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是“中国西蓝花之乡”,是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西蓝花标准化示范县、全省首个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等。全市西蓝花种植面积约7万亩,生产规模占全国6%、浙江30%、台州54%,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冬春西蓝花生产中心和重要的国际西蓝花集散基地。现有西蓝花种植户2000余户、龙头企业6家、合作社114家,2020至2021年产季,全市西蓝花产值达3.27亿元,户均收入达13万元。随着西蓝花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产业发展面临着劳动力成本攀升、生产方式转变等问题的困扰。近年来,我市遵循“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不断探索推进西蓝花生产机械化,目前机械化程度已深入翻耕、起垄(开沟)、育苗、施肥、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环节,有效破解西蓝花产业发展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谈谈我市推进西蓝花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实践探索、问题瓶颈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我市西蓝花生产模式以“主要环节机械化”+“重点环节人工化”为主,农艺环节包括西蓝花耕作、播种、移栽、施肥、植保、采收、加工等,其中播种、施肥、加工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覆盖,耕作、植保两个环节机械化率已达100%。
(一)政策上扶持促发展。一是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出台农业“机器换人”“农业三十条”、粮食生产意见等我市地方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通过引入和推广先进适用性农机装备,提升西蓝花在播种、育苗、起垄和移栽等各个环节上的机械化程度,2017年借助“首台套”政策引进气吸滚筒式秧盘精量播种流水线、自走式喷杆喷雾施肥机等。二是出台薄弱环节机械化扶持政策。2017年临海成功推广植保无人机进行定量精准施药,农民对提高植保机械化程度的呼声很高。2019年研究出台植保无人机追加补贴政策,加大对植保无人机的补贴力度。对购置先进适用的农用无人机的组织,在执行省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再给予每台实际购价30%的追加补贴,总补贴额不超过实际购机价的65%。三是出台项目优先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2018年确定西蓝花为省级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资金项目之一,扶持临海惠丰粮食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西蓝花穴盘育苗机械化移栽二期建设,建设育苗连栋钢架大棚12亩、育苗基质450立方米、育苗穴盘90000只、自动移栽机1套、育苗周转筐2000个等,总投资110.5万元,省补资金47.5万元。
(二)技术上突破解难题。一是聚焦开沟起垄短板。降雨气候易暴露西蓝花排水能力的不足,加上临海西蓝花产区是典型的黏性土,湿时粘,干时硬。我市充分发挥农机装备生产企业所在地优势,积极开展开沟起垄技术试验研究,成立由中联重机浙江有限公司为主的技术专家组,对该企业生产的单垄起垄机和双垄起垄机进行优化改进,经过一年半的技术攻关,成功改进适合临海本土的开沟起垄农机装备,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出,针对开沟起垄时的土壤特点,通过浇水的方式,待土地不干不湿时进行开沟起垄,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临海西蓝花生产开沟起垄机械化率达到100%。二是重点突破机械化移栽。产业主体解放思想,跳出日本小型移栽机械的框架,2018年引进山东华龙2ZBX-4A双垄旋耕起垄施肥移栽浇水一体机,并组织开展机械化移栽示范。当年度应用该设备移栽约1000亩,移栽秧苗成活率高、长势好,亩产量不低于人工种植。据统计,应用机械化移栽后,西蓝花每亩劳动力成本下降约300元,每年为合作社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0万元。2019年引进山东军岩5行旋耕起垄移栽浇水一体机,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使用人力背负式喷雾器或电动喷雾器进行西蓝花病虫害防治,不仅农药利用率低。施药人员不安全,而且农药滥用情况严重,防治效果差。我市大力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应用,引导合作社引进喷杆式喷雾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实现对作物进行精准定量施药,有利于西蓝花稳产高产。目前我市西蓝花植保环节机械化率达100%。四是探索田间运输机械。针对传统西蓝花采收依靠手割肩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临海惠丰粮食蔬菜专业合作社自主创新,成功研制简易田间运输机,此装备单次可运输西蓝花300多斤,约为人工的3倍,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移栽环节机械化率低。我市西蓝花种植区域以沿海海涂泥为主,该类土壤粘性大,干燥时易板结一块,硬度大不易打碎,常规的蔬菜移栽机移栽成功率较低。同时,不同区域、不同农户种植方式不一致,没有统一标准,农艺农机融合度较低,使得全市西蓝花移栽环节机械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仅有10%。
(二)采收环节机械化空白。传统西蓝花种植模式西蓝花相邻植株间距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再加上西蓝花的成熟期并非一致,批量采收技术无法采用,目前市场上也缺少具有识别能力的分批采收装备。
三、对策与建议。
深入实施西蓝花产业振兴行动,以实施“西蓝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突破多跨协同攻坚”项目(此项目被列为省级农业“双强”“一县一业一策”重点突破类项目)为契机,发展“重点环节”—“机械化移栽”,攻克“突破环节”—“机械化采收”,通过2年实施,推进种植标准化、生产规程化,实现西蓝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有新提升、全面机械化有大突破,力争到2023年西蓝花移栽、采收机械化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复制推广,2025年实现移栽和采收机械化率均达到50%,力争70%,创建省级西蓝花特色“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一)聚力“以点带面”,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引进国外智能化蔬菜移栽、采收机械等先进技术,以全省“双强”优秀案例——临海市惠丰粮食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重要示范基地,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应用,加快全市移栽环节机械化进程。移栽机械化推广后,预期实现每亩人工成本从820元降低到400元,降低用工量50%以上(以临海市域东部片西蓝花主产区测算,每年可节约成本约2900万元)。
(二)聚力“产学研推”,打造多跨协同应用平台。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1+1+1”模式,建立“产学研推”多跨协同平台,支持引导科研院校、农机研发企业攻克采收瓶颈,生产推广一批适宜临海本地的采收机械,智能机械采收可实现对至少3种等级西蓝花进行识别、分析、诊断,并将花球损伤率、漏选率、错选率降低至5%以下。目前,已帮助台州市集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西蓝花智能化联合采收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申报台州市2021年重大农业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三)聚力“增效增收”,发展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进县域尤其是东部片区的宜机化改造,确保西蓝花种植区域地块“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适宜各项农机作业。构建西蓝花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支持有能力的西蓝花生产主体开展育苗、耕整地、机械化移栽等社会化服务,保障西蓝花机械化作业服务需求,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