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灵江上的桥和渡

作者:王怡德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7月01日

  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是临海和台州人民的母亲河。万千年来,哺育两岸人民繁衍生息,创造文明。不知何年何时开始,祖先在母亲河建起了渡,后来还创造了浮桥,这是文明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辈渴望能在母亲河上架桥,可都对河兴叹。1949年一声惊雷,母亲河迎来解放的春天,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人民愿望,在改良渡的设施基础上,把建桥列上建设日程。1965年国家投资建成了灵江大桥,开创了母亲河上第一桥的历史。从此,奔腾不息的母亲河进入了桥的时代。

  灵江一桥,300年圆一梦

  灵江,上游有4000多平方公里集雨面积,流长水急,下游江宽水深潮位高,自古只有渡没有桥。300年前,有一位名妙真的和尚(临海人)受大田港五洞桥的启发,挺身而出,要在古城靖越门下建造跨灵江大桥。这一倡议得到广大民众热烈响应和官府支持。通过几年化缘募集10万两银,自康熙七年(1668)开始,请名师指导,经能工巧匠和民工们12年艰辛建造,于康熙十八年(1679)仲冬,建成了长118丈、宽1丈的16洞石拱大桥。可惜好景不长,这种用木桩和石条石砌就的桥墩,能抗住正常年份的洪水,却抵挡不住特大暴洪的冲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夏全桥被冲到了江下渚,几十年心血化为乌有。

  新中国成立后,104国道穿越临海,灵江渡口建起了汽车轮渡,这是渡的升级。但到了1962年紧急战备,数百辆军车因轮渡缓慢,从临海排到大田,这件事引起南京军区的重视。1963年国家决定建造灵江大桥,并列入1964年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临海县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并做好各种筹备工作。工程由浙江省交通厅设计室勘察设计,桥址确定在原来石拱桥的地方。1964年6月,省交通厅第四工程队进驻施工,7月正式动工。大桥全长549.67米、高18米,国家投资264.62万元。施工中从打第一根桥桩到桥梁合龙,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灵江八月大潮和地质复杂诸多困难,边施工边验收,于1965年9月全程完工,一座上通汽车下通轮船的现代化大桥终于落成。10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万人齐聚,载歌载舞上桥庆祝。

  此时,与第一次梦想建桥整整相隔了297年,天堑变通途,真正是300年圆一梦。灵江大桥的建成,畅通了国道,便捷了临海城区的交通,可灵江、永安、始丰两岸,人们过河还是靠渡,至1978年,临海境内尚有68处渡口(其中3处交通渡口)。

  为了渡的安全与畅通,政府年年拨专款改善渡口设施,先后在前所、涌泉等处改用轮渡,并逐步改木质渡船为钢质动力渡船。但由于渡的局限性,一遇急风暴雨和人为超载等情况常会发生事故,其中特大事故有河头渡因开大会严重超载死47人,斋坦渡因白水洋市日失控超载死37人,还有木龙渡和叶家岙渡夜渡沉船死32和27人。沉痛的教训,让两岸人民刻骨铭心。

  改革开放政策搞活了农村经济,乡镇工业蓬勃发展。各级政府积极扶持有条件的渡口多渠道集资建桥修路。1985年盛产沙石料的永丰镇(当时是白毛乡)坊前村采用群众集资民办公助的办法,建起了一座130米长的始丰溪上第一桥。此举影响极大,上下渡口纷纷仿效,三五年间有百步、冬岸、下甘、城西、溪口等十几个渡口群众集资民办公助建起了大桥。较典型的叶家岙村(是特大沉船事故之一),只有百几十户人家,在外出经商、打工人员的带头下,集资140多万元,不用国家一分钱,建起了跨永家溪大桥,通车典礼时请市长去开桥,市长说谁对建桥功劳最大由谁开桥,最后民主推出4位长者开桥。这条新闻被浙江电视台头条播出。在乡村掀起撤渡建桥热潮中,临海城区也倡议社会集资兴建望江门大桥。这座长246.9米、主跨9孔,能满足八级航道的大桥,总投资327万元,其中177万元由社会集资。望江门大桥的通车,结束了800年浮桥的历史,开发了桥西郊区,使古城巾山路成为十里长街。

  灵江二桥,拉开临海中等城市框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台沿海经济迅猛发展,担负南北交通的灵江大桥,日车流量从5000多辆上升到万余辆,日益增多的车流迫使临海市政府把建造灵江第二大桥摆上议事日程。1989年11月,浙江省交通设计院对临海市新建灵江第二大桥桥址勘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因涉及国道改线和投资方式,工程至1993年1月开工。二桥长368.9米、宽15米,主跨120米,加立交桥和中桥及8.231公里公路接线,工程总投资5531.7万元,采取收费还贷方式。总体工程由临海市人民政府组建工程建设总指挥部负责实施,大桥工程由浙江省航道工程公司承建,经过两年零十个月施工,于1995年11月建成通车,使104国道从灵江一桥改走灵江二桥。

  灵江二桥的通车,使原来设在崇和门外的老车站结束了历史使命,新建的有10500平方米站场面积的客运中心东移至新辟的靖江路营运。新客运站连接临海老市区与省级临海经济开发区,使靖江路和柏叶路成为临海市区新的商业中心。地处二桥南端的江南成了企业家投资的热土。灵江二桥为临海中等城市拉开框架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市区规模扩大和江南街道日益繁荣,2003年,临海市政府决定在一桥和二桥之间建造三桥(现名临海大桥)。这座城市大桥北接台州府路,南接江南大道,桥梁总长927.32米,其中主桥306米,采用(36+110+160)预应力混凝土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式。桥面宽31.2米,其中中央分隔带2.2米,机动车道宽2×8.5米,非机动车道24米,人行道宽2×2米。总造价1.3亿元,2007年建成通车。这座壮观的斜拉式大桥被临海群众称为新的城市标志,与一桥、三桥和望江门大桥及在建的胡广岭大桥,像唐装纽扣一样密联南北市区,将灵江变为临海市区内河。

  灵江特大桥和铁路大桥改写台州历史

  灵江特大桥是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桥址地处涌泉石村和沿江青岭,跨越临前公路、灵江、104国道,全长1687米,跨江主桥510米,单孔最大跨径122米。桥高36.462米,设计通航标准500吨海轮,通航净高18米,净宽80米,最高通航水位4.2米,通航等级为4级。工程由中铁大桥工程局设计施工。由于桥址地质状况复杂,主桥上部结构采用5跨(72+3×122+7米)单箱单式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主跨122米,为浙江省同类桥梁最大跨度。主桥下部结构采用分墩身、分承台的高桩承台钻孔桩基础。水中墩钻孔桩施工深度为80-100米,系国内超深厚、大粒径、高含量卵碎石地层超长钻孔桩深之最。中铁工程局技术人员克服重重障碍,创造性施工,桥梁终于在2001年3月合龙,12月全程建成。灵江特大桥的建成通车,使临海到省会杭州的行车时间从6至7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

  灵江铁路大桥于2005年勘测定址,2006年初动工建造。大桥桥址处在涌泉戎旗与沿江浦东,此处江面近2000米宽,加引桥总长2183.19米,是甬温铁路上与瓯江大桥并举的最长特大桥。承担施工的中铁18局,针对宽江面、高潮位和地质状况特殊的实际,采取两头并进向中心突破,克服水上作业诸多难题,于2008年底合龙,然后由北向南铺轨,至2009年5月20日全线铺轨完成。灵江铁路大桥开创了母亲河建桥新纪元,改写了临海和台州不通火车的历史。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