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明朝士大夫心中的“游仙”王士性

作者:林大岳  来源:  时间:2024年06月14日

  明代临海人王士性是比徐霞客(徐霞客与王士性之子王立毂是至交)早出的伟大旅行家、地理学家,两人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上各领风骚,被誉为中国地理学的“双子星座”,王士性还被尊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鼻祖。

  早在明朝的士大夫圈中,王士性就是名流硕儒们推崇备至的“游仙”。

  在当时的政治圈、文化圈和旅游圈中,王士性以脱俗的品性、高旷的情致、典丽的文才和超凡的游历而被人们奉为“仙人”,甚至成为官场上清流派执牛耳式的人物。

  “端亮雅度”的人品

  在晚明那个政治腐败、浩气孱弱的年代,王士性在政坛上独树一帜,以一股铁骨铮铮的正气赢得了大家的敬仰。在政坛大咖眼中,他是“仙史”,是“仙吏”,甚至是金门羽客般的“仙令”。总之,脱不开一个仙字。

  当时的政坛斗争可激烈了,朝廷上那些大臣们都在忙着争权夺利,正在形成的东林党和阉党之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大家很少关心学术,而更关注操守气节和铮铮铁骨。

  王士性是阳明后学,明代典型的事功主义者,他的奏疏集《谏垣封事》关注国计民生,切中政经时弊,在政坛和文坛广为流传。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说:“王士性的奏疏太厉害了,我读了都要咋舌称赞!”政坛明星赵用贤说:“他的疏语真是千古不磨之论啊,连皇帝听了都要为之感慨动容。”

  王士性敢于直谏,他的硬气和正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政界,他是一个敢于直谏、硬气与正气兼具的士人楷模。东林党的三大首领带着一众政治圈里的人物翻箱倒柜式地展开“颂词比赛”,纷纷以“诤诤”“谔谔”“岳岳”“矫矫”等形容有气节、有操守的词汇来表扬王士性,将他“硬骨头”的气质烘托得无与伦比。彼时君子式的人物也都毫不吝惜、无比敬佩地称赞王士性是“此世界作一担子”的“硬脊梁”,是“台州式硬气”的典型。所以,政坛上的著名政治人物都期望他能“振兴士气”,成为“天下君子”。

  王士性在政治上的硬气,也毫不意外地在文学艺术界引发了极大反响,书法家、画家邢侗说他是“岳岳丈夫”,戏曲家汪道昆称赞他是“特立敢言”的“骨鲠之臣”。

  当时有一首诗形象地描绘了这位硬汉的风采:“王郎之儒太豪侠,批鳞迫取骊龙珠。尔衣一振华岳动,尔气一嘘海水枯……”真是满满的冲天豪气。

  编修《明史》的大儒们给出了难能可贵的评价:“(王士性)端庄正直有高雅的风度,在朝廷上注重崇尚名誉和节操,广受士人称道(端亮有雅度,立朝矜尚名节,为士类所称)。”

  “瑰玮超旷”的游品

  人们更钦佩王士性“瑰玮超旷”的“仙气”。

  戏曲文学大家汤显祖游览了天台、雁荡后,不禁赞叹:“这里的秀色,都被王士性这个仙人占尽了!”言辞间流露出深深的敬意。

  汪道昆则形容他的宦游如“仙游天际”,邹元标直言他“宛如仙人遨游”,清代地理学家齐召南赞美道:“德业文章已炳然,宦游五岳又成仙。”总之,王士性就是个仙气飘飘的资深驴友。

  这是因为,在理论上,王士性对“游道”有很高深的领悟,提出了三重境界的说法:“最高者,如上天遨游,身心皆与宇宙相融;其次者,精神飞扬,肉体尚存世间;最低者,则是心灵被物质所束缚。”他深觉,常人之游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审美,而神游则是被美深深吸引,仿佛梦游仙境。而那天游,则是超脱尘世、身心合一、忘却自我、达到“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王士性不满足于纸上谈兵,而是追求身临其境的体验,“游山玩水,乐而忘返”,同时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美感。更可贵的是,他在游览之后,能化为诗篇,让万里之遥的景色仿佛近在眼前,最终留下诸多瑰丽篇章。

  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他的游踪几乎遍布全国,比徐霞客早几十年成就了令人艳羡、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这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难得的烟霞之气,胸怀山川,笔吐风云,“霄霞在握,苍翠交流”。

  杨体元赞他“才高志远,胸襟广阔”,诗人冯梦祯评价他“文才横溢,典雅非凡”,邢侗称赞他“胸怀旷达,见识超群”,江盈科说他“才华横溢,情感超脱”,屠隆形容他的文字“飘逸出尘,如入仙境”;明末文坛巨匠张九一读完他的《朗陵集》后,感叹他的文章“如雪山映月,清澈明亮”,仿佛“神游八极”;冯元成读其游记,更是觉得“穿越四野,直达天宫,飘逸如仙”……

  总之,士人们都对王士性的游历和文学造诣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具有超凡的探索精神、深邃的哲理思维、卓越的审美境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兴寄高远”的文品

  王士性的仙气还体现在“兴寄高远”的文学造诣。他的文字,如同山间清泉,清新脱俗,让人读来心旷神怡。

  文人张九一曾将他与阮籍、孟浩然、司马相如等文学巨匠相提并论,称赞他的诗文“幽深峻削,孤情独往”,读来“仿佛听到了天仙的吟唱”。

  他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们的心灵。汪道昆曾这样描述:“他的作品,无论是在朗陵还是在燕市,都广受欢迎,人人争相传颂。”王世贞更是赞誉道:“王士性的诗歌,无论是古风还是歌行,都别具一格,出人意表。”

  他的文章,深受《史记》和《左传》的影响,叙事详尽,风格独特。一代学术巨匠胡应麟称赞他的作品“光芒四射,照耀文坛”,网罗了“奇人”“哲匠”“雄才”等溢美之词来夸赞他。

  许多文人墨客在阅读王士性的作品后,都赞不绝口。朱国祯说:“王士性的游记,五岳皆遍,瑰丽可诵。”汪道昆读他的游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流连忘返。艾穆、江盈科、黄汝亨、邢侗等文学家也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王士性的诗歌,如同他的游历一样,充满了豪情壮志,有“落笔摇五岳”的气势。他的文字,既有苏轼、辛弃疾的豪放,又有李白、杜甫的古荡,读来令人心生壮气、奇气和仙气。

  明代旅行家潘耒曾说:“王士性的文章,言辞精妙,意境高远,超越了尘世的纷扰。”而《临海县志》更是用诗意的语言赞美他:“雕肝琢肾于烟云岩壑之际……文章与五岳同垂。”

  王士性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追求。他的文字,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文学的天地之间,让人仰望、敬重。

  “天台仙源”的神品

  王士性的仙气还源自天台“仙源”的背景,他曾在天台桃源坑口建造“俪仙”馆,以此修身养性,涵养其高远娴静的心性和境界。于是,关于他的“仙”缘,流传出了一些令人啧啧称奇的传说。

  邹元标在王士性的墓志铭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王士性年轻时,有个来自云南的高僧找上门来,邀请他一同云游四方,还说这是前世就约定好的。王士性初听之下,自然是不信的,但这位高僧却在他家院子里一站就是十多天,坚持不懈。王士性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好奇之下,决定跟随高僧去郊外走走。结果你猜怎么着?高僧竟然在树巅上飘飘然消失了!从那以后,王士性的眉宇间仿佛多了一股烟霞之气,他也因此变得特别喜好游历山水。

  明代文学家钱希言在他的《狯园》一书中,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说是一位峨眉山的老僧,因年老体弱无法云游五岳,于是决定转世投胎到王士性身上。他临终前告诉徒弟,16年后要去台州找王士性。徒弟牢记在心,16年后真的找到了王士性。两人一见如故,回忆起前世的事情,历历在目,仿佛昨日之事。

  王士性是“仙人”的传说在清代依然盛行,齐召南曾说,王士性去世后,他的棺材竟然轻如树叶。

  这些故事的虚构和演绎,都是为了增添王士性“游仙”名号的神秘色彩,足见人们对他的尊崇。

  由此来看,王士性在明朝士大夫眼中,早就是众望所归的“游仙”,不仅在于他大幅提升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水平,还在于他以正直果敢的品质鼓舞了官场正气,并为中国山水文学留下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小品佳作。

  因此,“大明游仙”是王士性实至名归的名号,也应该成为台州府城最响亮的旅游代言。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