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生活 >> 健康
字号:    [打印]

走近最熟悉的陌生人——“感冒”

作者: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宋姣姣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12月01日

  感冒,它的全称实际上是“普通感冒”,主要也是为了和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流感”做区别。它是一种急性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既然是感染,必然存在感染的病原体。普通感冒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病毒叫鼻病毒,其他还有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病毒进入到人体之后,它们会潜伏在人体细胞之外等待融合,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就会脱掉外壳进入细胞,利用细胞内本身就有的原料来进行增殖,之后再装配,形成新生的细胞大军,榨干细胞后全体“破胞而出”,释放到细胞之外。不过!我们的身体也有着自己的守卫者,它们就是免疫细胞。当发现有病毒入侵后,免疫细胞们就会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分泌一系列物质作为武器来阻止病毒的增殖,同时召唤鼻腔粘膜内的血管等配合战斗,刺激更多的免疫细胞加入和病毒的战斗。在这个战斗过程中,人体会出现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如果战况激烈,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往往在1周内,免疫细胞就会赢得这场战争,感冒的症状也会随之消退。

  老年人和儿童这类体质偏弱的人群因为免疫力偏低,更容易感冒。

  大部分人感冒,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吃感冒药,很多时候,吃一种还不够,还要吃好几种,就想让感冒快点好,但既然免疫细胞在1周内一般都能结束和病毒的战斗,那我们得了感冒之后,还有必要吃药吗?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理解。首先我们大家一定要明确二点:一、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就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停止,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靠人体自身免疫力就可以痊愈。二、感冒目前是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的。也就是说,即使是用药,其实也是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感冒作为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每年发生在成人身上平均是2至6次,儿童更多,平均6至8次。以一个1991年出生的中国人为例,到今年,30岁的他,已经经历了不下100次的感冒。因此,对于感冒的治疗,几乎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可说。因为感冒实在是太难受了,甚至影响到了学习或者工作,为了能快点好,不少人都会选择吃药治疗一下,但事实上,人们的用药经验里,存在着很多误区。

  先说第一条误区。很多感冒的人,首先都会想到吃阿莫西林或者头孢,这也是我在看呼吸科门诊的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甚至有些患者为了想要好得更快要求输液治疗。不管是阿莫西林还是头孢,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抗生素。早在2013年就有一项调查发现,我国80%的居民在感冒时都会服用抗生素,这也是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想法。事实上,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并没有效果,只对细菌有效。这种对抗生素的滥用,可能源于大众对感冒定义的模糊。我们前面也说了,感冒是一种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但反过来,一些急性上呼吸道的感染并不一定就是感冒,还有可能是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细菌性鼻窦炎等,而对于后者这些疾病,抗生素是有效的。由于对感冒的定义混乱,也就产生了感冒就需要吃抗生素消炎的误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已经认识到,不加区分地给患者使用抗生素,不仅对病情毫无益处,反而可能引发耐药。

  第二大误区就在于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抗生素不行,抗病毒药物总该可以吧?其实也不然。大多数的抗病毒药物都是通过干扰病毒增殖的过程达到抗病毒的作用,以最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为例:利巴韦林是通过抑制病毒增殖来抗病毒,而奥司他韦主要通过抑制病毒从细胞里释放来抗病毒。听上去似乎可以完美抑制各类病毒的入侵,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病毒种类多样且诡计多端,每种抗病毒药实际都只能抑制某些病毒,并不能针对所有病毒,比如利巴韦林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奥司他韦也只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而不是普通的感冒病毒。退一万步讲,即使吃的药刚好和感染的病毒匹配,抗病毒也是持久战,通常也需要1周左右,跟不吃药自愈的时间基本一样,况且还要承担药物潜在的副作用风险,实在是个弊大于利的选择。

  抗病毒药物需要有选择性地运用。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是流行性感冒,而不是普通感冒。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不管是抗生素,还是抗病毒药物,最好都要在医生的判断下加以使用。最后,治疗感冒的药物滥用,不仅有“吃错了药”,还有一类是“吃多了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感冒药多数是复方制剂,同时吃好几种感冒药的话,就可能因为药物剂量的叠加而导致药物过量,反而引起身体的损伤。虽然感冒药的种类繁多,名称各异,但他们的成分大致都是相似的,药物作用大同小异,比如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吃多了会导致肝损伤。生病了就吃药,是很多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药物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不滥用,不瞎吃,正确用药,才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