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临海地名趣谈

古村名中说“茅厂”

作者:李忠芳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09月18日

  翻阅《临海地名志》,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带“厂”字的地名。比如上厂、新厂、麻厂、纸厂、南洋厂、横河厂等等。粗略数来,竟有近40处之多。不知情者一定很诧异,认为咱临海的发展很超前,在农耕时代就早早出现工业化。其实,这里的“厂”不是指工厂,而是指“茅厂”。

  “茅厂”今已不见,一些年轻人,更不知“茅厂”为何物。

  在临海方言中,“茅厂”有时也简称“厂”,是“茅屋”的意思。在吾地民间,“茅厂”也常用来指简易的稻草棚,比如,猪圈叫“猪栏厂”,牛棚叫“牛栏厂”,厕所叫“茅坑厂”,烧制蛎灰的棚子叫“蛎灰厂”。

  虽称之为“茅厂”,却与“茅草”一点儿也不搭界。旧时吾地的“茅厂”,其实是用稻草盖成的,并非用“茅草”。盖房所用的除了稻草,还有就是竹子。这两种东西,在吾乡极为常见,不难获取。有了这两种材料,先人们的生存智慧,就充分显现出来了。他们先在地上用竹子搭成房屋的框架,再将稻草一束束垂直捆扎在长三四米的竹片上,这样扎好的草帘子,就叫“稻秆扇”。然后在房架四周一圈圈围上稻秆扇,最后将稻秆扇在房顶上层层叠压加固。如此,穷人赖以栖身的住所,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彼时,吾乡先人们都很实诚,他们不遮穷,不掩贫,直接以“茅厂”来命名村子。他们将处在上方的村子,叫作“上厂”;将处在下方的村子,叫作“下厂”;拥有三个“茅厂”的村子,就叫“三个厂”;拥有造纸作坊的村子,就叫“纸厂”;养有鹭鸶的村子,就叫“鹭鸶厂”。

  尴尬的是,由此造成重名的村子很多。比如,叫“三个厂”的村子有3个,叫“厂横”“里厂”“外厂”的村子各有3个,叫“上厂”和“下厂”的村子各有6个。拥有带“厂”字村子最多的,要数原东鲁乡,拥有5个这类村子,其中光是叫“上厂”的村子就有3个。此外,原川南乡也拥有5个这类的村子,分别叫作大厂、厂横、小厂横、狗咬厂和横河厂。

  早先,不光是普通的穷苦百姓,就连一些集体单位,比如一些山沟里的护林点和海岛上的作业队,栖身之所也是这样的“茅厂”。在《临海地名志》中,我们还能找到一张“南择岛张虾作业队草房”的照片。

  不光是凡夫俗子,即便是佛家弟子,也有栖身“茅厂”的。在吾乡老城区的小固山上,有一座“师姑堂”,原来叫“茅庵”,相传为宋时参政翟汝文所创,近年改称“上兜率寺”。此庵堂现在名字中虽然不带“茅”字,建筑中也没用一根稻草,但在当年初创时,实打实的是“茅厂”。

  说到住茅屋所吃的苦头,大诗人杜甫深有体会,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将此描写得入木三分、催人泪下:下雨时,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刮风时,是“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也是旧时吾乡民众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茅厂”,但我们仍能从乡人的口语中,以及少量的口头文学中,见到当年吾乡“茅厂”的身影。

  “茅厂”曾出现在俗语中。吾乡有一条“有福勿知享,中意住茅厂”的俗语,用来讽刺那些不知惜福、自讨苦吃的愚者。还有一条“勿怕你铜墙铁壁,只怕你稻秆扇挂壁”的俗语,意思是说铜墙铁壁没什么可怕,一个人如果穷到“稻秆扇挂壁”的地步,那你对他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茅厂”也出现在谜语中,吾乡有一条流传甚广的谜语:“上茅厂,下茅厂,当中一个小姑娘”,谜底是“眼睛”。谜语将灵活的眼珠子比喻为小姑娘,将长长的眼睫毛比喻为“茅厂”,是很形象、很贴切的。

  对文人而言,“茅厂”这样粗俗的词语,是不入他们法眼的。在他们的笔下,“茅厂”摇身一变,就成为了“竹房”和“草堂”。

  晚唐著名诗人任翻,江东人,久寓临海,曾写下3首游巾子山的诗篇。他在第一首诗中写了“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在第二首诗中写了“野鹤也巢松树顶,竹房不见旧时僧”,在第三首诗中又写了“清秋绝顶竹房开,松鹤何年去不回?”他在诗中一再写到“竹房”,可见他对巾子山的“竹房”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任翻诗中的“竹房”,其实就是“茅厂”。

  明代大儒方孝孺,曾作有一篇《巾山草堂记》,这是应他的朋友卢定谷而写的。文章虽名《巾山草堂记》,其实,其“堂”并不在巾山,而是在城区的某处,只是面对巾山而已,这一点,方孝孺在文中已说明。再者,其“堂”也并非“草堂”,将住所称之为“草堂”,只不过是旧文人的自谦罢了。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吾乡较偏远的地区,还能偶尔见到“茅厂”的影子。时至今日,“茅厂”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我们虽然无法不让历史遗存慢慢老去、渐渐消失,但有祖先留下的村名在,多少能化解那郁结心头的一抹乡愁。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