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花街村寺后区块最后一间旧房拆除,15年未破解的历史遗留问题一举破题,花街村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完成,提前18天超额完成攻坚目标。一幢幢高层住宅将代替低矮破旧的城中村,居民盼着早日住进现代化小区。
10月9日上午,老陈早早地等在了寺后区块自家的旧房前,看到拆迁队员来到,主动上前打招呼:“我们家旧房都已腾空,但后门还有一根水管断不了水,你们拆的时候可千万小心呀。”
老陈是寺后区块7户“遗留户”中的一员,看到ABC区块、DG区块的新房一栋栋拔地而起,他心里是又羡慕又纠结。攻坚专班进驻花街村后,多次上门走访,讲政策、摆道理,经常在老陈的旧房里,一坐就是一晚上。最终,老陈与花街村签订了拆迁协议,攻坚专班用“真心”赢得了老陈的一片“征心”。
“征迁难,难在群众想不通。刚入户做思想工作时,常吃闭门羹,我们坚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古城街道城建办主任、花街专班工作组寺后区块拆迁组组长叶荣锋说。
3个月来,村民李阿姨来村办公楼反映问题10余次,专班成员卢洪波每次都热心帮助、耐心解释。李阿姨说:“多亏了小卢,我这么多年没想通的问题,都叫他解释明白了,心里不憋着事儿,睡觉也舒坦了。”
自7月18日,城中村“顽疾”攻坚战正式打响以来,花街村攻坚团队聚焦征迁工作核心任务,创新方法,夯实责任,加速攻坚克难,征迁工作成果显著、捷报频传。
花街村寺后区块的7户居民和4家企业,是花街村城中村改造最早开始至今,政策处理遗留下的大难题,最复杂也最具挑战性。
这3个月来,花街村办公楼的灯,经常亮到凌晨三四点。为尽快促成签约,攻坚团队往往是一大早就开始做工作,沟通到凌晨成了常态。面对一开始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专班成员不厌其烦地埋头理政策,日夜做沟通,既是“出气筒”,也当“老娘舅”,忙得顾不上吃饭。签下第一户之前,他们磨了一个月,每天挤出时间做思想工作;为了签下最后一户,他们两天两夜未合眼。他们放弃了周末和节假日,“5+2”“白+黑”成了家常便饭,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8月29日,花街村拆迁户(企业)实现全部签约,签约率100%,为“村民安置迁新居,花街未来花满街”的新景蓝图奠定了基础。10月9日,寺后地块17户46间旧屋拆除完毕,拆除面积达2924.9平方米,将于近日完成土地平整。
“你们实实在在给我们办了一件好事。”村民们高高兴兴地签下协议,期待着住进新房那天的到来。“原先觉得征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我们圆满完成了,老百姓都签了协议,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花街村党总支书记王增洪说。
获得显著成绩,得益于攻坚团队实行的百日攻坚“4法”,强势提升了百日攻坚行动力。
把党旗插在基层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催化剂”。“你脚头勤、我政策熟、他擅沟通……”入驻花街村办公楼后,专班成员发挥各自优势,职责分工定人到岗、问题困难定期研判、核心环节定时攻坚、工作实效定质实现,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克难攻坚的“火车头”。“一级带着一级干,人人看齐先进干。”专班领衔市领导8次牵头会商,现场指导。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调动社会资源,耐心细致接触群众打消后顾之忧。村干部从集体利益出发,用心用情详解征迁政策,为群众争取合法化、最大化权益。
民情联系是抓牢矛盾、解决问题的“传声筒”。为向群众讲清“怎么赔、怎么分、集体经济怎么办”等最关心的问题,攻坚专班将政策条文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宣传,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同时,攻坚专班建立民情联系机制,截至目前,共上门走访23次、接待群众47人次,针对反映的问题开展大小会商34次。
数字赋能是科学决策精准研判的“锦囊计”。攻坚团队通过政策比对、协议摸底,以数字赋能房屋分配方案完善,通过“一图+一表+一库+N档”四维数据分析法(一图:核心数据看板图;一表:拆迁安置人员信息一张表;一库:问题库;N档:一户一档、一企一档等),梳理各户问题清单,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实现精准研判分析,加速推进了房屋分配补充方案的完善。
“花街村百日攻坚行动目标提前全面完成,为花街村城中村改造的下一步建房移交、安置分配等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给花街村800多名翘首以盼的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下阶段,花街村攻坚专班将继续护航花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保障城中村改造圆满完成。”古城街道花街村驻村干部朱政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