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一天,从市区办事回来,在车站下车的时候,天已擦黑,冷得厉害,像是要下雪。路上接到妻的电话,说饭菜热好了,酒也烫上了,催我早点回家。挂断电话,露在外头的手和耳朵冻得发麻,心却热乎乎的,不由加快了步伐。
转过一个弯,瞧见不远处的路灯下,站着一人,面前放一圆形的炉子,炉上冒着热气,有糕点状的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卖梅花糕的小摊。摊主是位中年妇人,四十多岁的样子,脸颊发红,嘴唇干裂,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停地搓着双手。
妻爱吃这种以面粉和糖、芝麻、猪油等做成的梅花状的糕点,—遇到卖梅花糕的,我总会带些回去,这次也不例外。聊了几句,得知摊主是邻近乡镇的人,孩子在这边上学,就近租了个房子,空闲时她就做些梅花糕售卖,以贴补家用。生意好的时候,能卖个十几炉,碰到刮风、下雨,天气不好的话,就卖不动了。这是摊主今儿做的最后一炉糕点,卖完就收摊,回去还要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做饭。
说实话,我很是同情这些在街头巷尾摆摊、靠手艺吃饭的小生意人,这年头生意本就难做,而在外面风吹日晒,还要看老天脸色的他们自然更是艰难。同是谋生,我平常只须坐在温暖、舒适的写字楼里,敲敲键盘、整整文件,闲时喝喝咖啡,偶尔加个班就叫苦喊累;而他们,哪怕是在滴水成冰、北风呼啸的日子,也得坚持出摊,一站就是大半天,为了赚几个辛苦钱,手生冻疮、开裂出血都是常事。我现在回家去,马上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而在北风口摆摊的她,为了多卖一炉子米糕,到了这个点,还吃不上一口热饭!
想到这里,不由暗叹“民生之多艰”,可是廉价的同情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想着做点什么,最终,原本只想买几块糕点尝鲜的我,将一炉子的梅花糕全都“包”了下来,无他,只为了让她早点回家——她也有家人在等。
提着这一包滚烫的梅花糕,我大踏步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奇怪的是,这时露在外头的手和耳朵,竟然一点也不觉得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