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走过老街

作者:禾睦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9月17日

  记忆中,20多年前去过一次屯溪老街,但不知怎么的已想不起当时的模样。好友说,他当时就住在老街,曾带我去过他家。可我却没有特别印象,看来脑袋是不好使了,还是要借助墨迹留下来。

  好友知我,连续两天的晚餐都安排在老街。

  喜出望外的是,我“遇”到了“漾糕鼓”。

  “漾糕鼓”是家乡一种小吃的俗称,官名我不知道。这是以米粉为原料,借冷粥发酵,用碗口扣出圆圆形状,在锅里煎出两面微黄,酸中带甜的食品,与另一种叫“漾糕”的小吃相类。小时候与奶奶一起生活,奶奶隔三岔五做给我吃,我喜欢极了。“漾糕鼓”带着奶奶的印记和慈爱,我永难忘怀。

  遗憾的是,现在家乡的市面上已难觅“漾糕鼓”踪影。两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曾专门请她的母亲给我做了一次,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

  尽管屯溪的名称叫“酒酿米粑”,我还是一眼认出了它。于是,毫不犹豫点名下单。待到热气腾腾上来,我顾不上礼仪,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一口下去,童年的温馨由口腔散漫开来,直上脑海。虽然为迎合现代人的口味添加了糯米粉,过于粘口,松软不够,酒酿气淡薄,色香味终究与奶奶做的有些不同,但总算又重温了一番心心念念的久违味道,过了一把瘾。这一餐,痛痛快快、细嚼慢咽。第二天晚上,换了一家饭店,“漾糕鼓”继续上桌。吃罢,再买一份打包当点心。

  直面地道的徽州菜,我大快朵颐。月亮升上半空,我已是红潮生面酒微醺,下意识地随着人声鼎沸的潮流,阅读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又叫“宋城”,“宋街”。坐落在横江、率水、新安江三江汇流处,由宋代的水埠码头发展而来,山、城、街、水齐全。明代成“一邑总市”,清代为“茶务都会”,民国享“小上海”名声,而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街区全长1272米,宽5至8米,由1条直街、3条横街、18条小巷、300余幢徽派建筑,呈鱼骨架状构成。赭色路面、纵横交错,下店上房、前铺后坊,几进架构、天井采光,街巷蜿蜒伸展、首尾不相望,真不愧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人称现实版、活的“清明上河图”。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市国子监街、山西省平遥县南大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老街、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同时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无意中,我在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的一条古巷中段发现了一座宅院,墙上钉着木牌“清代原味民宿——徽舍”。老宅原貌没有走样,门楣上的“淡泊明志”4个字依然清晰,“四水归堂”的天井照样深邃。我在里面转悠,免不了要“攄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那些曾经到过的名宅浮光掠影般在眼前快闪。细细检点,还有几处钥匙在原主人后代手中呢。假如我是首任主人,当时为什么这样设计?想过百年之后的事吗?

  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首先要有情怀,所做的不是贴金添花、争取什么头衔,而是好好保护。因为一不小心,容易脱胎换骨、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在国内数不胜数的老街系列中,屯溪是标杆。单体建筑、街巷街区、城镇格局、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得到妥妥的、全方位的保护。

  商区、景点、文化街三合一。敞开式的街巷,四通八达,全年全天免费开放,没有人为的设卡阻断。繁华的商业气氛,浓郁的“儒商”味道,免俗不了的张灯结彩,态度特别好的商贩店员,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土特产:茶、油、酒、药、酱、糕点等。特别亮眼的是歙砚、徽墨、徽笔,一如既往吸引着游客。在朱阁重檐、匾额旗招、茶楼酒肆、墨庄油坊中,老字号货品更显得价廉物美、跨界破圈成新秀。我随手买了若干“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好东西:一瓶古法木榨的芝麻油,几包以梅干菜五花肉为馅料的黄山烧饼(蟹壳黄),一盒当地产的套装糯米酒,做此行的伴手礼。

  流光溢彩,晚风沉醉的仲夏夜,我走在光溜锃亮的麻石板路面,穿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白粉墻、小青瓦、马头墻的街巷,时走时停,欣赏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询问心仪的商品。60多家老字号店铺:“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老徽馆”“周老记烧饼”“好再来”“杨文笔庄”;一些商号的名称还很别致,“步云轩”(卖鞋),“天雨盖”(卖雨伞),“毂丰源”(卖农具、农药、化肥)。古今名家题额的金字招牌接二连三:“醉墨山房”“文雕苑”“一品斋”“艺林阁”“集雅斋”“荟萃轩”“徽宝堂”“三百砚斋”“始信阁”“梦笔艺斋”“莲花书社”……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引人入胜的还有屯溪博物馆,戴震纪念馆,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中国首家古建筑私人博物馆“万粹楼”。

  明清时期,中国最富有的地区不在沿海,最多的富人是徽商和晋商,尤其是徽商的经济文化最为辉煌。自成一统的民间风俗,自成特色的徽州民居,自然天成的山水,成了许多人的“一生痴绝处。”

  梦里徽州,红色皖南。历史的气息没有消失,先人背影并未远去,脚印依然留存。灯光旗影中,隐约传来明代珠算发明家程大位(1533~1606),清代“乾嘉朴学”代表戴震(1724~1777),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等乡贤对家乡的感恩心声。

  我印象最深的是“砚雕世家”中摆放着的国宝级作品。创作者叫王祖伟,1964年生人,精砚雕、擅书画、通三雕,技艺可是真功夫。他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届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唯一的歙砚国家级大师。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好友还向我详细介绍了王祖伟“一生砚雕,两条砚道,三顶桂冠,四件珍宝,五大砚著”的传奇故事。徽州人才,我景行行止。

  好友生活于斯,工作于斯,接待过赵朴初等当代名人、要员,厚重的文史和丰富的经历让我仰望。他与我有36年的厚谊,兄弟般深情,作为东道主,夫妇两人掏心掏肺,一起陪伴,日出日落,上山下乡,转了一整天,都累坏了。短暂重逢带来的欢愉,热情款待得到的温暖,丰富了旅游内容,美好了生活意义。生命中有了这样的朋友,是我此行收获的最大感动。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出:“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发现美的踪迹。”徽州,我心中的大美。

  返程不走回头路,由徽杭高速到绍兴。在徐渭艺术馆“打卡”,向今年正好500岁的“畸人”、青藤道士、天池山人徐文长先生致敬。

  从徽州文化到越州文化、台州文化。一路读来,溯本源、明路径、看未来,懂得之后,又该有怎样的活法、使命和担当呢……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