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新公司工作繁忙,鲜少外出。此次请了年假,借送女儿求学之机,终于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广东之行。短短数日,行程紧凑,女儿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阶段,我又在南粤城市里寻到亲情和乡贤的暖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盛名我早已知晓,30年前便心向往之,奈何自己未能踏入大学校门,这也成了我多年的遗憾。如今,女儿圆了自己的目标,也圆了我多年的心愿,成功保研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命运的安排如此奇妙,不禁让我感慨万千。置身暨大校园,我深切感受到新一代青年的朝气蓬勃与凌云壮志,他们眼中对未来的憧憬极具感染力。尤其令我安心的是,在报到、开学典礼之后,女儿就送来了第一个喜讯。通过导师严格的面试,她成了李锦辉教授门生。李教授海外学成归来,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相信在他的指导下,女儿定能在3年研究生生涯中学有所成。
此次广东之行,我拜谒了孙中山纪念堂,一睹伟人风采;在广东省博物馆阿磊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参观了馆内展览。其间,广东华侨物业在博物馆温暖、贴心的管理模式,又使我这个“物业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与相关管理人员就公建项目物业服务进行了友好交流,受益匪浅。我还登顶白云山,看城市之巅,览一塔倾城;漫步莲花山,徜徉前海片区。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独特魅力与强劲实力,让我对这片热土心生敬佩。
都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此次竟得其二。除了小女“金榜题名”,更有幸“他乡遇故知”。我有幸拜访了两位台州乡贤——著名书法家陈永军与车帝麟。
与广东省书协副秘书长陈永军可以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陈老师是浙江临海老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科,2004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6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研究书法硕士课程班。他早年军旅生涯的阅历和对书法的痴迷一时成为佳话。他是全国书法界的获奖大户,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高规格大展,在全国展、全军展、省展上入展获奖100多次,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300多幅、论文20多篇,并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红军纪念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收藏碑刻。可以说,这位军旅成长、广东开花的中青年书法名家一时轰动全军,书坛少见。转到地方工作十几年来,他仍然笔耕不辍,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努力,是当今书坛优秀中青年代表人物之一。
陈老师的书作笃行“取法乎上”的宗旨,尽力将毛笔与宣纸的触感阐发至最大化,以文人风骨、书者气韵挥洒出古风古韵,以“通古达今”为舟楫,在千年翰墨的长河中开辟出一条贯通古今的蹊径。陈老师是个谦谦君子,温文儒雅,典型的知识分子模样,但他的草书作品热情奔放,水平之高、素养之全让我深受启发。
第二天晚上,我走进设在南方科技大学的车帝麟名家工作室。人还未到,车老师早早地在校门口候着,受之有愧。一走进车老师的工作室,现场高朋满座,有幸结识了几位来自浙江的行业精英。听着他们在广东的创业故事,感受到他们的职业素养与豪迈气度,我愈发坚信:人唯有走出去,才能进一步提升眼界与格局,无论是做人、做事、做艺,皆是如此。
车老师是浙江玉环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任《中国书法网》坛主、《车行天下》专栏策划人。其书法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六届和第七届篆刻展及当代中国写意篆刻研究展,艺术理念强调“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多年来,先后在浙江省、山东省等地举办过“车帝麟篆书篆刻展”个展。出版《书坛动车》《帝印》《麟章》等专著,其中《书坛动车》以幽默笔触记录当代书坛动态。
深夜的南方科技大学,外面一片寂静,我和车老师深夜畅聊,煮茶论道,聊他如何南下深圳追求艺术,让书法篆刻比翼双飞,进而享誉书坛。很早就知道他常年熬夜,工作很辛苦,但还是没想到,我这个几十年来半夜爬格子的“夜猫子”,在他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自愧不如。我嬉称车老师“熬夜工作哪个强,广东深圳车帝麟”!“车行天下,岭南帝印”的艺术追求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真正地领教了。
凌晨,车老师为我刻了一方名章,还现场为我量身定做,写了一幅“花艳人生事略同”书法作品送给我,令我感动。此句出自唐代杜荀鹤的《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中的“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意在牡丹盛开的时节能观赏到花朵的艳丽,感叹人生经历与花开花落有相似之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但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好。
这次还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表弟及他未来的新娘子。第一眼,我就发现表弟晒黑了,长胖了,原来他现在从事销售工作。来之前,舅舅千嘱咐万叮咛,叫我一定要来看看他。表弟浙大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工作。努力几年后,他在深圳买了新房子,也算安了小家。深圳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给这位高才生上了一课。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广东之行,女儿学业之事尘埃落定,也算完成了我的“护航”任务。女儿从小立志,如今躬身笃行赴南粤求学,愿她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绽放光彩,未来硕果满神州。
学习,从来不论早晚;梦想,永远无问东西。
心若在,梦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