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宋韵文化在台州民俗和工艺领域中的衍绎初探

作者:杨吕富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2月25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虽为一代词家,文人皇帝,有千古词帝的美誉,但和同为亡国之君的宋徽宋赵佶相较,李后主稍逊一筹,赵佶多才多艺,他首创“瘦金书”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伟大创造,在正、草、行、棣、篆、金文之外增加了一种书体,瘦劲通神,是其特色,看后令人振奋,千古流传、为后人所喜用,可谓一“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文化艺术最昌盛的朝代,宋瓷“汝窑”达到国瓷巅峰。唐诗、宋词可为伯仲,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宋徽宗为词家皇帝,又是杰出的工笔画家,他建画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以画取士,“深山藏古寺”、“踏青归去马蹄香”的试题,成为画坛千古佳话,赵佶身体力行。

  瘦金书和讲求视觉艺术的具象和意象的表述始于宋徽宗,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只提供“成教化,助人伦”。

  看其画院取士的试题,即可见其创意,他出画题“深山藏古寺”,其中一位民间画家只画一小和尚溪边汲水,不画寺殿一角,含蓄地表现一“藏”字,深合题旨,“龙颜”大悦,只取此一名进画院,因其具象和意象“珠联璧合”,亦即是“读画”而不是“开门见山”地看画。

  技似广水能载棹,意比长风始举帆,“含蓄”和寓意可与诗经的“比、兴”同功,比南齐谢赫绘画“六法”是一个进步,民间工艺八字决:“意、理、功、趣、宾、主、聚、散”可谓异曲同工,和瘦金书是宋徽宗在中国书画史上的二大出新的创举,是开发启后的,也是“石破天惊”的,因为是他一人独创,而不是“合作”。

  以前无古人的创举以帝王意旨提倡,使中国工笔画达到一代高峰,使宋院体工笔画艺术作品,流传千古,诞生了众多的名流大家,北宋《宣和画谱》记载花鸟:黄荃、黄居寀、崔白;山水:李成、范宽、郭熙、马远;人物:王居正、李公麟、李嵩等,尤以张择端的工笔画巨作:《清明上河图》饮誉古今,遗韵千秋,成稀世国宝,它全景式展览了北宋汴京(开封)的商贸、经济的繁荣,其百业兴旺、手工艺的发达可想而知,作品不仅有很高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物考古价值,宋代民间工艺发展水平如何,从此画可找到答案。

  赵佶文修武不备,致使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开创的大宋国运由盛转衰,靖康之耻丧失了大好河山,成了胡虏。“只耽文修疏武备、何不青丹少几点?”后人作出“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不幸作君王”的感叹。

  全兵入侵,宋徽宋赵佶与皇亲国戚,百官后妃被掳北宋亡。南宋康王赵构仓皇南逃,京都、政治、文化南移,定都临安(现杭州),使我国南方大大加强了经济、文化发展的契机,出现了百业的繁荣局面,存在了152年。

  北宋熙宁年间,国家稳定、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民间开始出现了崇尚排场的婚嫁礼俗。浙东南台州流传广泛的“黄百万借雨伞”嫁女排场的史实可证,据临海桃渚镇芙蓉村《黄氏宗谱》记载:黄百万名昇,字文叟,生于北宋熙宁三年四月初六日亥时,卒于宣和四年三月初九日子时(1070-1122年)。黄文叟家财万贯,乐善好施,故人称“黄百万”、“黄善人”,娶妻曲氏,生一男一女,民国《临海县志》有载,黄百万娶儿媳时家里非常热闹,场面十分壮观,光迎亲队就有360人,他们准备到杜桥洪家村迎娶新娘,是日大雨,每人需要一把伞,方可出门,黄百万派人到杜桥把雨伞买来,但只有359顶,还少一把,因时间紧迫,只好向邻居借了一把旧伞,才让送嫁队出门……从上面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十里红妆婚嫁的排场,该有多少漆器嫁妆。

  又一例证:史载: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避金兵追击,仓皇南逃,避难章安金鳌山上,为时半月,因阻潮停舟金鳌山下牡蛎滩,村妇韩氏引其避难于山下蘸金洞,一夜之间洞口结了很多的蜘蛛网。金兵追来认为康王不在此洞,即引兵而去,韩氏留康王食宿赠饭,以麦碎饭拌鸡汤奉食,几天后百官及勤王之兵赶来护驾,拥康王回京城临安,赵构念及韩氏救驾有功,下旨封韩氏为“麦碎娘娘”并以厚礼赏赐,并降旨恩准台、宁、绍地区人家嫁女,当日可用半副銮驾,即可载凤冠、穿绣花凤凰绣袍、披霞帔,官员、百姓沿途让道的殊荣。

  金鳌山上历代名人文天祥、于演、齐召南等登临追古思今题咏很多,结集为《金鳌诗集》,早年山上留有“麦碎娘娘”庙等遗址,今有康王殿,与麦碎娘娘共享,赵构在金鳌山隔江对面枫山清修寺留下了两首诗。

  一

  古寺青山春更妍,长松修竹翠含烟。

  汲泉拟欲增茶兴,暂就僧房借榻眠。

  二

  久坐方知春昼长,静中心地自清凉。

  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忙。

  由于宋康王赵构的旨意,使原来的“十里红妆”增加了更多的亮点,更加的热闹喜庆,从此开启了台州“十里红妆”婚嫁铺张新格局,助长了各行业手艺群体的繁荣发展。

  诠解和梳理浙江宋韵文化的民俗,民间艺术层面的台州“十里红妆”和朱漆器艺术的渊源和史实,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的,是提供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鲜活的历史教材。

  浙江宋韵文化“十里红妆”和朱漆器艺术自宋上溯各朝代无文字和史料、实迹可考,可史可据者,唯北宋雍熙年间台州临海桃渚芙蓉村黄百万借雨伞嫁女,和南宋康王赵构南渡于台州临海章安金鳖山避难事可以做佐证。

  起源于台州,盛行浙东南的“十里红妆”文化和朱漆器艺术,是最能体现浙江宋韵文化的民间艺术,是民俗方面最丰富多彩、最直观的具体存在,它从宋朝走来,发端、发展、展演至今不衰,受众普及,深入人心,它的文化内涵,民俗执守、口头文化、技艺经验、艺术语言等传承至今,对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的启迪和继承珠声玉润、熠熠生辉,是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里红妆”几乎襄括了绝大部分的民间艺术名类,如木、雕、漆、画、竹、绣、编、金、银、铜、锡、衣等各个门数,都产生了众多的民间艺匠,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台州人民的文化贡献。

  “十里红妆”组合成了一台雄伟、绚丽的民艺交响奏,遗韵必将润泽千秋万世。

  整理记录“十里红妆”文化,诠释民间艺术及朱漆器的艺术经验和特色,留住民间艺术的丽容,刻不容缓。

  许多技法、掌故、轶事、艺迹、行将散失、失闻,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埋玉遗珠之憾,为此欲臻其功,非一人之力可为。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