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寻根问祖建宗祠

作者:徐丽娇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1月28日

  从小芝溪下村左拐,车穿村过红树林,再拐过外蔡村,在风景秀丽的翠屏山脚下能看到一座秦砖汉瓦的徽派建筑风格的宗祠,那就是杜氏宗祠。宗祠两边各有一座白墙黑瓦的古建筑,东面是樊川书院,西边是杜园,这座徽派宗祠给这青山绿水间的小山坳多了一份庄严,也多了一丝古意。

  宗祠,古时称为“祠庙”或“家庙”,最早是一个氏族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封建社会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彰显宗族至尊的族权。明朝之前只有帝王之家、诸侯大夫才能设立宗庙。旧时有“庶人无庙,祭于其寝”之说,直到明朝,才允许百姓可建“宗祠”。

  宗祠象征着一个家族的权威,祠堂一般建于家族人口密集的大村子。在2万多人口的库区,能做到建立宗祠,唯有杜氏家族能做到。移民搬离后,原故乡土地都已归国家所有,宗祠的选地就是头号问题,然后巨额资金和人力问题,各种细细碎碎的事项都成为拦路虎。然而杜氏家族把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而且用行动实现了所有杜家人的愿望,这种凝聚力谁都无法能及。

  杜氏祠堂在库区比较有影响力。记得有一次采风活动,我们一行人参观红树林之后就到了杜氏祠堂参观,但是那个时候我没有多大的印象,不就是一个祠堂吗?自从我接触宗谱之后,研究几年的家谱文化,明白了宗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宗祠也是一个姓氏的根源,人类繁衍的归处。最近因为《回不去的故乡》这本书,和杜崇满老师接触了几次,也听杜老师讲解宗谱和宗祠的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家族的情感,也让我对杜氏文化多了一些了解。这次在杜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走进杜氏祠堂,近距离探研杜氏文化。

  原杜氏宗祠建于嘉靖元年(1522),明代之前百姓不允许有家庙,作为一个山乡僻壤之地,嘉靖初年就建有百姓宗祠,杜氏宗祠应该成为库区祠堂先河。杜氏祠堂分别在1821年、1911年两次大重修。1985年为牛头山水库建设的需要,溪路广营乡的村民背井离乡,分散到宁波、上盘、杜桥等地落户安家。房子被拆了,自然祠堂也逃不脱被拆的命运。这座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祠,在库区也算最早的大祠堂,历经400多年的风云幻变,为临海大水缸的贡献也经不住三锤四锄的摧毁,瞬间灰飞烟灭。

  杜氏祠堂是杜氏家族血脉的根源,搬离故乡20多年,血脉根藤依然在心中牵念。杜氏出自祁姓,尧帝后裔,以国为姓,始祖杜伯,祖籍西安。这是杜姓起源的描述,杜伯即杜恒,为世界杜姓华人的始祖。大广营乡杜氏得从唐代三朝宰相杜佑说起,杜佑生于公元735年,字君卿,陕西省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也许不懂历史的人,不晓得杜佑是何人,然而著名诗人杜牧却是人尽皆知的,杜佑就是杜牧的祖父。杜佑起家济南参军,历任剡县县丞,后赴浙西、淮南任职。大历六年(771),入为工部郎中,出任抚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唐德宗即位,入为户部郎中、江淮水陆转运使,迁户部侍郎。贞元十九年(803)为宰相。唐顺宗即位,迁检校司徒、度支盐铁使。唐宪宗即位,进拜司徒,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以光禄大夫、太保之职致仕,同年十一月卒于家中,享年77岁,追赠太傅,谥号安简。杜佑曾用36年撰成《通典》200卷,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这么辉煌的杜氏家族,是怎么从京都长安来到台州的呢?据《杜氏宗谱》称:“杜羔始迁,避黄巢乱(875—883),徙黄岩柏山之杜家岙。”这几句话至关重要,杜羔迁徙黄岩的时间与原因。那么黄岩杜家岙和广营乡杜氏有何联系呢?又有族谱记载宋朝宰相杜范第六子——十五世孙杜渊,为避元兵之乱,从黄岩杜家村迁居临海市原桐峙区大广营村,杜渊就是大广营乡杜姓的始祖。族谱不仅还原了历史的真想,还理清了大广营乡杜氏家族的根源。

  家族的历史渊源已清,大广营乡的杜氏后裔在2006年冬至聚集一堂,觉得杜家文人辈出,决定在重建杜氏宗祠的同时,想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诗人——杜牧。唐诗中显著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樊川,原是西汉名将樊哙的封地,是陕西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一片平川,是汉唐时代权贵名流聚居的风水宝地。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南宋时,杜牧丛兄杜羔后人杜椿因对先祖居住地的怀念和对先人杜牧的敬仰,自号樊翁,把自己和儿子读书和宴游之地称作樊川,在黄岩六潭山的第二潭与第三潭之间建立书院,称之为“樊川书院”。建于南宋的台州黄岩樊川书院,由于朱熹曾经来这里讲过学,应该说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有一定的渊源联系,在南宋时期也有较大影响,被列为南宋三大书院之首,史书称“堪与新安、考亭鼎列为三,以宇内鼎峙之书院”。

  杜氏后裔分散各地,对曾经的族辈已然淡忘。都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家族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为了弘扬杜氏的优秀的家训家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杜崇满和几个杜氏有名望人氏一商量,大家建议再建一座“樊川书院”。

  杜家人聚首商量谋划选址、重建杜氏宗祠事宜,成立“杜氏宗祠重建工作委员会、杜氏宗祠重建工程领导小组”两套组织机构,责任事物明确分工。经过讨论考察,决定杜氏宗祠选址在风景秀丽的翠屏山右下角、桐峙山左下角的西坑村王加园。这里是龙左脉右、文笔朝天、双狮戏球、实为八国城门紧闭,子孙文武全盛、富贵不替的发族之地。

  杜氏家族凝聚力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杜家人从宗祠建筑的选址到式样以及布局、规模、装饰等,都经过慎重筛选决策。终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新建了杜氏宗祠、杜园、樊川书院和灵位房。杜氏宗祠按照明清徽派建筑风格,总投资600余万元,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宗祠有5间大殿、12间厢房,8间门楼和1个戏台,是杜姓后人供奉祭祀祖先的圣地;东侧13间2层楼房的樊川书院是杜氏后裔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族事商议的聚会之所;西侧9间2层楼房的杜园是杜氏子孙祭祀、聚会的生活寓所。以对河道两岸道路,溪坑进行了全面整治,杜姓家人祭祀祖先,文化交流,族事商量,族人娱乐的聚会之地。杜氏宗祠庭院以半敞开式的格局,用围墙将这三座建筑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突出大殿、对称两边”的整体规模。

  杜氏宗祠重建落成,是一项寻根问祖、功德无量的千秋大业,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杜氏祠堂的重建落成,更体现在杜氏家族的团结精神,一个有着非常凝聚力的家族,那是蓬勃崛起的家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