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脏齐全”,成了居民生活的“幸福加油站”;党员走在先,10多支志愿服务队应声而起,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社区文化周”引领时代新风,非遗文化、慈孝文化活动接连走近居民身边,让大家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就是大洋社区呈现的“共富实景图”。
2004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大洋社区调研指导,对社区“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四民服务”工作法给予高度肯定。
18年来,大洋社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四民服务”为宗旨,探索形成“四位一体”共治、“四步议事”自治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社区服务治理新路径,打造了幸福家园共同体,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绿色社区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加速跑
未来社区款款来
熟悉大洋社区的人都知道,如今获得感满满的“幸福家园”,一步步的蝶变离不开头雁领航,这个人就是大洋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珊萍。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常住2153户的大洋社区是我市大型居民住宅区之一。高珊萍接过社区书记这个重担以来,充分发挥党总支先锋堡垒作用,开启大洋社区由“大型住宅区”迈向“幸福家园”,再迈向“未来社区”的进程。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珊萍点燃的第一把“火”就是改变社区生活功能分散无序的乱象。当时,高珊萍走在社区里,经常听到居民们为同一个问题发愁:“社区管理混乱,综合楼出租后,出门连个组织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为此,高珊萍专门组织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并组织居委会工作人员与业委会、物业公司人员多次协商,最后决定将社区综合楼店面清租,改建成集图书馆、服务室、舞蹈厅、健身房、科普馆和便民窗口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从此以后,社区居民无论是办事议事,还是健身娱乐、学习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2013年,该社区的经济适用房区块由于缺少监控等安保设施,导致该区域偷盗现象时有发生。高珊萍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到资金,安装了30多只监控探头,使安保设备遍及社区每个角落。
2015年下半年,高珊萍主动与市建设规划局有关科室进行反复对接,又争取到旧区改造资金30多万元,对社区围墙、栏杆等重新进行粉刷,社区形象大为改观。
2018年,大洋社区通过党群联席会,协商达成共识,开始申报旧社区改造项目,缓解了沉积多年的“停车难”问题。
近年来,通过“四步议事”,社区党总支妥善解决了管道破裂、绿化破损、路灯不亮、老人缺乏照料等40余个居民关切问题,赢得了居民的“大满意”,社区由“大型住宅区”变成了“幸福家园”。
2019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推出“未来社区”试点计划。“蓄力多年”的大洋社区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三批试点创建项目名单。追风赶月莫停歇。社区党总支按照“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的要求,结合社区特点,提出了“古城新意、服务再造”的特色定位,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重点通过花园秘境、智慧新居、补齐短板、三化九场景四个板块,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生态水平。
“住在这里,我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邻里和睦,有事党员来帮忙,家门口的生活别提多方便了。我对生活所有的美好期待,在这里都能变现。”今年58岁的王阿姨在大洋社区一住就是17年。作为社区蝶变的见证者,她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党员化身“贴心人”
志愿服务有温度
高珊萍时常关怀社区老人,老人们一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找高书记。但是高珊萍有时分身乏术,于是她想出来了一个好方法:设立爱心卡项目。爱心卡上印有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日常维修、便民买菜、买药等服务的联系号码,老人可以直接联系他们上门服务。
此外,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老年人活动室内,也经常能看见党员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轮流来到活动室,专门劝导老人文明活动。现场,老人们开心地下棋聊天,秩序井然。
“活动室有现在这么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老人都感到很开心很幸福。”钱阿公告诉记者,如今舒适文明的“老年人之家”,都是党员志愿者们坚持了十多年的成果。
党员志愿者奔走在社区的角角落落,这是大洋社区党员志愿团争当群众“贴心人”的缩影。据了解,大洋社区目前共有58名支部党员和560多名在职党员,党支部于今年5月正式升格为党总支。2016年,大洋社区党支部根据党员们的工作特点,组建了纠纷调解队、安全巡逻队、生态环保队等17支志愿服务队,构建“社区—网格片—网格点”三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开展便民服务称心、维护安全放心、宣讲政策入心等“十心服务”,常态化开展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社区居民互助服务,把服务送到居民的心坎上。
——设立党员“一人一岗”制,结合社区网格“塔群”建设与居民服务需求,为居民提供家政、法律援助、综合维修等公共服务岗位,开展“节假日便民服务”“法律服务周”等惠民服务,社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烦心事”;
——依托“爱心房”“慈善超市”等载体,开展党员“一日捐”“党员1+1”活动,发放“党员扶贫助残卡”,组织党员定期对社区困难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帮扶救助;
——“夕阳红”居家养老模式应时成立,党员“爱心敲门”、党员结对“空巢老人”等一项项有温度的举措,为社区老人及时送去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在疫情防控和“利奇马”台风灾后重建中,所有党员一马当先冲在一线,日夜奋斗不间断,场面令人感动;
截至目前,大洋社区党员志愿团累计开展帮困结对、宣传教育、安全巡逻、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等服务500余次,服务6万余人次。
文化富民展风采
美好生活在身边
吃完晚饭去广场跳排舞,是大洋社区住户方阿姨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进入夜晚,社区内文艺活动接连登场的热闹景象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广场中央,排舞队队员们随着音乐整齐舞动;不远处的凉亭内,文艺爱好者们吹笛子、拉二胡,大方地展示着各自的才艺;党群服务中心内灯火通明,相熟的邻居们在棋盘上激烈厮杀,引来众人围观。
“我们的文化活动可多着呢。”说起社区内浓浓的文化氛围,住户们的语气自豪,神情骄傲。
一个社区没有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大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陆续建设了政治生活馆、文化工作室、健康室、老年大学、孝德学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近20个活动空间,组建了排舞、器乐等数十支社区文艺团队,打造成了全省典型的社区文化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社区党总支还以党员、青年、巾帼志愿者为主力军,以创建绿色家庭、文明家庭和文明楼栋为载体,打造了全国领先的“邻居节”活动,开展了“和”文化、“孝”文化、非遗文化活动,将文明与文化相融合,打造居民身边的文化家园、文明阵地。
“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物质生活好了,精神文化也得紧跟而上。接下来,我们准备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盘活闲置资源,推出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场所。同时,我们还将对接各类优秀的文化资源,在社区内开展有趣的文化活动,让大家享受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真正实现‘文化共富’。”高珊萍细细描绘着大洋社区的美好生活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