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宋韵临海: 一代辅郡的百年风华(中)

作者:林大岳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1月21日

  宋韵临海:灿烂的千年文脉和百代风华

  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金名片,也是千年府城临海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个性特征。临海有2000多年的设县置郡历史,但一直偏居海隅,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都比较缓慢,直到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成为“浙左股肱”的王畿辅郡之后,一跃从“海邦僻左”迅速发展成为社会安定的“浙中乐郊”、人才集聚的“人物渊海”、教育发达的“富教名区”、学术崛起的“东南邹鲁”、文化繁荣的“文献之邦”,百姓由物质的“富乐”向精神的“风雅”迈进,孕育了包含高尚人生境界、健康审美情趣、雅致生活文化的独特人文魅力。

  品物咸亨的江南灵韵。宋时,衣冠南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临海从历史上的羁縻之所、贬谪之地,蜕变成为人才的集聚地,不仅人口数倍于前,而且习俗之美也迥然不同于以往。一是经济发达。临海因“可以避大兵大难”的地理优势,符合岁月静好的时代需要,从而聚集了大量中原大族,人口开始成倍增长,州城呈现“人烟繁夥、万室鳞比”的景象,从巾山上看,已经是“万家云屋接丹丘”(赵抃)、“江绕城中万家市”(楼钥)了;杜渎盐场年产盐1.5万多石,热销绍兴、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州城周边私人造酒达到2000余家。二是百姓安乐。人多了,富人集聚了,物价也开始大幅上涨,但百姓依然富乐,“不闻穷愁叹恨之声”,乡里婚嫁开始流行坐大红花轿;百姓纯朴,没有偷盗,官府“讼狱简希”,案件不多,诉讼也少,官员公事之余日日把盏,社会非常安定。开明的街巷制代替了与宵禁政策同行的坊市制度,茶楼酒肆、巷陌街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娱游乐生活,友兰巷(南宋旧名勾栏巷)成为南戏、木偶戏的集中表演场所。三是旅游兴起。士绅经常“哨壶雅咏,日为文酒之乐”,旅游业逐渐兴起。原先的水师练兵场东湖被台州知州钱暄改造成了游赏用的园林。北宋名臣赵抃写过《过台州登巾子晚游东湖》一诗,说明当时似乎有了夜游东湖的“夜经济”。原本作为军事和防洪设施的台州城墙,也一改呆板的面目,城上开始有了更多装饰和游眺功能的城楼,而且一造就是好多个,估计崇和门应该也在此时命名,因为这一名称与当时的政治文化最为契合。四是生活雅致。市民的生活更加精致典雅、诗情画意,台州的瓷器得到飞跃发展,仅临海永丰许墅附近窑场就有60余家,许墅窑、梅浦窑留下的秘色瓷被后人视为宋瓷的上品,是东南沿海远销东南亚的重要出口产品。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临海词调、黄沙狮子也在宋时传入临海,并流行开来,成为临海节庆期间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道教南宗鼻祖张伯端竟然以律诗、绝句等诗化语言阐述他的内丹术,一改宗教晦涩的语言传播形式。

  和合共美的优雅神韵。世家大族、高官显宦的南迁,改变了临海的社会结构,提升了台州的政治文化地位。一是族群融合。皇族南迁,聚居于城关赵巷一带,赵家、钱家等大族数十姓迁入,形成和谐的融合聚居格局。随之出现了家族式的文化传承,如以学行闻名的徐中行、徐庭筠父子,以诗文被苏轼称道的陈贻范、陈贻叙兄弟,以家学著称的林师蒧、林表民父子等,而且家族连登甲第的情况也更为频繁,如商许、商正卿、商逸卿、商炳卿兄弟四人,方琮、方洵武、方洵直、方昌武父子四人,都是一门四进士。二是仕宦侨寓。大量官僚士大夫侨寓台州,姓名可考者有26位,尤以寓居临海的六宰辅最为著名,如吕颐浩、钱忱、谢克家等。台州知州的政治能力和文化水平也大为提升,如官拜平章政事的毕士安,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章得象,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李光,朱熹门人詹仪之、黄?,婺学事功派代表人物唐仲友,官拜焕章阁学士的沈作宾,官拜左丞相兼枢密使的李宗勉,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陆九渊弟子包恢等等,尤其是诗人曾惇(其叔祖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南宋大诗人、江西诗派后劲曾幾,中兴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等著名诗文作家,他们在任台州知州期间联袂临海士子互相唱和,繁荣并带动了临海文学创作。三是教育繁荣。在宋代兴学运动的推动下,临海的县学、私学和书院发展迅速,建立了著名的上蔡书院(王柏传授朱子学,“流风所被,历元及明”)、观澜书院(石墪讲授程学)、溪山第一书院等书院,形成了“读书务学”之风,培养了大量人才,临海历史上共有文进士377人,仅宋朝就有225人,进士数占历朝三分之二,淳熙十四年、嘉定十六年、咸淳元年三榜甚至每榜考取了9个进士,宝祐四年和咸淳七年两榜则多达10人以上。据《宋史》《宋史翼》列传、附传等统计,全国进士人数最多的城市中,台州府所在地临海居第6位,临海一跃成为“富教名区”。群贤蔚起,名士辈出:诗歌上,杨蟠的诗很受欧阳修、苏轼推崇,北宋小令词的殿军式人物陈克为浙江词人代表,其作品被收入《宋词三百首》;经学上,有折中朱子义理和程子象数而对明清易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的董楷;理学上,有最早的台州学者徐中行父子,朱熹的著名讲友、理学家、“台学性理之宗”石墪,深受朱熹称赏的潘时举、赵恭父等学者;文学上,有永嘉学派主要传人陈耆卿,其作品代表了南宋后期散文最高成就;陈骙的《文则》是中国第一部修辞学著作。四是科技发达。南来的工匠带来了最优秀的工艺,台州公使库刻本《扬子法言》是目前现存浙派宋刻的国宝级文物,台州历史上最早的中津浮桥是中国古代浮桥的杰作,军事火炮发明家孙琰发明了霹雳连环火炮。

  兼收并蓄的包容器韵。宋以前的临海,文教衰微,人们还不懂得读书的重要,以至于临海“三代之时,人物无闻;汉晋以来,间有表见”,即使有少数求学者,如北宋很有影响力的水利学家罗适(宋临海人,今属三门海游)年少求学时还苦于“乡中无文籍”的尴尬境地。但到了宋代,宋廷的右文和恢儒政策,推动文化全面发展,尤其是南宋以后,临海“衣冠辈出,风雅日盛”,从文化相对“真空”的状态猛然吸纳各种文化,相互冲击和激荡,表现出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宽容大度。一是学术包容。程朱理学、陆学、婺学、永康之学、永嘉之学等各类文化和学说汇集于此,尤其是在浙东学派和理学激烈争论之时,相邻的金华和温州均呈一边倒的倾向,而临海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既出现了事功学,又有朱熹的忠实信徒,而没有激烈的义利之辩,体现临海人自主、务实、灵活的包容个性。二是三教和合。临海对宗教也非常开放包容,既保留了“乐鬼重巫”的古越遗风,还接受了佛教天台宗、净土宗、禅宗的熏陶,更是创造了道教南宗,紫阳真人张伯端主张“教虽三分,道乃归一”的“三教一理”思想,形成以儒、道、释同源为特色的道教宗派,开创内丹道学。百姓在生产上敬重鬼神,在生活中信仰佛教,在祛恶时求助于道教,随心所需,随情而动;文人则以儒治世以举仕进,以道治身以注风骨,以佛治心以去彷徨。三是品物谐和。南北文化在临海汇合交融,和合共生。以民间小吃为例,南稻北麦的饮食文化在临海深入交会,形成了品类繁多、美不胜收的盛况,北方丰富的面食文化涌入,有大米面、细米面、拗面、炊面、捶面、面皮、豆面、麦面等,而且吃法多元,如扁食可蒸、可煮、可煎,因时而就;而且搭配特别自由,如糟羹的食材、食饼筒所包的馅儿,可以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随意去取,包容万物,突显诸物和谐、生活丰赡。四是风俗益美。在宋之前,临海“风俗强悍、民情顽固”,但宋以后,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濡染,“声华文物”日益高扬,民情风俗日渐美好,甚至出现了道德、勋业及文章都非常出名的耆儒硕辅,临海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从此“流风善俗,光照史册”。

  敦尚实行的事功风韵。宋时,儒学向社会化发展,朱熹强调学术的世俗化、生活化,以适应社会需要。士大夫普遍流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临海作为浙东事功学派传承地,敦尚实行的事功之风盛行。一是经世为用。宋时,最先传入了重经义和实务、敦尚实行的“安定之学”,接着又有以经史明制、注重经世致用的永康学派,再是经世事功的永嘉学派,都强调学以致用,为临海文化崛起注入了强大的营养剂。二是理学品格。朱熹到任台州后,在巾峰精舍积极从事论理、交友、讲学等活动,自此理学盛传,许多学者追随朱熹,弟子之多及成就之大都超越其他州郡,临海作为“朱子传经地”而被誉为“小邹鲁”,成为浙东学派的策源地之一。徐中行、陈贻范都继承安定之学敦尚实行、稽古爱民的思想,传扬以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上蔡书院院长王柏告诫学子“念念服行方是学(一心想着学以致用才是实学)”。三是实心为民。历任知州以恢复儒学为己任,实心用事,元绛“在官七百二十日,只为台州不为身”,尤袤“三年不识东湖面”,对临海政治文化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南宋后期,以浙东学派强调实事实功、建功立业,关心国计民生的风尚,在临海留下了实学务真的文脉。

  忠义气节的人文英韵。临海向来“民风挚劲”,有识之士往往“崛起不凡,卓然特立”,但也有急功近利之徒,将这种执着刚劲的性格发展成了虚浮奇巧、虚伪欺诈的一面。宋儒讲求气节,尤其注重“以礼义为先,以行检名节为贵”,宋代文化在临海发展,推进了民风的改善,其正面的特质得到高扬,台州式硬气也在此时奠基,“高风直节,惊动一世”。一是典型示范。宋代儒士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将儒家的思想与规则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交往的各层面,官方通过建乡祠等方式强化了这种风气,如立思贤堂,祠毕士元、章得象、元绛三位政绩卓著、官至宰相的知州;建三老堂,祠罗适、陈公辅、陈良翰三位备受后人仰慕的“乡之名德”;立颂僖堂,祠宗颖、黄章、朱江、唐仲友、江乙祖等有功于台州的著名学者;立谢丞相(深甫)祠,颂扬台州位至宰相第一人;建四先生祠(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谢良佐祠,传扬理学精神。同时,官府还以当地文化名人(包括寓居者)或其科举功名成就来命名乡镇、街坊,以此树典型扬正气,如临海衮绣乡,庆元六年知州叶籈为谢丞相深甫立;临海世衮乡,嘉定元年知州李兼为钱丞相象祖立;台州状元坊,因陈公辅释褐第一而命名。二是文人践履。宋代临海人在儒学的教养下,摒弃了民风中争名夺利的劣性,而发扬了秉性坚贞、忠直不屈的优点,人文呈现奋发峭厉、卓然特立的个性,如饱受儒学濡染的士人如陈公辅就非常崇尚气节,忠鲠直言,“论事剀切,疾恶如仇”,成为台州士人典范;著名词人陈克主动请缨,在对金作战中英勇阵亡,临海人“砥砺名行,亮节清风”,成为一时之盛。三是殉节成风。元兵陷台州,台州教授邵囦(临海人)端坐学宫,焚身而死,台州知州(临海人)王珏叔侄力战元兵、英勇赴死;宋亡,临海百姓纷纷反抗,许多人直至最后一刻从容阖门赴死。此后,这种气质和精神绵延不绝,如在抗倭斗争中体现的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精神;南明弘光帝朱由菘死后,陈函辉起兵临海,与原兵部尚书张国维及熊汝霖、张煌言等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临海成为浙东抗清斗争的政治中心,事败后,陈函辉于云峰寺投湖以身殉国;清初又发生了反抗异族统治而引发的“两庠学案”,等等。这种强硬作风最终融汇成了台州人坚持正义、崇尚气节的硬气。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