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山海同耀奏华章

作者: 金晓欣 金雅婷 朱胜男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1月05日

  岁月无声远去,留下深深痕迹。

  从2021年迈进2022年,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台州”“临海”刷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首次出京,驻足台州府城,让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江南古城冲上了热搜榜,惊艳了国内外。盛会与府城相遇,我们凝视群星同耀山海时的绚烂,也不忘回顾华章之下的无数次蓄力前行。

  环环紧扣的“临海速度”

  “保电工作大家有没有信心?”“有!”2021年12月1日上午,国网临海市供电公司的会议室里一场临时动员会紧急召开。来自全市供电部门各条战线的122名保电骨干人员在第一时间被抽调组成专班。接下来的1个月里他们将日夜奔守在同一个地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的举办地紫阳街。

  保障节目顺利落地,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电力支撑,一切寸步难行。4000多个灯具搭建成整体的灯光系统、24组音响阵列完成现场的扩声、24台5万流明的投影仪……整场节目的用电设计容量至少需要4000千伏安。然而时间紧、任务重,调集配电物资成为第一道难题。

  “4000千伏安是什么概念?它可以供起一个中等企业的日常用电。”国网临海市供电公司物资供应分中心副主任陆安琪说,为了在一夜之间凑齐配电物资,他们和省公司、台州各地的分公司连夜协商。最后从玉环供电公司的3个施工现场紧急调用了5台等待安装的800千伏安箱式变电站,并与周边的供应商达成协议,优先排单生产节目现场所需的电缆。

  12月2日上午8时,《启航2022》保供电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接通2条10千伏主供线路和2条10千伏备用线路,安装低压配电箱21台,铺设高低压电缆1.2万米……122名电力人紧密配合,将原本需要15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硬生生压缩至5天就完成了。

  “这是我们临海截至目前最大的一次保供电工程,我们要拿出比平时工作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完成。”线路2班班长谢光明的一番话道出了“高效率”的关键。为了如期完成前期配电工作,每个施工组同步配合跟进。一组完成了,另一组就跟着上,环环相扣。

  12月6日上午11时,兴善门前舞台基础轮廓显现,各类声光电设备即将进场。随着一声“合闸成功”的响起,节目筹备现场总配电箱正式开始送电。

  然而电力人的忙碌并未停止。从节目筹备到顺利落幕,保供电始终是贯穿全程的一条主线。其间,国网临海市供电公司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配备了16组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

  ——12月9日晚11时3分,节目组街面拍摄点位临时调整,急需接通灯架电源。刚刚结束抢修任务的巾山供电所抢修组在10分钟内赶至现场;

  ——12月10日下午1时56分,2台UPS不间断停电设备专门从椒江运抵临海,巾山供电所抢修组2小时内顺利完成线路搭建,为节目组后期15台电脑同时上传拍摄素材时的电流100%稳定提供了保障;

  ——12月15日上午7时整,舞台临时新增20个配套用电棚,红船党员服务队内线组25名成员加班加点赶进度,仅用13个小时圆满完成棚内75处照明设备安装、200个低压开关的安装和接电

  ……

  半个多月里,节目保供电专班紧急接到临时任务35次,出动300余车次、1500余人次。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白天与黑夜反复交替的奔走。只要节目组有需要,临海电力人就在身边。

  “这台节目,全国人民都会看到。哪怕是一盏灯,我们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何为“使命必达”的职业信念感?何为“幸与荣焉”的家乡自豪感?负责舞台东区6号灯箱供电的巾山供电所综合班班长李圣辉的一番话就是最好的说明。

  距离节目播出的时间越来越近,和李圣辉一样,全场25个电力巡检点位上的专班人员的心中都绷紧了一根弦。12月21日晚9时13分,气温降至1摄氏度。兴善门前灯火通明,舞台彩排一切顺利。不远处的变电箱前,唯一的光亮来自内场一区的电力值守人员头上的探灯。此刻,他们正隐身于黑夜中,时刻关注着电压变化情况。因为一旦灯光用电超过240伏,将会出现爆灯的情况。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守’着,不让电压超出爆灯临界点。”市电力实业公司副经理冯乐阳是当天小组的领队,他说,下午他们已经提前巡查了所有用电点位,等晚上彩排结束,他们还会再巡查一遍。记者问他大概要守到几点钟,他望着舞台的方向,笑了笑说:“现场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就什么时候走。”

  宾至如归的“临海诚意”

  2021年12月21日,天空飘着小雨,气温骤降。古城内外,寒意袭人,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台前幕后演职人员们却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将镜头不断推进,定格在紫阳胡同音乐餐厅的厨房内。国家特二级厨师张凯和他的厨师团队正在为演职人员的工作餐忙碌着。此次迎新年特别节目阵容强大,台前幕后演职人员将近400人。每餐饭,张凯既要照顾来自天南地北演职人员的口味,又要考虑营养搭配。冬至大如年,张凯想让大家尝尝地道的“临海味”。

  雪白软糯的“糯米圆子”在掺了红糖的黄豆粉里来回打滚,最后撒上炒得喷香的黑芝麻。一道极具台州特色的“擂圆”冒着热气被端上了餐桌。随后一道道美味佳肴紧随其后,来自牛头山的酱椒鱼头、食材丰富的临海糟羹、曾登上国宴的蛋清羊尾……每一次上菜,演职人员们的眼里都透着好奇;每一道菜肴,都代表着临海作为“东道主”的满满诚意。

  “今天的菜吃得我们从胃里暖到了心里。虽然没能和家人们团圆,但我们在临海却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河北体育学院演职人员领队仝刚说,在临海吃的菜很多都是第一次吃,他觉得好吃又好玩。孩子们告诉他,来临海“有种回家过年的感觉。”

  宾至如归,这是临海留给所有客人的第一印象。

  除了美食“安排到位”,我市还安排了4家优质酒店投入到“接待大军”中。梳理接待流程细节,制订切实可行的接待预案……工作人员早早进入“备战状态”。远洲国际大酒店客房专职管家吴佳美有着4年丰富的接待经验,为了让每一位节目组工作人员都住得舒心,她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小礼物。

  “这是每日现摘的涌泉蜜橘和现做的海苔饼,这个是我们酒店职工专门手做的枫叶欢迎画。”在吴佳美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酒店此次接待的客房。适宜的温度、整洁的房间以及随处可见的“临海元素”,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主办地暖心细致的服务。吴佳美说,作为专职管家,他们就是客人们在临海的朋友。每一位入住酒店的客人都会收到一份手写的留言条,如有住宿上的需求都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联系他们提供的“定制服务”。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的到来,让每一位生活在临海的人都感觉很骄傲。而自己还能参与到其中的幕后工作,她觉得非常荣幸:“这次入住我们酒店的部分客人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我们时刻准备着。”

  餐桌上的一道菜,深夜里的一盏灯,看似平凡,却是朴实好客的临海人民挡也挡不住的热情。

  热血拼搏的“青春临海”

  一台节目的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由周深演唱的歌曲《你要跳舞吗》在播出之后引起了网友广泛热议。除了歌手的精彩演唱外,300名手持红伞的舞蹈演员同时登台伴舞也是吸睛的一大亮点。放大镜头,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群青春洋溢的表演者全是咱们的台州姑娘。她们当中有很多都是初学者,为了呈现这场高水平的晚会,姑娘们展开了为期半个月的高强度“魔鬼训练”。

  “所有人步子再快一点。”“转身,要像踩在音乐的节拍上一样。”“腿抬得不够高,手臂要有力量。”将时间拨回2021年的12月,台州学院从近2万名在校生中筛选出300名同学参加《启航2022》的节目录制。随即,高频次的训练声在校园上空不断回旋。

  为了不影响白天的课程,每天晚上6时到10时,成为这支队伍的固定训练时间。撑伞、收伞,舞台上看似简单的几个小动作要想300人都做得整齐划一并非易事。更何况,参与训练的同学基础有高有低。很快,就读于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蒋子懿凭借多年的舞蹈功底,在训练中脱颖而出,被选入第一方阵。

  “反复的训练不仅体力消耗大,心理上的压力更大。但是为了家乡,我拼了!”蒋子懿来自临海,说起此次演出,心情犹为激动。回忆起连日来的“魔鬼训练”,她说“痛并快乐着”。她们伴舞的节目是整场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场“重头戏”,所以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比如扛伞的动作,一定要伞柄拿得正、对着人,拿伞手一定要平齐,左右同一高度。”蒋子懿说,在不间断的训练里“抠细节”占了很大比重。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她也会出上一身汗,经常是回到寝室,连动一下都倍感吃力,但是一想到能登上央视的舞台为家乡喝彩,她又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12月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正式在大屏幕上和大家见面。舞台上,合着动感的音乐,一把把伞千变万化,时而似翻滚的波浪,时而似盛开的花朵。这一抹抹中国红,点燃了整座台州府城,也点亮了新年的“万家灯火”。所有的努力都奔赴同一个目标,无数次的跌倒只为了此刻的绽放。对于蒋子懿和她的同学们而言,当天的演出是这半个月训练的高光时刻,也是肆意青春里的热血瞬间。她们为古城增添了一抹新色,古城也在她们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无限可能的“潜力临海”

  关于临海的前缀有很多。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市、慢节奏的宜居城市……在众多标签中,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这是一座充满潜力的低成本创业城市”。很多创业者,都在这里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在位于紫阳街南段的18R咖啡馆,店长杨林跃正在为顾客制作秋冬限定款产品——梅花糕拿铁。央视节目组的到来,让国内外的目光再次对准临海。紫阳街上多了许多不一样的脚步声,距离兴善门舞台直线距离500米的18R咖啡馆也跟着“蹭了一波热度”。12月的小城,年轻人多了一项“打卡议程”——去18R点一杯临海风味的咖啡,记录央视舞台的搭建过程。偶尔在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后,杨林跃和店员们也会慢慢踱到警戒线前,看看每天都有新变化的录制现场。每每这时,杨林跃都会再一次感叹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一杯有临海味道的咖啡。”回忆起当初来临海创业的初衷,杨林跃记忆犹新。2015年,他在靖江花城开了临海第一家咖啡馆,当时很多朋友并不看好临海的市场前景,他们认为临海是座古城,缺乏发展的活力,但杨林跃却觉得临海是座“活着的古城”,他不仅坚定了在临海创业的决心,还于2020年10月在紫阳街开了18R的分店。

  除了古城自身的魅力外,优渥的营商环境也是让这位年轻创业者在临海安心打拼的重要因素。

  “这里租金成本低,为我们减轻了很大的压力,让我们有信心去实施自己的想法。”杨林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8R开在紫阳街商业街的“C位”上,这样的地段如果在别的商业综合体里,租金成本可能是这里的10倍。对于创业者来说,高昂的租金相当于扼住了发展的喉咙。而在临海,不仅政府在租金上有政策优惠,在营商氛围上也花了大力气。近年来,台州府城内各类文创活动崛起,18R乘着东风也“火”了一把。梅花糕拿铁、草糊拿铁、甜羹拿铁、老酒拿铁、桂花酒酿拿铁等一系列创意咖啡嫁接了老街的特色小吃,不断翻滚的“新”意让每一杯咖啡都蕴含着独特的“临海味道”,而杨林跃也已经是4家咖啡馆的老板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让临海又多了一种打开的姿势。看着店内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杨林跃心中又浮现出了许多“文创咖啡”的新点子。

  透过18R的无限可能,杨林跃清晰地看见了临海未来文旅大发展的无限可能。“毕竟我们连央视的演出都完美完成了,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好的呢?”他说。

  万众瞩目的“临海期待”

  今年40岁的余健是一名独立摄影师,也是地地道道的“临海土著”。他住在与紫阳街一步之遥的大弓巷里,到余健这里已是第4代居民了。住在老街的这些年里,余健见证了老街许多重要的瞬间,或光辉、或黯淡。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舞台在兴善门搭建起,他就经常过来看看,习惯性地拍上几张照片。

  “央视在老街办活动,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事,它值得被大家记住。”余健一边向记者展示他镜头里的央视与老街的相遇,一边说起了老街上的故事。在老街里生活有许多不便,有一段时间人口外流很严重,余健也是外出的身影之一。近年来,乘着文旅发展的东风,紫阳街层层蜕变,曾经搬出去的居民又陆陆续续搬了回来。2018年,余健一家也对老屋进行彻底翻新,并住了下来。

  “住在老街是件很好玩的事。”这是余健反复说的一句话。他说,有了小孩后,他会经常带着孩子去周边新开的店铺逛一逛,认识巾山塔、龙兴寺,去有意思的新邻居那里串门。“比如我家附近的再望书苑、五月工坊,那里的小伙伴经常会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老街生活增添了许多有趣的色彩。”

  去邻居家坐坐,是余健闲暇时最放松的事。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天,分享生活在临海的日常,期待着新生活的惊喜。晚饭后,余健和朋友们喜欢去紫阳街上走走。朋友们总是好奇询问老街原来的样子,余健也乐得一一介绍:百年老店王天顺、老辈记忆安乐天、匠人匠心蔡永利……这些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不过,这段时间里,他们聊得最多的还是兴善门前的“央视舞台”。在他们站立的不远处,舞台灯光远远打来,欢快的彩排声接连传来。余健和所有穿行在紫阳街上的人们一样,眼里都闪着期待的光。

  “会来哪些明星?”“会有哪些节目?”“舞台会是什么造型?”这些问题碰撞一起,潜台词就是“我很期待央视镜头里的临海会是什么样?”

  12月31日晚7时55分,谜底即将揭晓。余健和小伙伴们又聚在了一起,在5分钟后的热闹声中仔细寻找着屏幕里的“临海痕迹”,欣喜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节目里的场景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那熟悉的风景,让我生活变得特别美好,也让我们每个老临海人心生自豪,希望临海发展得越来越好。”

  “盼着疫情早日结束,让更多的人认识临海、走进临海,领略我们越来越美的家乡。”“新年快乐,希望临海的未来更加灿烂。”余健和邻居们吐露心声。

  记者手记:临海,是中国很多小城市的发展缩影。刷新“临海速度”的电力人还参与了城市各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他们身上不仅有“临海速度”,还有奋斗不止的时代精神;展现“临海式热情”的背后,离不开古城千年历史积淀的风土人情;为了家乡“拼一把”的少年热血里,蕴藏着古城“越活越年轻”的奥秘;低成本创业的包容性,为城市迈开步子默默积蓄着无穷的力量;因为人民有期待,所以发展才会有不断向前的动力。这些生活中数不清的“小我”绘就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大我”;平时看起来存在感不高的“小城市”恰恰组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中国”。疫情之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这场狂欢依然能在小城临海顺利推进,背后离不开国富民强、经济文化双富裕的强大支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