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文人侠士骆宾王

作者:赵建德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10月16日

  临海东湖公园,有一座骆临海祠,这是纪念曾任临海县丞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自公园南门依水山庄而入,经依水长廊,过九曲桥,就可到达骆临海祠。进得门内,近围墙左边有一小亭,叫咏蝉亭;右边有一长方形水池,为咏鹅池。正面是一古建筑,门口有联云:一抔之土未干,羽檄撼人心,长留天地英雄气;四杰其名无忝,华章适时代,不尽江河浩荡流。入门就可看到正中立着骆宾王铜像,铜像后面是著名书法家卢乐群书写的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上方高悬“亘古一檄”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朱关田所书。这些看似不太相干的布局,却串联起了骆宾王落魄悲壮的一生。

  骆宾王(约619-687),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少善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我们认识骆宾王,是从他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咏鹅》开始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把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悠闲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而骆宾王博得了“神童”的美誉。

  古代的文人,大多有着侠士情结,骆宾王也不例外。他从小就有当侠士的志向,这从他的《畴昔篇》可以看出,他在开头就写道: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爱打抱不平,是文人中的侠士。

  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骆宾王在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真正经过战场厮杀的,他曾随薛仁贵征讨吐蕃,在前线作战6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游刃有余的诗情,写了不少边塞诗,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等,慷慨激昂、豪情四溢,这与他的侠士情结是分不开的。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骆宾王调任武功主簿,仪凤三年(678)调任长安主簿,后又入朝为侍御史。此时武则天当政,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在身陷囹圄之际,作《咏蝉》,以蝉喻己,以抒悲愤。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患难之中的诗作,感情充沛,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调露元年(679)秋,骆宾王遇赦出狱。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他在等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是年冬天,他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在途经易水之畔时,触景生情,想起战国末年荆轲刺秦王前,燕太子丹率一众人等在此送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景,作《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跨古今,诗歌越时空,是咏史也是抒怀,既表达对侠客荆轲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同时倾诉了自己的抱负和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萎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调露二年(680),已过花甲之年的骆宾王,被朝廷流放临海,出任临海县丞。开耀元年(681)五月,骆宾王辞别长安,扶母棺南下,七月初经永兴(今萧山)至义乌,七月二十日安葬母亲后,八月到临海赴任。到临海不久,他写过《秋日山行简梁大官》一诗:

  束马陟层阜,回首睇山川。

  攒峰含宿雾,叠巘架寒烟。

  百重含翠色,一道落飞泉。

  香吹分岩桂,鲜云抱石莲。

  地偏心易远,致默体愈玄。

  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弹冠劳巧拙,结绶倦牵缠。

  不如从四皓,山中鸣一琴。

  流露出他想要寄情山水,但又心有不甘的情绪。另一首《久客临海有怀》:

  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

  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

  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从诗中可以看出,临海的胜景并没有减弱骆宾王对现实的不满,在抑郁心情的背后,有他不愿蛰伏、欲为大事的慷慨之意。而后骆宾王弃官游广陵(今扬州),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

  弘道元年(683)底,高宗去世。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掉刚登基的中宗李显,立相王(李旦)为睿宗,自己临朝称制,为登位称帝作准备。是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投在徐敬业幕下,任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亦称《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永昌元年(689)称帝以后,可见此题为后人所改。《讨武曌檄》立论严正,理直气壮,先声夺人,且语言犀利明快,节奏紧凑,慷慨激昂。据说,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所写,武则天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在此期间,骆宾王写下了《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诗中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给人以悲壮激越之感,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成功便成仁的大无畏气概。

  其实,在骆宾王起草讨武檄文之前,武则天刚想一手遮天、把持朝政时,就有人起草了废后诏书,想将这个强势的女人清理出李家天下,这就是官至宰相的上官仪。

  上官仪小时候家境很好,父亲上官宏为隋朝将领,隋末,被在扬州起兵造反的宇文化及杀死,上官仪因为年幼,躲在破庙里才逃过一劫。在改朝换代的历史瞬间,他是饱尝了人世冷暖、颠沛流离的。好在他得中进士后很快就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而后步步高升,最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可谓风光无限了。这从他写于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的《入朝洛堤步月》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寥寥20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把当时的得意神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些有幸亲聆的官僚们“望之犹神仙焉”。

  麟德元年(664),随着武则天势力的日益强大,上官仪看到了皇帝的无奈,想替皇帝分忧,于是找了一个时机,劝皇帝废后,唐高宗头脑一热就同意了,命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消息很快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后大怒,气势汹汹地找高宗理论,高宗软弱,根本无法掌控局面,一着急就把上官仪推了出去:朕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此时的武则天,知道朝中大臣对自己想独揽大权的念头嗤之以鼻,杀最多的“鸡”都没有用,正想找一个足够分量的人来杀了立威,可怜上官仪正好成了她杀鸡儆猴的“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从此以后,朝政完全由武则天掌控。

  上官仪的力主废后,保李氏江山,除了他轻视女流和对武则天诸多残忍手段不满之外,更多的是对李唐知遇之恩的效忠和感激。上官仪的命运,在他提笔起草废后诏书的那一刻,就注定了。骆宾王最后的命运,在他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时,同样注定了。试想一下,在武则天刚开始专权时,官至宰相的上官仪与皇帝密谋废后,还没有行动就夭折了,而今武则天羽翼丰满、权倾朝野,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其结果可想而知。果不其然,起兵3个月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清人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中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这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壮的一生。

  平心而论,骆宾王的诗,千年传诵,他的人生,却败得一塌糊涂。相比于武则天的惜才大度,骆宾王空有满腹经纶,却因性别歧视,到底输于狭隘。武则天女子治国,并不曾有误,反倒给大唐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骆宾王想当侠客、想做荆轲,他也确实做了荆轲——功未成、身先败,既败于对时局的判断,也败于自己的偏执。

  历史的烟尘已经远去,不管怎样,骆宾王在临海的停留,开启了临海崇文尚教的传统。后人将骆宾王的诗集命名为《骆临海集》,以纪念他对所任职小城的贡献。

  “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这副刻在临海东湖公园骆临海祠门口的楹联,记载了他在临海的印迹,也说明了临海对他的怀念。现在,当我们驻足于此,仿佛仍然能够听到他不满时局的慨叹,感受到他的壮志未酬的侠气正裹袭而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