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踏遍府城山水 两载寒暑绘江南

作者:陈佳妮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4月26日

  临海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枢纽地,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璀璨华章。两年前,著名山水画家王悲秋来到台州,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主线进行写生创作。

  在王悲秋眼中,临海山不高,但有其气势,灵秀中又有雄浑的一面,因此吸引了杜甫、顾况、王士性等诸多文人墨客来到此地。他踏遍临海的山山水水,以实地写生的形式,将临海的山川之美、山水之韵描绘笔下。

  “遥追智凯访幽踪,漫说花城十二重。万玉开关高插翠,请从云际看芙蓉。” 3月底,王悲秋循着诗人的脚步来到桃渚镇芙蓉村这一千年古村落,被这里的秀美风景和淳朴民风深深吸引,他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注入笔端,进行创作。在芙蓉村一半山腰处,热心村民为他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绿棚,十多天时间里,王悲秋就在这里,对着山水开始“沉浸式”创作。

  小雨纷纷,看到村民在雨中挖好春笋,日暮晚归的场景,王悲秋便将这场景画下来。“黄老汉、李老汉啊,金子、小慧啊,这些人物都是我在村里熟悉的老大哥,他们踊跃到这里给我做模特,非常乐意把他们的生活留在我的画中。”王悲秋说,自己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是生动、真实、饱满的。

  “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方针带给王悲秋无限的艺术灵感。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让王悲秋摸索出一套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他把画桌搬到大自然中,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直接进行归纳、整理和创作。

  王悲秋的爱人竺青同为画家,她非常理解王悲秋入画如痴、近乎“疯狂”的写生之路。她说:“是大自然给了我们灵感和创作的激情。现场写生,让那些山山水水、花鸟树木之美呼之欲出,这是你在画室里画不出来的。”

  创作过程中,王悲秋不避烈日严寒,克服身体不适,餐风饮露,坚定地走在写生创作的道路上。他的敬业精神诠释了艺术家应有的使命与担当,体现了人格品质和艺术魅力,也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在创作过程中,王悲秋遇到了很多热心的临海市民,为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志愿者黄委玲是王悲秋来临海写生的重要引路人。尽管艺术底蕴不深,但怀着对家乡临海的热爱,她跟随王悲秋游遍、画遍临海的角角落落。“起初王老师对临海不熟,我就给他们带路。让一幅幅描绘临海的画作在历史上留下来,这是我能做的事情,也是我们临海人的义务。”

  王悲秋创作过程中,志愿者陈学诚背着相机,拍摄了很多他写生创作的镜头。“王悲秋的创作对临海来说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临海旅游发展的一股力量。我用镜头把王悲秋的写生创作过程记录下来,也是在记录我们临海的历史。”陈学诚说。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有人曾说,王悲秋是“画家里的徐霞客”。几十年的笔墨探索,加上千万里的壮美河山,在他的笔下风云际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生出万千气象。两年来,王悲秋先后在临海创作了《古城春晓》《妙峰烟霞孕仙茶》《莫放春山佳日过》《却喜恬静山居情》《心寄峰岭云水间》《城隍山》等多幅山水巨制,将临海的绿水青山和时代风貌鲜活呈现出来,让这座历史名城的底色更加亮丽多彩。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