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脱贫路上,他们的笑容如格桑花般明媚——同走小康路·松潘行系列报道之四

作者:金晓欣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10月30日

  行百里者半九十。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

  “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言语,既是肯定,也是愿景。

  放眼全国上下,脱贫数据每日更新。四川松潘县在台州兄弟的助力下,走在了脱贫队伍的前列。3年前,在台州的帮助下,松潘成立了致富带头人孵化基地,至今共培育了致富带头人51人,引领带动1000户贫困户劳动致富。这些致富带头人用勤劳的双手将“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大写在了高原之上。让我们一起去往松潘,看看他们是如何让“个人梦想”蝶变成“当地希望”。

  “我要带着大家一起

  ‘从地里挖黄金’”

  气温骤降,寒意袭人。高原深秋比外面来得要早一些。距离县城35公里的镇江关镇庙沟子村里,泥腿兄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唐建东和往常一样,一头扎进了基地的大棚里。这里,有他最看好的“宝贝”——青脆李。4万余株青脆李让500余亩荒地从“光秃秃”变成了“绿油油”,常年比大山外要低上几度的气温,使得这里产出的青脆李拥有“反季上市”的市场优势。

  “这么好的果果都掉地上了,可惜了。”捡起地上掉落的果子,看着见叶不见果的果树,唐建东止不住地心疼。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离开遂宁老家,来到镇江关折腾青脆李的第6个年头,如果没有夏天的那场泥石流,应该是个丰收年。面对措手不及的自然灾害,唐建东又有着乐观的豁达,在他看来,在高原上搞“试验田”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越是充满挑战,往往收获的也越多。

  “遇到的困难多了去了,要感谢临海。你们看,这些大棚就是用你们提供的100万元援建资金盖的,这次泥石流里为果树挡了不小的冲击。”唐建东说,他的青脆李果园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基地。除了援建资金,这些年里临海一直没有停止对他们的技术输送。独特的高原气候虽然为青脆李错季上市提供了优势,但是一开始,也让这位“跨行”的种植户(他原本从事建筑业)处处碰壁。果实小、果树存活率低、长势慢……这些都是横在他面前的大山。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临海的农业专家们曾多次走进基地,为果树把脉开方。通过推迟修枝时间、精准化施肥管理、加大现代化设施投入等举措,一点点挖掘出了高海拔上的青脆李蕴藏的潜力。去年,基地种植的青脆李每株产量都不低于120公斤,卖出了每公斤8元的好价格,50克以上的精品果甚至卖到60元每公斤还供不应求。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为什么给合作社取名泥腿兄弟?因为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要把好技术传给更多的农民,大家一起‘从地里挖黄金’。”泥石流冲走了一年的丰收,望着满山的翠绿的唐建东却满怀希冀。在他基地里务工的工人大多是当地的贫困户。在拉动就业的同时,他也慷慨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做给大家看、带着老百姓干、帮着农民赚”,这是唐建东初来镇江关时就给自己立下的“三大步”目标。如今,他已然从第二步向第三步迈进。

  “我们要像蜜蜂一样,一直勤劳、自强”

  记者见到白登林时,他正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看电视。在他的左手边是整面照片墙,记录了这个家庭从“贫”到“富”的30年。

  “这个是我大女儿小时候,那时候家里穷得很。10块钱,一家人过一个年,衣服袜子都不敢买,只能买点盐巴。”今年60岁的白登林难忘从前的日子。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生活压力非常大。将一家人从温饱线上拉起来的是30年前的一只蜜蜂。

  由于身体原因白登林出不了远门,但是他居住的岷江乡龙潭堡村周边却有着连绵的山脉和成片的花草。有花,就有蜜;有蜜,就有蜂。在家养蜂成了他近乎一生的职业和家庭大半的经济来源。受规模小、销路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登林的蜜蜂为这个家庭带来的财富十分有限。2013年,在党和国家鼓励残疾人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感召下,阿坝州残联和松潘县残联为养蜂人白登林提供了资金支持。拿着钱,他将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仅仅一年多时间,收入就翻了一番。养蜂人,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2018年的时候,我去县里开会。临海来的刘庭才副县长得知我的情况后,给我送来了一笔帮扶资金,让我拿着去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养蜂脱贫。这是好事,我当场就答应了。”白登林说,他拿着东西部协作援建资金成立了登林养蜂合作社,不仅为贫困户提供种蜂,还手把手把传授多年的养蜂经验,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着周边百姓养蜂。勤劳致富,效果立竿见影。一年以后,跟着白登林的18名贫困户“徒弟”,每户都有了2万多元的收入。渐渐地,慕名而来的“学徒”越来越多,从岷江乡到整个镇江关片区,登林养蜂合作社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这两年,白登林在女婿王永松的帮衬下,开启了电商渠道,学会了使用微信。他还专门拉了一个教学群,一些路远的贫困户通过一根细细的网线就可以解决各种养蜂难题。2019年,登林养蜂合作社成了东西部协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一员。消费扶贫大礼包,为白登林和徒弟们的百花蜜销路兜底。就在这一年,大礼包订单为他们带来了100多万元的销量,让10多户贫困户实实在在地从蜂蜜中吃到了“甜日子”。

  “蜂蜜是个好东西。养蜂不仅让我的生活富裕了,也让我感到快乐。看着大家从蜂蜜里尝出了生活的甜头,我心里特高兴。我们要像蜜蜂一样,一直勤劳、自强。”白登林说,现在全县一共有40多户贫困户跟着他学养蜂,一年蜂蜜的产量差不多有10吨,他希望自己的这门手艺能让更多人学去。接下来,他还准备让女儿女婿,把产品包装设计得更精美,在网络销售上下功夫,让一瓶瓶“高原蜜”飞出大山,让全国人民都尝尝松潘“春天的味道”。

  “多学门手艺多条路”

  成兰铁路、汶九高速在松潘县内如火如荼建设,飞扬的尘土也勾起了当地人的就业梦。

  “轰隆隆——”天气晴好,浙川产业园区内的空地上,挖掘机技术培训实操课正有条不紊进行。这些学员大多是县内的待业青年,学历不够高又没有一技之长,让他们被身后绵延的大山深深困住。松潘县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局局长卓玛机告诉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高原青年学技术是东西部协作就业脱贫的重要一环。他们以“千人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根据当前就业市场需要的劳动力具体类型,对县内有就业意向的待业人员以及贫困户进行精准培训,努力实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参加技能培训的目标。如今松潘交通版图不断完善,技术型的工人是最受市场欢迎的,这段时间他们和援川干部一起去各个乡镇宣传,大家报名的热情很高。“今天一共有30多名学员在现场学习,其中有不少还是藏族、羌族的年轻人。截至目前,全县共已累计组织培训1783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1240人次,累计帮助1240余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切实帮助松潘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多学一门手艺多一条路。我之前什么工作都做过,由于自身技术的欠缺,什么都做不长久。学了挖掘机,我准备踏踏实实留在家乡搞建设。”36岁的藏民仁青交说起今后的职业规划满是憧憬。

  扶上马,送一程。东西部协作不仅在松潘播种了职业技能,也为两地三方搭起了劳务输出的平台。2018年,台松东西部劳务协作站在松潘成立;2019年年初,台州也成立了劳务协作站。向台州输送劳动力,成了高原脱贫的新路子。从岷江走向东海,从草原进入车间,台州成了松潘老乡们致富的第二故乡。

  ——2018年以来,“两地三方”以“百名劳务输出”行动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劳务协作力度,搭建用工企业和劳动力就业平台,提供“妈妈式”服务,切实提高劳动力输出水平,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挖通了松潘到台州就业的“渠道”。

  ——今年疫情期间,“两地三方”多次举办“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招聘会,统筹人社、交通、企业等多方力量提供“保姆式”后勤保障服务,通过专车、专机免费接送的方式输送劳动力赴浙务工,打破了贫困劳动力“出不去”和复工企业“用工荒”的双重困局。2018年,到台州地区就业的松潘务工人员人数不到10人,而2020年,来到台州务工的松潘人有300多。

  ——截至目前,“十乡百村”乡村招聘会共举行11场,大型招聘会开展4场,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爱心岗位400余个,参加招聘会1560余人次,成功转移贫困户劳动力532人次,稳定在台州就业的有219人次,实现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岗“有保障”和企业用工“有保障”的“双赢”。

  只要肯攀登,人人都是脱贫带头人。小家富,大家安。松潘县脱贫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说不尽的致富经历。

  ——残疾人贫困户罗吾群接过东部送来的“扶贫猪”,为白羊乡埋头“拔穷根”;

  ——80多岁的贫困户秦朝芳背倚花椒,晚年生活有了“晴天”;

  ——陕西客商王斌的300亩贝母基地在台州援建下,拉着八十沟子村跑出了新气象;

  ……

  东西部协作为松潘送来美好生活的种子,松潘老乡们用勤劳与汗水浇灌出了万紫千红的烂漫山花。高原已入秋,但脱贫不返贫的春天故事才刚开始说起。

  记者手记: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使得很多植物在松潘都不易生长。但是走在路上,我们却惊奇地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养花,而且养得都特别好。坚韧的格桑花和鲜艳的大丽菊是最常见的。不知是受气候影响还是养花人格外用心,高原上的花朵比起别处显得格外明媚,从花蕾冒出到枯谢,一生都是昂扬的生机,让人看着就觉得欢喜。这不由让我想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但是他们都选择乐呵呵面对。近几年,东西部协作为老乡们送来了很多发展的机遇,他们也很“争气”地借此走出了另一番天地。看着一丛丛迎风傲立的格桑花,我突然反应过来,高原的春天其实已经来临。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