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爱折腾”的抗美援朝老兵

作者:徐丽娇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8月06日

  抗美援朝距今将近70年,有援朝经历的志愿军战士也早已进入耄耋之年。85岁的援朝老兵该是最年轻的,这个最年轻的援朝老兵就是我的表伯杨京生。他的人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折腾。也许人生就该是折腾,不然怎么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呢?

  杨京生的乳名小毛,小毛的名字在我的脑库里已经存了将近40年。小毛是我祖父的舅舅的孙子,小时候经常听到祖父、三叔公聊天,常提到这个名字。时至今年,我才能有缘认识这位长辈。

  杨伯伯的一生坎坷多劫,1936年出生在南京,幼年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少年失去祖父祖母。凭靠天生的聪慧和坚韧让自己在不公的生活面前绝地反击。10岁那年,三叔公将他从湖南带回祖籍临海溪路杨梵村,进哲商小学上学,寄住在城里的姑家。上完初二,又因种种原因而辍学。按一般的孩子想法应该就是回乡种田耕地,然后娶妻生子,一辈子就在农村过着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而他却心存远大的理想,希望能为祖国做贡献,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当英雄,参军的想法就如一枚铁钉钉在他的心里。1949年,他去找解放军驻军领导,非要去参军不可。他的机灵与懂事也被首长看中了,却遭到家里强烈的反对,姑姑把他从部队里揪回了家。为防止他再跟着部队跑了,把他送回乡下杨梵村。在农村学着上山砍柴,下田插秧。因上过学,溪路乡政府抽他去抄田亩。家人都以为他适应农村生活,安心农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辈辈的农人生活,哪晓得不安分的心时刻向往着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14岁的那年冬天,他在岭根抄田亩时又碰到穿军装的解放军指导员,心中的参军梦又被催醒。他在惊喜又惊怯的夹杂中与首长交谈,首长被他对部队的这种锲而不舍的军情所感动了,同意他入伍。自此,他的人生就有了军旅的历程。

  15岁的少年还算是孩子,然而军营无少年。生性好强、活泼机灵的他就如一尾灵活的小银鱼,给死板军营里掀起一朵朵调皮的小浪花。杨京生生性活泼好动,且会唱会跳,而且还会演,只要有演出,他是场场必演,很快他成为部队里赫赫有名的小明星。

  他是所在部队的小明星,也是军营里的小老师。学习纪律、内务、队列条令等制度是部队每天的必修课,因为老兵文盲多,上过初中的杨京生是战士们心中的文化人,且会说普通话,记忆力特别好,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杨京生乐于助人,只要别人有难处就会主动去帮助,他知道很多年龄偏大的兵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何况哪里能认识纪律和条令这些字呢?只要有时间就教战士们认字书写,于是这个小小战士就成了大兵们的小老师。

  爱折腾的人都是学习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正因为各方面能力出色,17岁少年总会被领导惦记。1952年抗美援朝,他也随着部队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的土地。他刻苦学习英语和朝语,战场上向敌人喊话瓦解敌军。平时充当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山寨版翻译。为了学得更精的朝语,也想尽快教会战友们英语和朝语,让他们能听懂战场上指挥官喊话。他请教当地有文化的人,甚至去请教当地的大婶、阿婆,可以说他逮住谁就请教谁。虽然他不是高学历,但他年轻,爱折腾呀,有的是钻劲。有时为了一句不太明白的朝语,他和朝鲜大爷比划上半天,逼自己非学会不可。正因为他的韧劲,正因为向往和平,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朝语。他在异国他乡当文教,他耐心地教学,可有些战士就是学不会。他就一个音一个音去教人家念,直到人家能听懂也会说了,他才肯放人家走。

  这个17岁的中国志愿军遇见人总是一脸笑意,而且特别喜欢帮助当地百姓,谁喊他干活他从不偷懒。特别是朝鲜的孩子,见到这个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少年竟然是大战士们的老师。他上课时的一脸严肃,课余就和大家打成一片,爽朗的笑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人,亲和得仿佛是邻居的小哥哥,所以当地百姓特别喜欢这个圆脸型的中国少年。

  远赴朝鲜的志愿军生活不会轻松,美帝侵略者时刻投下炸弹轰炸百姓的房子。无数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抵住敌人的枪眼。杨京生虽然因年龄小,没有上过战场,然而他同样在战场上喊话瓦解敌军;在坑道里自编自演快板用文艺为战友加油鼓劲,他幽默的语言化解战士们对战争的恐惧感;打扫战场时,和老同志一起含泪掩埋战士的尸体……

  1958年,志愿军撤军回国,当年少年郎,今日英俊哥。17岁远赴他国,23岁随着大军归国,此时的杨京生早就褪去羞涩与稚气,6年的战争成就了他的刚强与毅力,也锻炼了他的胆略与勇气,此时归来是一个有胆有识的翩翩好儿郎。

  归国后,他随部队去了甘南藏区执行平叛任务。“爱折腾”的他又跨行了,不再当文教,而是成了特约通信员,为部队写通讯稿子,把前线战士的战况和感人事迹及时推上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战友》《解放军报》成了他的施展才华的阵地。他写的人物通讯《陈祥忠只身歼、俘三敌》在各大军报上露脸。新闻工作者不仅会写稿子,还得会摄影,因为图片更有说服力,“爱折腾”的杨京生当然明白这个理,于是他又捣鼓照相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摄影是一门高科技技术,学摄影的人确实寥寥无几,不服输的杨京生不懈努力学会了摄影,他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战士们的功绩。他的《后勤缝纫小组深入边疆部队》的连载的摄影图片在《解放军报》刊登,让全国的部队都能向后勤缝纫小组学习,学习他们这种为大国舍小家的边疆情。

  说起杨京生的“爱折腾”的事,还真的数不胜数。退休了本该是安享晚年,可他依然不愿停下生命的脚步。进入花甲之年的他,还依然青春焕发,又学起了拉丁舞。他这拉丁舞却不是一般学学而已,而是直接学了参赛,曾拿下1998年上海市“舞王杯”常青组的第三名,上海市老年交谊舞第四名的好成绩。而且这一跳就坚持了16年,16年获奖无数,16年的舞人生真的让他舞出自己精彩的晚年生活。

  新世纪是高科技时代,出现了手机、电脑、QQ、微信等各种快捷的现代通信,然而进入古稀之年的杨京生从不抗拒,而且玩溜了。网络交流、上传图片、写作等电脑手机操作,比年轻人更有经验。他不仅自己常为《中国老战士网》写博文,还动员战友们写博文。然而老战友都不会电脑,他让战友们写好稿子寄给他,他打字整理再发送网上。更让人佩服,杨老竟然会做美篇,他做的美篇图文结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他不自报年龄,屏幕另一头的你绝对不会相信这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不过老人这个词用在杨老的身上不合适,因为他永远是那么青春焕发,永远是那么朝气蓬勃。

  杨老的爱好还有旅游,北京、西安、张家界等国内著名景点都曾经留下他爽朗的笑声,韩国、日本等邻国景点也留有他的身影。爱玩的杨老最积极的事就是参加聚会,每次全国战友聚会都不会少了他。特别聚会地放在上海的,他就是最积极的联络员和组织者,当然也非他莫属了。这不仅仅因为他热心,主要原因他会玩微信聊天、微信电话以及各种现代化通信技术。

  说起杨老的“爱折腾”,恐怕真的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的人生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他这精彩的人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他的“爱折腾”,当然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就是他对生命的诠释。因为他爱折腾,85岁的他还正当年轻,年轻是因为他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