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求通

作者:陈大新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6月23日

  散漫的读书,大约不求甚解亦无妨的,偶有会意,还可以“欣然忘食”,也算一种乐趣。问学之类则非求通不行了。问学是为了学以致用的,倘若不通,恐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到独立治学,又关乎文化的传承,如自身不通,有可能谬种流布,罪莫大焉。

  孔门弟子里有一位漆雕开,字子若。他跟孔子研习《尚书》,一直没有出去做官,一次孔子说:你可以出去做官了,不然就错过时机了。子若说:我对您的话还没有太明白呢,等我彻底弄明白了再说吧。孔子对他这种求通的学习态度大为赞赏。

  孔子自己正是秉持求通的态度学习的。孔子曾经学琴于师襄子,一段时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您现在琴弹得不错了,可以学习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好节奏。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告诉孔子:您已经掌握节奏了。孔子说:我还要再好好领悟这琴曲的内涵。再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您已经领悟了琴曲内涵了,这回可以学习新的东西了。可是孔子说:我还想这琴曲歌颂的是谁。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见孔子穆然深思,表现出一种志向高远,登临眺望的神态。于是孔子对师襄子说:我已经知道这首琴曲歌颂的是谁了,他皮肤黎黑,身体魁梧,高瞻远瞩,胸怀天下四方,这个人不是周文王是谁呢?师襄子听后掀衣起身,抚胸致敬,对孔子说:您真是圣人啊,这首琴曲正是《文王操》。

  这两则小故事出于《孔子家语》,求通的学习态度,也是几千年来传统的治学精神。说到中华文化,人们往往会用“博大精深”形容之,在具体的学习中,求通并非易事。拿古代的典籍来说,由于年代久远,今天翻译起来实有困难。孔子当年说的一些话,今人理解起来也不简单。如《论语·学而》上的一段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对“无友不如己者”向有争议。杨柏峻《论语译注》取字面的意思,译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但他特别说明,这样译是仅从字面解释,至于其他各样说法他暂不讨论。因为,如果真的“无友不如己者”起来,则谁都交不到比自己出色的朋友了。其实南朝梁代的皇侃《论语义疏》里有一个见解,他是将“主忠信”与“无友不如己者”联系起来考察,认为这句话是说:不可与忠信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这样就明确了交友的标准是“主忠信”,有了忠信,则其他方面虽不如己,仍然是可交的。皇侃也是古人了,我还是倾向于他的。

  又如《论语·里仁》上的一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杨柏峻译为:“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要我夕死去,都可以。’”这也是从字面上解释。皇侃《论语义疏》又有不同说法,认为这句话是“叹世无道,故言:假使朝闻世有道,则夕死无恨,故云‘可矣’。”孔老夫子伤道之不行于世,正与他的身世际遇密切相关,我仍然倾向于皇侃。弄通古代典籍中的原义,今人除去多比较现有的材料和站在古人当时的处境中去体味,也别无良策了。

  子诺没弄明白孔子的话,本来可以当面问清楚就是,却非要自己苦苦揣摸,参悟。孔子学琴,也不欲师襄子直接告知原委,非要自己去探索,这又是何苦来呢?他们所重视的,其实是自己求通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就有了真正的理解。如果直接询出标准答案,领会也就没有那么深刻了,“学则不固”,并非真的“通了”。

  在浩若烟海的典籍里,有许多问题是至今倘未弄明白的,这都需要今人以求通的精神,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态度,破解密码,还原真相,传承真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