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也来说说“煞甲”

作者:林大岳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5月20日

  说起台州话中的“煞甲”这个我们常用的口头语,很多人一提起来都会觉得特有台州味,而且还似乎有股子令人自豪的硬气在里面。但到临下笔时,又有很多人会无从着笔:这两字究竟该怎么写呢?不光是普通百姓,就是专家也争论不清,媒体上的写法也很不统一,我们常能看到“煞夹、煞格、煞搁、杀甲、杀嘎、杀格”等五花八门的字形,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于是便有很多人在网上讨论,甚至调查各地方言中类似的词语。结果,说“煞甲”的不只是台州,其他地方也有,比如新昌也说“煞甲”,宁波也说“撒噶”“煞格”,苏州也有相似说法叫“煞克(萨课)”。

  从上述词组的组合来看,都不像正常的汉语组合方式,如“撒噶”“煞克(萨课)”“杀嘎”“煞格”等,都明显带有很强的音译色彩。而我们常用的“煞甲”,算是其中最能“望文生义”的字形了,从字面上看,“煞”是“极、很”的意思,而“甲”是“第一”的意思,连起来就有极好、非常棒的意思,但与我们平时表达的厉害之意似乎差距还不小。在生活中,“煞甲”多指超乎寻常、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程度,比如“煞甲些煞甲”“讲话煞甲猛”“价钿煞甲”等等。所以,人们在用字上,常用看上去有些“凶神恶煞”的“煞”字和杀气腾腾的“杀”字,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刺激,以此增加厉害程度。

  前些日子,一个黄岩市民就送了一面只有两个字的锦旗给民警,上面赫然写着“杀甲”,歌颂了民警超乎寻常的厉害,赞美他们能将一切危害百姓利益的奸恶杀个片甲不留的“豪横”之气。

  很显然,这样的组词方式体现了现代人力图还原“煞甲”本来面目的努力,但却始终感觉又有些心虚和无力,也颇令笔者感到困惑不解。

  直到有一次,笔者在聆听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讲授佛教文化时,听到“释迦牟尼”的梵语发音,以及“释迦”的解释时才恍然大悟,“煞甲”极有可能与“释迦”存在某些联系。

  细究个中奥秘,果然有所发现。首先,“释迦”的梵语发音跟“煞甲”非常相似,因为佛经口授相传的特性,所以各地在音译时发音和用字会稍有不同。其次,“释迦”一词的本义非同小可,就有我们方言中想要表达的“超级厉害”的意思。原来,释迦牟尼并不是佛陀的本名,而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古印度的部落名,属武士阶级,语义中有“能”“勇”的意思,再加上佛陀后来的神化,它的含义跟我们超乎寻常的厉害之意便更为相近了。

  再者,联系佛教故事中“华严厉害”的典故,就更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了。大乘佛教最重要的修学经典之一《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得道后宣讲的第一部佛经。相传,隋朝和尚释普安在传播佛教过程中,就多次以《华严经》的厉害来传播佛法、教育百姓。

  比如,他用意念将两山谷之间的大岩石给移开,并向群众宣称这是《华严经》赋予他的力量。他还利用佛法的神力,使意图谋害他的土匪拔不出弓箭,拉不开弦,并且全身僵硬地站在山谷里几天几夜不能动弹。围观群众见他们可怜,求普安慈悲,放过土匪,普安又说:“他们不懂《华严经》的厉害,须好好忏悔方能恢复正常。”于是土匪至诚忏悔,读诵《华严经》,好几天后身体才康复如初。还有一个以盗窃为生的人,晚上到普安住处,偷了供养菩萨的香油盆,走到寺门口时,突然浑身不能动弹。乡里百姓知道后,都来寺院向普安谢罪求情。普安又说:“他应该知道《华严经》的厉害啊!”小偷受了普安指示,诚心发誓忏悔,并将油盆送回,从此改邪归正,一心向佛。

  这几个故事塑造了佛陀超乎寻常的神力,是佛教借以树立威信并得以弘扬的惯常用法,“释迦”的厉害应该就是在类似的传播过程中震慑了芸芸众生,从而成为一个表达厉害的词语流行开来。

  汉语具有非常强大的包容性,往往对外来文化和外来词采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千百年来,佛教用语早已被吸收进我们的语言体系,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分……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我们生活中流传着许多已经日用而不知的佛教用语,如世界、宇宙、境界、智慧、思维、信心、须臾、梦幻、莲花、反省、烦恼、经典、方便、觉悟、功课、忏悔、法律、表示、印证、感应、精进、平等、变相、执著、造孽、因果、迟疑、迷团、妄想、警钟、不可思议、尘埃落定、天花乱坠等等,没有这些词语,很多内容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还有一些明显带有佛教色彩的,如清净、众生、果报、心地、慈悲、悟性、因缘、超度、浮屠、刹那、劫数、功德、业障、定力、本性、菩提、禅定、布施、瑜伽、普渡众生、不二法门、当头棒喝、四大皆空、清规戒律等等,也是我们频繁日用的词汇。

  台州是佛宗道源,佛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的方言俗语中,留下的语词极为丰富。旧时,我们常有“日头佛”“月亮佛”“雷佛”等说法,说明百姓接受了佛法的无处不在。与佛教有关的俗语就更多了,如借以说明个性为人的,有“老爷菩萨”“多事王菩萨”等;讽喻大众对佛教若即若离态度的有“一进寺门拜菩萨,一出山门偷鸡鸭”“手抲板佛珠,相骂弗肯输”“三日信和尚,三日信道士”等;借以劝人向善的有“念佛念一世,弗如大路石板铺一记”“一不打和尚,二不打黄胖”“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等;借佛事表达人生哲理的,有“破庙不招好和尚”“(fi)烧香得罪神,讲话得罪人”“交结和尚多些拜,交结财主多些债”“屋里有观音,到处求菩萨”“千个师傅千个法,一个和尚一套经”……

  因此,笔者猜想,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先人借用了“释迦”的神力来表达超乎寻常的厉害,只不过“释迦”是佛陀的姓氏,又不好直接用到文字上,只能停留在百姓口头上,以至于天长日久,人们都已经不知道它有这么“高大上”的来历,就像世界、宇宙、境界、智慧等人们日用的词语一样,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来自佛教了。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