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上班前,把家里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装进不同的袋子,顺便将垃圾投入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
近日上午8时许,家住我市学府家园小区的翁女士出门时顺便扔了一趟垃圾。近一年来,上班前去集中投放点扔垃圾已经成为她的“生活日常”。
“撤桶并点工作开始后,摆在楼道口的垃圾桶都消失了,翻垃圾桶的流浪猫流浪狗也不见了,臭味、蚊子都少了很多。”翁女士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在小区内的东西两个区域分布着两处外观与建筑色调一致的垃圾房,每个垃圾房分别设置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口,旁边还有洗手池。垃圾房与最近的居民楼的距离在100米左右。
“刚开始集中投放时,有少数居民会错过投放时间,我们会登记他们的信息,并劝说他们要按时投放。”学府家园小区物业管理机构负责人颜静告诉记者,小区居民都很配合,不到一个月就都养成了在家提前分类、出门按时投放垃圾的习惯。”
家住在江南街道星河湾小区的项女士在一早扔垃圾时收到了来自物业公司的礼物。她非常开心地告诉记者,小区自从实施垃圾分类以来,环境比以前更美丽了、更整洁了,难闻的气味也没有了,小区的业主们都非常支持撤桶并点工作。
“我们星河湾小区实行撤桶并点工作开始后,江南街道广泛开展相关宣传,并向一些小区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水果刀、水果篮等宣传品,以激励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江南街道办事处垃圾分类办负责人叶晓平对记者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工作,对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点位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人居环境。截至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4.47%,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100%,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面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3%。
“2022年,我市将以‘提质扩面’为抓手,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一是继续增补、提升点位及基础设施,提高垃圾分类质量及准确率,实现“撤桶并点”稳定运行;二是继续扩大无物业小区(城中村)‘撤桶并点’,促进各行业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提高执法领域的覆盖面,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三是继续做好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宣教普及等工作,积极转变市民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真正实现‘垃圾革命’。”市垃圾分类办专职副主任金则里对记者说。
垃圾分类是社会新时尚。去年,市政府把“提升垃圾处理水平”列为民生十大实事项目。除了把垃圾从源头分类以外,改造提升“垃圾中转站”、加速垃圾处理效率也尤为重要。
近日,记者在位于江南街道七一河路的垃圾中转站内看到,一辆辆从社区开来的垃圾转运车正向移动压缩设备里倾倒垃圾,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只需按下遥控器,设备就会自动升降把垃圾进行回收、压缩、打包。据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一个中转站每天的垃圾处理能力可以达到50吨左右。
“2021年,我们对七一河路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加装了污水处理设施,规范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置,增加了除臭喷淋设备,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垃圾在中转过程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曹金淼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陆续对位于七一河路、两水汇墅路、汇溪镇、大田街道、小芝镇的5座生活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改造提升,其中七一河路垃圾中转站每天可以将5吨左右垃圾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达到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