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记者节。每到这个时候,掌声、赞美甚至是歌颂成为了节日的背景音,但新闻不因人们的感动而存在,为真相寻找安放的空间,这才是记者存在的意义。记者收获肯定,也要时刻牢记为何出发。
大浪来袭之下,仍应有人保持敏感,保持真诚,保持提问。技术更新来得太快。在人人都有一只“话筒”的时代,“新闻”似乎变得更为寻常。当AI的便利不断凸显,纸笔间的字字斟酌就略显笨拙与晦涩。数字化生存的当下,记者这份职业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去现场还有必要吗?信息的输出还有价值吗?事件之后的思考仍然有意义吗?我们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但是在反复的追问过后,还是会被一股突然涌起的情绪打动并做出选择。每个职业都难免经历困境,唯有不依恋、不惧怕,才能拥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这就是新闻人最初的理想,也是最后挺起的脊梁。时代奔跑带起的风迎面而来,任尔东西南北,记者永远保持敏感与真诚,保持思考与提问,在出发与抵达之间保持人与人的联系。
新闻人的荣耀从不是节日的颂扬,而是对真相的追逐与勇敢地发声。当我们置身人群,注视当下、眺望未来,就是最好的“黄金时代”。比起被赋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宏大意义,成为一个朴素的“不放弃责任、良知与滚烫的媒体人”更让记者有成就感。信息纷杂的时代,更需要记者的挺身而出。正如过去的无数个日夜一样,我们依然关注社会的变化与麦穗的生长,我们依然关心身边的寒暖与无数个远方,我们依然关切今天的历史与明天的希望。新闻事实是冷峻的,但新闻人是有温度的。在喧嚣或静默中,记者是一重身份,更是一份担当:当社会欢笑时,提醒它不忘清醒;当社会哭泣时,抚慰它重拾力量。让无力者有力,助悲观者前行,在混沌中守护良知,在幽暗处点燃星火——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永远为时代立传。
宇宙浩渺,个人微芒,但只要记者一直在路上,就将照亮小小一方。正如深度报道依然被期待,调查新闻还是需要看见,将信息的“不确定”转变成为社会的“确定”永不过时。世界不缺新闻,世界需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