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给琐碎的生活辟一方乐土

作者:蒋明考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01月19日

  一不小心,退休后我也跻身于隔代照顾的行列,成了千万个中国式老人中的一员——前半生被孩子捆住,后半生被孩子的孩子捆住。

  不言而喻,中国家庭一直以来大都围绕下一代存在,往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可以呼唤整个家庭组织的集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无疑承接了主角。这种又是合理又是尴尬的关系,决定着老人们尴尬的地位,但一切都是基因的安排。这份安排的缜密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彰显了老人最后的价值,看来是最合适的基因对比。

  退休后,我的常住地从老家农村变更为陌生城镇,生活圈也随之改变。初来乍到,除了家人便举目无亲,上街买菜,上学接送,饭后散步,形单影只,更甭说约朋友品茶聊天。生活的琐碎,孤寂的包围,挟裹着离职的落寞,一并袭来,我一时不知所向。

  坦白地说,我心态年轻,向往热闹,喜欢交往。理智告诉我,与其郁郁寡欢,不如主动打开局面,给琐碎的生活辟一方乐土。

  “攘外必先安内”,它强调先安内,将安内摆到首要位置,以安内为攘外的充分条件。家人,特别是小孩,吃饱才有力气,吃好才有营养,才会开心工作,快乐学习。

  我知道同一个菜品,潦草做与用心做,其结果大不一样。注重菜品的形色香味,将其效果最大化,不仅饱口福,也可饱眼福。

  无奈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向朋友圈学习,向百度学习。我尝试着,失败着,也成功着:一条扁鲫做成了“花开富贵”,一条鲈鱼做就了“藏龙卧虎”,一改过去煎煮家烧的做法,清纯嫩滑的肉质,形色美艳的样貌,餐桌上夸赞声声,我心飞扬。

  几个土豆,切小块干炒成“通体黄”,肉质松脆,薯香浓郁,在起锅时撒些许本地韭菜翻炒两下,即便成了“满间香”,令人喉头汩汩,口水直流。

  一块五花肉,几番操弄,上桌后竟成了“汤不剩”;一升白米,温火翻炒一刻钟,一跃成为“金黍”,那诱人的炒米粥所散发的米香,以及那消积暖胃的特性,不仅是勤俭人家早餐的首选,更是农家食饼筒的绝配。

  ……

  让琐碎的生活频频注入光与色,给平淡的日常不断添加小成就,自我陶醉,也温暖家人。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大文豪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最后部分里这样结语的。对!路在脚下,走出去!也只有走出去,才会遇见天使,遇见志趣相投的伙伴。

  儿子知道我喜欢打乒乓球,给我换了球拍,添了球鞋球服。最先我坐车去江南首府,与桃渚籍几位退休老师练打,输赢不在乎,进退无所谓,重要的是消遣孤寂,寻找快乐源泉。

  不曾想,一来二去我球技有了提高。随之,我的胆子也开始增肥,闯进康平,溜进汇景,入港湾社区,进老年大学,过手各种类型球,见识高手在民间,当然也结识许多球友,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确实需要勇气和毅力。

  每当工作日上午,载着孙儿上了学,我便顺路去老年大学球室等候开门。“早!”“早!”球友见球友,佛系宇宙装心头。你找张三,我选李四,王五赵六自然配对,练专项技能的,打五局三胜的,击球声,跺脚声,欢笑声,声声入耳。歇息间,时不时有交流球艺声钻入耳孔,从手形到步法,从判断到出击,从长短球的摆布到变线球的运用,无一不谈。每天在这样无障碍无保留的分享中,学不到知识得不到启发是不大可能的。

  “考考老师你发球好,推挡快劲道足,搓球如刀削斧劈,就差正手这一板攻,要是这一板跟上去,档次就自然上去了。”“考老师发球特旋转,台内弹击既快又狠,搓球一板紧似一板,板板下沉,侧身正手拉打这板提上来了,就是正常站位的正手拉球这板有待提高,如果能克服这一短板,我想赢你就难了。”常常聆听大蒋老师对我精准且不乏鼓励的点评,我有一份廉价的成就感,当然也有显而易见的紧迫感。

  在问题中找对策,在对策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找乐趣,这就是我当下活跃在球场上的状况。

  读书习作,也是我琐碎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在一番充满速度与激情的大运动之后,静下心来读几页书,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寄寓思想情感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手段与方法,受到人生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熏陶,也对作文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退休后,我的U盘里仍以年产二十多篇散文杂记的速度递进着,有的刊发于《桃渚文学》、《杜桥文学》,有的发表在《今日临海》《括苍》《临海退教通讯》上,有的做成美篇,与全国各地美友分享交流。一份份惊喜,一份份收获,无时不在调味着琐碎的生活,不断点燃我日渐微弱的心灯。

  “文学让内心丰满,艺术让人成为人。”因为我对文学的喜好,两年前受邀主持重修本村《蒋氏宗谱》,在历时一年多的调查整理中,对蒋氏的历史绵延及历代名人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今年又受命参与村文化礼堂创建的材料搜集整理,撰稿上墙,把村情简况存于脑际,将寿星老人、金婚钻石婚对象铭记于心。

  最近几年,我以文化人自居,乐此不疲宣传家乡。《最美不过家乡人》《上蒋水库》《上蒋之秋》《重修蒋氏宗谱录》《蒋堂沙朴墩》《照亮村子的人》等文章,从多个侧面反映上蒋人民于各个历史时期所展示的精神风貌、人文景观,寄予家乡人民“务实中求创新,改革中谋发展”之深情厚望。

  我报名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圆年轻时未遂的大学梦。走进诗词班,跟着周老师,与一帮老年朋友吟诗诵词,遨游于祖国灿烂的文化海洋里,心驰神往;坐在书法新生教室,聆听阮老师专业讲解精准分析,学着老师一笔一划,主动临摹,按时作业,心如止水。

  做好家庭专职“督导员”,成为学校老师的好帮手,又是我琐碎生活中占比很大的一块内容。定期给孙辈做好核酸检测,督促完成家庭作业并做好检查,不忘提醒练琴练字,应对学校一些评先评优申请材料,准备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内容……得像专业文书,时刻准备,费神费力,却暖心暖肺。这世界往往是公平的,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一纸纸荣誉,一张张证书,一份份奖品,熨烫着曾几分皱褶的心,唯美而舒爽。

  生而为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是“向死而生”,所以追求生命的意义,让一切不如意变为美好,是人生一辈子的大事。

  于父母无憾,于爱人孩子无憾,于友人无憾,于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无憾,既是目标也是行动。

  愿每一位都能给琐碎的生活,辟一方属于自己的乐土!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