服务不均衡的问题更加凸显。

  三、下一步对策措施。

  下阶段,我市将以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共建、项目共治、服务共享”为目标、以打造“1个服务共建平台、3维项目共治系统、5项服务共享机制”为具体举措,构建一套城乡社区服务共同体的建设标准。

  (一)搭建1个服务共建平台,强化城乡社区服务统筹协调能力。一是打造街镇级的城乡社区服务共建平台。成立街道(镇)城乡社区服务联合会,整合现有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功能,构建集支持、研发与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服务枢纽,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挖掘社区共建资源,形成“共建项目清单”,以强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同时,在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问题挖掘、需求提炼、项目管理、资源对接、交流宣传、信息互通等方面加强政社合作和社社协作。二是建设完善“邻距里”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城乡服务资源进一步下沉社区,搭建社区层面的服务平台,结合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卫生服务站、警务室等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党群服务、惠民服务、卫生健康、就业创业、组织培育、公益志愿和个性化服务等“6+X”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打造“智慧社区”,实现居民服务诉求线上提出、即时回复、“线上+线下”综合提供服务的方式,打造城市社区综合服务集聚平台。三是探索建立“邻距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以便民利民和高使用率为原则,可适当打破现有行政村的划分标准进行选址。“邻距里”农村综合服务站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并通过“项目下乡、流动服务”的形式实现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与专业服务三类服务内容的全普及,构建包含党群服务、惠民服务、卫生健康、就业创业、组织培育、公益志愿、农业生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为一体的“7+X”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并重点提供“三留守”人员的关爱服务、社会救助、扶残助残等服务。健全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运行模式,探索规范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流程,提供政务代办服务,积极回应广大村民的共性需求、全体村民的普遍要求、困难村民的特殊诉求。

  (二)构建3维项目共治系统,规范城乡社区服务项目运作。一是项目立项甄别系统。建立社区服务项目招创投办公室,分设招投项目和创投项目两个板块,定期动态调整两张社区服务“项目清单”:一方面是根据街道内设职能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基于常规化社区服务形成“社区公共服务招投项目清单”;另一方面针对城乡社区居民个性化、特殊化、临时性的需求,形成“社区公益服务创投项目清单”。梳理两类项目的目标群体、服务事项,建立服务提供方的资质门槛,提升服务购买内容与服务提供内容的契合度。建立需求方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居民代表参评的项目立项评审机制,完善项目采购流程,确保项目采购方和项目承接方及时回应共性需求、精准回应个性需要,实现良好社会反响。二是项目过程监控系统。围绕服务项目实施计划,委托城乡社区服务联合会,选派成员代表定期对项目进度、项目开支、服务记录、人员表现等进行过程监测,以便进行适当的资源调配,把控服务质量。通过监督、巡查、检查、审核、控制和预警等形式进行监控,使项目按计划规定的进度和指标完成既定任务,并提供现阶段工作的反馈信息,以利后续阶段的顺利开展和整个服务项目的完成。三是项目成效评估系统。成效评估能够推动服务提供方不断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实施、城乡社区服务联合会全程参与、各类居民代表参与评价”的项目评价机制,对每个服务项目每年进行中期和末期2次评估,真实评价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效果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社会服务效果。采用程序逻辑模型设计评估框架,对资源投放、服务开展和服务的短、中、长期成效进行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

  (三)形成5项服务共享机制,促进城乡社区服务互联互通。一是服务需求响应机制。满足城乡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是社区服务提供的出发点,通过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收集社区居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建立社区服务“需求清单”,并实现需求清单在各类社区服务主体之间及时共享。通过建立社区需求线上线下登记平台,保证居民能够第一时间表达需求;通过对街道一级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的队伍共建共联,保证社区居民的需求第一时间有人跟进、有人处理、有人反馈。针对社区内的弱势群体,要定期走访,建立服务档案,体现社区人文关怀。二是服务资源互通机制。首先,推动社区内居民资源互通,如整合社区内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内的退休医生、教师、法律工作者等的专业余热,服务社区居民。其次,推动城乡社区居民间的资源互通,如推动助农类公益服务,以资源互换、公益市集、志愿积分捐赠等形式探索城乡社区之间的“结对服务模式”;对街镇内的组织资源如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及驻地企业,要建立联动机制发挥其独特作用。最后,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和整合,构建纵向衔接政府(省、市、区、县)、街道、社区、网格,横向贯通公安、民政、劳动、卫生健康等业务部门的大型业务信息化支撑平台,对临海市不同类型社区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和激活,建立社区服务“资源清单”,对社区内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如菜市场、超市、幼儿园、学校、医院、街心公园、中小型广场等构建共享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服务资源整合机制、改进服务资源整合方式和提高服务资源共享水平。三是服务决策民主机制。改善以往社区服务决策中居民参与缺位、表达缺途径的状况,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现场感、获得感与满意度。通过打造“微实事”社区参与式项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渠道征集居民、驻社区单位、学校等对社区服务项目的意见,动员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实现由“政府配菜”向“百姓点菜”转变,使服务决策真正体现民主。四是服务递送精准机制。针对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特征,建立“补救性服务-支持性服务-预防性服务-发展性服务”四种服务的递送流程。通过将服务资源整合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借助现代“互联网﹢配送服务”的方式与“线上﹢线下”的模式,利用动态数据监测和相关工作人员实时跟踪,保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实现“一站式”精准递送。五是服务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体制,加强社区服务的组织保障;探索建立居民自发成立的社区公益基金会,多渠道筹措社区服务资金,加强社区服务的经费保障;通过优化社区工作人才队伍的结构,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向服务型、专业型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型,引导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从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加强社区服务的人才保障;利用大数据来掌握居民的需求变化,借助手机APP、物联网等技术来更好地促使居民需求与服务供给智敏对接,加强社区服务的技术保障。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