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言论
字号:    [打印]

于新时代践“三心”聚人才

作者:临海市大田街道 吴翊铭  来源:  时间:2023年08月31日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40年前,习总书记在正定县提出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于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我国的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支撑,做到“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方能引得“源源活水”使中国式现代化大潮“奔腾不息”。

  悉心育才培得“枝间新绿一重重”。习总书记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方面是聚焦人才的成长路径,以主题教育为“土壤”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对党忠诚,以入学就业为“种子”落地生根、发芽抽枝,以数智支撑为“肥料”滋补营养、均衡发展,搭好人才培育的“大棚”,调好政策环境的“光源”,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未来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另一方面是做好人才保障,守好一方“水土”,以“老师傅”传帮带建立纽带,以“老娘舅”常关怀熟络感情,严防人才“水土流失”,以最细腻、最有力量、最有温度的措施拉起一支爱党报国、服务人民的本土人才队伍,做大做强本土人才“基本盘”。

  倾心引才招得“穿花蛱蝶深深见”。近段时间,全国多地陆续公布人才引进公告,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升级引进政策,更大力度抓好人才引进工作。面对偌大的人才市场,更应忌“乱花渐欲迷人眼”,根据自身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找准自身定位,深耕引进内涵,实施柔性引才,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做到精准科学引才。某些地区打着“人才引进”的幌子,对引进的人才画了一张张“大饼”,在未能提供相符的福利待遇同时加以各类限制性要求,使得许多有志之士对“人才引进”望而却步。于此,要着力打造“天蓝水清引凤来”的人才环境,制定好“棋后招”,集中资源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发挥政策优势,实现人才优势,与本土相互赋能,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才能做到“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精心用才促得“人尽其才百事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手段,“用”是目的,如《马说》所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反之而感叹“天下无马”,殊不知是其只重引进、不重使用的后果。一要坚持党管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多方力量各司其职、将人才资源的开发、调配、利用与重大发展项目、重点工作布局紧密配合,让人才与产业项目“同频共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相促”。二是要坚持平台建设,加强县际、市际、省际乃至国际交流,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如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区人才共享,实行远程“借智”,提升人才利用。三是要坚持长远目光,谋划人才如同布棋局,一招一式皆在谋划,以容错试错机制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尊重成长规律,树立长远观,于其中体会“涵泳工夫兴味长”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