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爱美食,爱生活

——读《鱼翅与花椒》

作者:黄菊珍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鱼翅与花椒》是英国人扶霞·邓洛普所著的关于中国美食的游记。读罢竟有齿颊留香之感,似乎自己也跟着尝了一回这些活色生香的食物,久久难以忘怀。

  鱼翅是一道珍贵的食材,往往只出现在高档宴席上。花椒则朴实无华,是川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我想,扶霞之所以以此两者作为书名,或许是想告诉我们,不管是高档的还是普通的食材,在饮食的世界里,只要热爱烹饪,善于利用,一切都是融洽可爱的。类似于人生,苦辣酸甜,都是一种历练。

  初次接触中国食物,扶霞的内心可以用“崩溃”来形容。请看她在香港吃皮蛋的感受吧:

  “蛋被一切两半,搭配泡姜佐餐。这两瓣皮蛋好像在瞪着我,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蛋白不白,是一种脏兮兮、半透明的褐色;蛋黄不黄,是一坨黑色的淤泥,周边一圈绿幽幽的灰色,发了霉似的。整个皮蛋笼罩着一种硫磺色的光晕。”

  想不到被我们视作美食的皮蛋,在作者眼中竟如此不堪。但同时,我们会觉得这番比喻可爱得很,不得不佩服她的描述太传神、太到位。

  出于礼貌,她夹了一块入口,立刻被那种恶臭恶心到了。同时,感觉到蛋黄上那黑黢黢、黏糊糊的东西挥之不去,似乎再夹什么都会被污染,令人大倒胃口。

  带着一丝忐忑与好奇,伴着中国人啥都吃的传闻,上世纪90年代,扶霞作为留学生来到了四川大学。但很快,在成都这座安逸闲适的城市里,她遇见了许多令人难以抗拒的美食。

  比如作为早餐的军屯锅魁,是用面团卷起压扁的饼子,中间裹着碎肉和小葱,再撒点花椒,便有种天堂般的香味,瞬间征服了她的味蕾。

  比如担担面,看上去其貌不扬:一小碗面,加了一勺深色的、松脆的牛肉碎。但只要你拿起筷子,把面拌一拌,就会唤醒铺在碗底的那些香料。每一根面条都会裹上酱油、红油、芝麻酱和花椒混合成的调料,味道可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还有辣子鸡、鱼香茄饼、回锅肉、火锅等等,不但俘获了她的胃,也牢牢占据了她的心。

  扶霞可谓是个骨灰级的吃货。对于美食,她不但爱吃,还想自己动手去做。为此,她千方百计进了川菜烹饪专科学校,成了该校第一名外国学生。

  从刀功开始入手,让她见识了中国食文化的渊深与广博。光是刀法,有切、片、斩三种基本方法,再衍生开来,还有至少15种变化,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烹饪方法而创造的。如此复杂的刃上功夫,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而所用的工具,只是一把简简单单的菜刀而已。

  最高级的刀工,或许体现在瓜果雕刻上。这些艺术品般的呈现,更令人叹为观止,又怎么轻易舍得下筷呢?

  要想做出美味的食物,刀工只是基础,火候和调味同样不可或缺。

  比如在锅巴肉片中,如何调出恰到好处的荔枝味,而不是普通的糖醋味,这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品尝,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又如做凉拌鸡时,得混合芝麻酱、芝麻油、酱油、糖、醋、辣椒油和花椒,用看似纷繁复杂的调味料,调出刚刚好的和谐“怪味”。这些本领,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吧。

  至于火候,可分为旺火、武火、文火、微火等。怎样炒出美妙的口感和鲜艳的色泽,而不至于焦糊、干老,更需要反复试错和调整,才能一点点积累经验。

  为了掌握烹饪技术,扶霞可是下了苦功夫。当然,如果不是源于热爱,很难坚持下去。她的中餐厨艺在这期间突飞猛进,想来已经碾压了绝大部分中国人。

  在中国的岁月里,扶霞接触最多的是川菜。为了寻觅花椒的原产地,她不辞劳苦,去了偏远小镇汉源清溪。与新鲜花椒的初见,更给了她惊艳的感觉。那是一种扑鼻的芳香,每一对花椒下面,还有一对“娃娃”,珍贵无比。

  一颗小小的花椒,犹如食材界的跳跳糖,在舌尖上翩然起舞。这种麻酥酥、热辣辣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记得以前去四川旅游,导游曾经介绍过为什么巴蜀之地的人们饮食口味偏麻辣,那是因为地域特色所决定的。四川多为盆地,气候潮湿,整天见不到太阳,人容易积蓄湿气。为了对抗自然环境,人们爱上了火锅,而且需要干热的食材,比如花椒和辣椒,来祛除湿气。

  仔细品味,会发现川菜并不完全是麻辣味,辣中还带有一丝丝的甜,一点点的酸。就像慵懒而随性的成都,能让人念念不忘。这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除了四川,扶霞还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各地方的菜系,也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湘菜,其突出的特点也是辣,并且那种辣较之川菜,更莽撞而热烈,似乎带有一种霸道总裁似的不由分说。这种特性,或许正是导致湖南频繁走出领袖人物的原因之一呢。

  首都北京就像个大熔炉,体现在饮食特点上,也是兼具包容,有各个地区与民族的饮食文化与顶级特产。

  最具代表性也最奢华的,当属满汉全席,据说含有两百多道菜肴与小吃。遥想当年,皇帝面对着满桌的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那种铺张与浪费,恐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腻味了山珍海味、烈火烹油之后,扶霞有幸遇到了淮扬菜。那种清淡悠远,让人全身心放松,也让人体味到唯有平淡从容才是真。饮食与人生,在这一刻有了共通之处。唯有摒弃浮华,才能体会到本真的味道。

  从排斥到接纳再到深爱,对中国饮食的认同,也是一种文化的认同。

  如果你是一枚吃货,那么书中关于美食细致翔实的讲述,一定会让你口水流一地;即便不是吃货,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书中所洋溢的那份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味,也一定能够感染、感动着你。

  全书读起来轻松有画面感,不妨在每一个慵懒的午后、每一个碎片化的空档里捧读之,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