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调研文章
字号:    [打印]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葛卫华 陈 唯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12月21日

  “十四五”已扬帆起航,展望前景,文旅产业作为幸福产业、朝阳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把握新时代新特征,明晰新方向新使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更有力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如何抢抓“十四五”机遇期和文化旅游消费浪潮,实现文旅一体化融合,真正以人为本,推动我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富共美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发展现状。

  (一)全域旅游“一张蓝图”,科学规划指引道路。临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可以说,在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起点。当前,我市正打造“全境景区全域旅游”,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始终坚持以发扬本土特色的先进文化理念引领全域旅游的整体规划,以规划之优孕育城市之美;坚持以超前视野探索文旅发展的道路,高起点规划好“成长坐标”,高质量保护好“本地基因”,高规格把握好“文化脉搏”;坚持规划在先、有序开发,强化规划的统筹性、前瞻性、保护性,全面提升临海城市旅游品质,全力打造临海文化旅游升级版;坚持着眼文旅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以“文化旅游化”和“旅游文化化”结构转化为关键,力争将无形的“文化资产”活化为有形的旅游资源,将有形的旅游资源提炼为独特的“文化资产”,在将湖光山色和城市风貌相结合之时,也让外来游客感受临海本土特色的文化洗礼。

  (二)服务管理全面深化,旅游品质提档升级。我市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大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2020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16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5.9亿元,接待人数总量和收入总量在台州市均排第一。今年7月,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第三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1》暨“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选取大陆地区1871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推动作用、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功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旅游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6个方面3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我市成绩优异,成功跻身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11位,稳居台州市第一位。

  (三)特色主题“多点开花”,文旅活动精彩不断。在旅游发展的大框架下,我市各个景区、景点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开展文化特质彰显工程,深挖戚继光、王士性等一批历史名人事迹,活化利用老建筑、小景点,充分整合街区公房资源和公共空间,延伸支巷游览体验,植入戚家军和“台州式的硬气”等府城特色历史文化元素,增加游客文化体验,展现府城历史底蕴;如灵湖景区“一月一活动”全年不打烊,创意创新、延伸触角,积极推出适宜主题活动,“捕鱼节”“樱花节”“国潮荷花节”“灵湖摇滚暨红色电影周”“户外生活节”等活动轮番上阵,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渐成潮流网红高地;如特色乡村旅游、运动旅游活力日益蓬勃:白水洋接连举办了桃花节,安基山滑翔伞基地,尤溪积极发展滑草、峡谷漂流……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也“遍地开花”。

  二、形势分析。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特殊形势。当前,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向往,渴望旅游出行来释放压力缓解心情,被阶段性压抑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反弹旺盛,而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又促使这种消费需求转向国内市场。在此情况下,人均旅游支出有望延续向好趋势,旅游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有望逆流而上,得到迅速恢复。今年国庆期间,临海全市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13.83万人次,同比增长1.18%;景区门票收入2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3%;景区直接营业收入50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从旅游选择来看,生态休闲游、乡村游成为出游热点,特别是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周边游”受到青睐,房车露营、周边自驾游成为出游热点,亲子体验、网红打卡需求集中释放,红色旅游人气高涨。可见,文旅产业将成为下阶段主导性产业,对经济的引领力、影响力和支撑力急速放大。

  (二)当前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快。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对于旅游品质的期待日益提高,从单一功能的风景观光逐步转为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民族风情和风俗及自然风光的复合体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游客在行程中广泛参与文化活动,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当代文化自信。单纯的自然风光游已经引不起游客的注意和兴趣,更谈不上大力推动旅游的发展。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大。今年,省文旅厅印发《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浙江基本建成新时代文化高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并明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实施促进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探索有效治理方式、积极创新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等八项重点任务。我市历来是旅游大市,如果把文旅产业作为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来大力培育,实实在在发展富民产业,将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乘势而上扩大宣传城市旅游,明确文旅产业发展定位,亮出独具临海特色的文旅金名片,高质量打造具有临海辨识度和显示度的共同富裕示范样板,积极推动构建起全域共富共美的新局面。

  三、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扎根本土,提前规划,把握文化和旅游差异。文化强根基,旅游谋未来。文旅融合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建立在文化和旅游的差异基础之上。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提升了旅游的精神内涵;旅游为文化传播提供载体,提升文化经济价值。文旅融合形成乘数效应,实现“1+1>2”的效果。一是规划先行,聚焦文旅融合关键点。坚持顶层设计,高点站位规划,同时充实规划内容,提升可操作性,实施全市文旅产业战略性布局,加速推动各个旅游景区融入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整体蓝图,策划建设一批精品文旅项目,协同构建全域全季全时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二是资源推动,找准文旅融合契合点。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文化和旅游的双重属性,是重要的文旅融合契合点。一方面是加强资源保护,在我市全面开展“清单式”文旅资源梳理,修缮维护古迹等文化景点,做好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是讲好临海故事,深度挖掘临海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充分整合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盘活如戚继光、王士性、骆宾王、紫阳真人等历史名人的典故,放大“名人、名城、名片”效应,展现临海历史文化魅力。三是科技驱动,把握文旅融合赋能点。数智时代,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为代表的科技元素,既改变了社会生活,也在塑造产业未来。拥抱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搭建全域智慧文旅云平台,创新“旅游+互联网”的旅游公共服务模式,通过打通、整合全市文化旅游大数据,实现景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景区之间的联动发展,为游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将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水平,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构建文旅产业发展新生态。

  (二)联动互通,资源互补,编织全域旅游文旅矩阵。目前,“自主深度体验游”为主的旅游方式在大众旅游市场上越来越火,这对经济社会整体内涵和风貌提出了高度的要求。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如浙江的杭州、江苏的苏州、广西的桂林、海南的三亚等,无不呈现出处处皆景致、处处可赏玩的全境景区美景。相比之下,我市景区之间的联系相对空泛化、表面化,缺乏精细化、实质化,景点与景点之间实际规划连接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市场化动作难以有效开展、整合。因此,相较于邻近县市的文旅开发,我市各个景区“单打独斗”难免显得势单力薄,搭乘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的东风“组团合作”更显集团优势。我市文旅资源丰富,景点众多,牛头山度假区田园风光,灵湖绿色休闲,台州府城旅游区古迹颇多底蕴深厚,羊岩山茶香茶韵,桃渚城抗倭文化等,各个旅游景点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同时又特色各异、资源互补、潜能巨大。如果加强联动合作,改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将分散的各个景区“串珠成线”,将府城访古、羊岩探茶、灵湖泛舟、桃渚看武或府城学做手工艺、羊岩山习采茶、牛头山动手农家乐、桃渚城练功夫等内容择优打包开发为旅游精品路线,最后“以线促面”辐射到整个旅游市场,让旅游慢下来、让游客留下来、让好评响起来,真正树立起全域旅游形象,打造好全域旅游品牌,将有助于提升我市旅游的文化厚度、服务温度和体验深度,使我市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迈上新台阶,逐步营造安全有序、生态优美、设施完善、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三)深度开发,强强联手,拉长文旅产业价值链条。旅游产品是文旅融合的最终呈现,要在创意上做文章,在内涵上下功夫,引导文化创意与旅游创新相融合,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最终,围绕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拉伸拓展价值链条,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是项目带动,创造文旅融合发力点。研究临海本地文化,抓住游客的兴趣点和共情点,打造原创文化旅游IP,并将其转换为文旅项目中可变现的业态,延伸“旅游+”“文化+”的双重驱动概念,串连本地物产、非遗工艺、老品牌等优势产品,培育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努力打造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集散基地,通过业态的变现模式进一步打造竞争新优势。二是活动推介,推动文旅融合切入点。游客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看,而是要有参与感。活动推介可以将吸引力作为衡量标准,将“三个有助于”作为具体评价标准:以服务游客为导向,有助于提高游客满意度;以安全健康为导向,有助于维护游客的正当旅游权利;以多渠道推介为导向,有助于切实提升活动效力,通过丰富沉浸式和互动式文化娱乐等活动来做足特色,吸引人气,扩大影响力。三是平台支撑,稳定文旅融合支撑点。文旅产业要融合,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是难点。我市可构建全市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资平台和旅游人才培育平台,一方面帮助各旅游景区积极招商引资,协调多方力量助力发展,以具体项目为载体进行资源整合,降低旅游企业向银行融资借贷难度,解决产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加大文化创意和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旅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好各旅游公司的市场主体作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