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日,票房过亿元。被誉为首部华语辐射电影的《焚城》是香港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灾难片,冲这个名头,就值得一看。
电影中,香港北区一个“洋垃圾”中转站里发生一场大火,前线消防员伤亡惨重。更可怕的是,火灾现场还发现了辐射。放射源不仅溶于水,而且燃点低,不管是遇到火还是水都会引起爆炸式蔓延,而此时恰逢一场台风即将登陆香港。一旦辐射扩散,香港未来百年将成无人之境。
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把几百万香港人的命运联系瞬间在了一起。接下来的故事线分两条线展开,一个叙事视角是在前线出生入死,救市民于水火的消防员;另一个则是坐镇后方的政府指挥团队和把财富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奸商。
消防员是这次拯救生命的主体,他们的牺牲是最直观的。特别是全城消防车出动,他们与家人告别时,不禁让人联想起新冠疫情爆发时,签下“生死状”前往前线的医护人员们。未来是什么结局,好像早已预料,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在消防员背后,也有着无数人的支援。当灾难进入倒计时,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位守秩序的群众,是会给医护车开路而一起搬运货车的人们,是在超市疯抢物质时,依然有人伸出援手。负责引爆的电线工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假思索地喊出:“为了700万香港人,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一幕幕末日情境下的人性光辉,十分令人动容。
从观众的视角来看,作为一部灾难片,《焚城》除了感动之外,代入感也非常强。与同类型的《流浪地球》《后天》模拟现实不同,《焚城》既不是发生在遥远未来,也没有龙卷风、海啸和暴风雪等罕见自然灾害。它的故事就发生在眼前,我们平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某一日。
强烈的沉浸让我觉得电影里的剧情就像一件曾经真实发生过或是稍有疏忽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件。故事虽然是假设的,但核泄漏的确以新闻的面貌被我们看到过,比如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等,都曾在这个世界的不同区域真实发生过。而《焚城》的原型是巴西戈亚尼亚核灾,发生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十大恐怖核事故之一。
电影中放射物泄漏是“洋垃圾”拆解不干净导致的,这在真实生活中也并不罕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欧美发达国家将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变成了“洋垃圾”的中转站,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血淋淋的现实,都让观众无法回避。
这场灾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莫文蔚饰演的代理特首有一句台词让人背脊发凉:“下雨是天灾,市民会理解,但向火场射水导致泄漏,这就是决策失误。”她展现的是《焚城》中另一重真实情境,代表官僚政客,对各方利益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
电影用大胆的叙述方式,让我们反思人类的行为,它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揭示问题,更在于激发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辐射危机看似遥远,但或许只是一步之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和我们日常的行为息息相关。
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灾难面前,人们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而在灾难来临之前,我们更应该警醒,“洋垃圾”带来的巨大危害,还有那些制造洋垃圾的人、那些自诩“上等人”的人也需明白,危机无法被转移,吃“人血馒头”而来的财富最终也会吞噬了自己。
《焚城》不是幻想,而是预警。它告诉我们,全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我们要时刻敲响丧钟,共同面对危机,才能战胜困难,拥有一个更安全、环保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