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调研文章
字号:    [打印]

杜桥镇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郑荣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03月28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近年来,浙江省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全民治水,持续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绿色发展。近年来,杜桥镇实施了一系列治理工程,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水环境综合治理依然压力较大、形势严峻。本文在系统地梳理杜桥水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意义及前期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杜桥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杜桥水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早在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就提出“八八战略”,明确要打造“绿色浙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即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继续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可见,党中央日益重视镇村生态建设,而水环境综合治理正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杜桥水环境综合治理,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环节,更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

  (二)加快杜桥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建设宜居宜业活力新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日益重视生活品质的提升。杜桥作为台州人口第一大镇,辐射周边60万人口,迫切需要打造更优美、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当前杜桥的水环境离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还有差距,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发展环境的必须之举,只有全面彻底提升水环境,才能为实现杜桥历史文化和山水美景有机融合打下坚实基础,切实提高杜桥的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杜桥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

  (一)上下同欲,打好“镇村联动”组合拳。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对镇内水体情况开展新一轮集中摸排,制定“五水共治”奖惩办法,全面深化“河长制”,依托“台州智慧河湖”系统,健全河(湖)长制履职在线考核机制。各级河长均严格按照“县级河长每月巡河1次,镇级河长每半月巡河1次,村级河长每旬巡河1次”的要求,盯紧看牢各级河道,巡河完成率每月达100%。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镇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等开展五水共治“找寻查挖”专项活动,“团青共攒绿水币”、“用绿水币守护清水家园”活动,结合张贴治水标语、发放治水宣传册等形式,借助掌心临海APP、“杜桥小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行动,营造全镇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鼓励大众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治水主力军的作用,及时更新、增添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张贴“绿水币”微信二维码,同时借助“美丽杜桥随手拍”活动,接受群众投诉举报,鼓励社会各界对治水工作进行监督。

  (二)紧盯源头,吹响“河岸联动”冲锋号。一是借力“三改一拆”。牢固树立“违建不拆,转型无望,治水难成”导向,借力“三改一拆”工作,加强对涉河违建的排查力度,及时下发“三改一拆”通知书,勒令其迅速停止违建内的生产作业,引导其在限期内自行拆除,对于在限期内未进行自拆的,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强势拆除。二是剑指“面源污染”。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多次组织镇发展服务办、农村农业办、环保、公安、安监等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不定期突击的“零点行动”“亮剑行动”,重点检查眼镜、机械、印染等工业企业,规模上、涉河禽畜养殖场以及六小行业,通过采取立即关停、迅速查封、要求整改等措施,严格控制面源污染。三是坚持“综合整治”。结合实际,坚持“科学清淤+水环境治理”双管齐下,对杜桥镇应山塘村内河、百里大河支河清淤7.5万方,对影响水质的表层淤泥进行清理,保留底泥,保护小微水体原有生态系统。同时,对镇内多条河流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河道清淤、岸坡整治、建设亲水步道等措施,全方位提升水生态环境。

  (三)精细治污,使出“疏堵联动”杀手锏。一是严格抓好排污(水)口管理。对沿河两岸的排放口进行严格排查登记,制定“一口一策”制度,树立排污(水)口标识牌,进行“身份证”式管理。在排摸的基础上,实施铁腕断污,对偷设、私设的排污口和暗管一律采取封堵措施。二是加快推进镇区截污纳管。以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在镇区持续推进截污纳管,对群众呼声较高、条件较为成熟的街区进行精细化截污,对治理难度较大的街区新建提升井、重力、压力、污水管,实现污水管网应收尽收。除此之外,成立管道清污队,主要负责各级管网的清污维护工作,每日以街为单位进行清理,加快管内污水流速,确保管网内保持较低水位。三是统筹抓好各项治水工程。加快治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现全覆盖。完成南洋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日污水处理量提升至5万吨。实施西湖水厂二期配套管网工程,日供水量提升至20万吨,水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杜桥水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镇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河道水质整体浑浊,部分河段呈现黑、臭、绿状态,污染现象依然存在,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一)河道污染来源较广,成分较为复杂。杜桥镇范围内污染源主要包括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为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面源污染主要因农业生产中施肥等溢流至河道造成。内源污染主要来自河流底泥中不断释放的污染物质。

  (二)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杜桥镇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与污水排放量不匹配。同时,部分区域未铺设污水管网,已铺设的管网年久失修,导致污水渗漏,也影响了河道水质提升。

  (三)群众的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亟需培养群众的环保意识,消除人为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四、推进杜桥镇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措施,完善硬件,依托绿水青山培育镇村经济新增长点,切实将“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

  (一)加强宣传,造浓氛围。一是加强环保科普。向全镇人民科普“五水共治”的重要性、做法、进展,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全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工作为抓手,广泛宣传水环境提升的知识,普及水环境恶化产生的危害,培养群众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抓好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教育辐射作用,积极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校开展“治水知识进校园”“治水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到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三是做好环保宣传。围绕“青山绿水携手并进,五水共治你我同行”主题,在镇政府、商场、影院、广场、村文化礼堂、老人协会等张贴宣传标语、海报,播放水环境整治纪录片、“五水共治”宣传片,组织志愿者参与全域水环境整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地体验,开展“五水共治”知识竞赛,多形式推动环保宣传出圈,高效率实现宣传效果裂变传播。

  (二)完善设施,夯实基础。一是狠抓污水零直排建设。因地制宜新建提升井、污水管、压力管、混接立管等管网,改造升级原有截污管网。全面检查现有管网系统,对雨污合流、雨污错接、管道破损、管道淤堵等问题进行维修改造。根据污水管网规划,加速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建设,同时将管网逐步延伸,扩大污水的收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率。二是力推全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紧紧围绕水质提升和水环境提升两大目标,针对杜下浦河、山项横河及相关支流,打造富沈河沿线湿地公园,对沿河农田退水除污拦截,全力改善河道断面水质,针对百里大河西洋支河、市场横河垦岙村段,推进河道清淤、护坡加固、亲水设施建设等工作,恢复河道蓄水灌溉和防洪排涝功能,做好水环境恢复提升工作。三是统筹“五水共治”治水工程。集中摸排镇内山塘水库具体情况,根据十八浒水库、白岩前山塘和下周村肖树坑山塘出现的隐患点,整体推进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防洪防汛和灌溉水源补充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及时推进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推进杜桥镇溪口至小芝镇供水工程,解决山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用情用力保供水、保民生。

  (三)对症下药,分类治理。一是针对工业点源污染。统筹加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闭环治理,加速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工作,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强化对企业工业污水厂内处理、污水流转监管。组织经济发展办、环保、安监等部门,加大日常监察的频率和力度,对偷排漏排现象进行严肃整治。二是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利用现有沟、湖、坑塘等,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构建“农田-排水渠-坑塘-河流”的多级污染生态降解缓冲体系。例如进行农田排水渠生态改造,拓宽河流两岸现有农田排水渠,种植茨菇、茭白等植物,促进水中颗粒物沉淀,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加速氮、磷等元素传递,达到提升水质的目的。三是针对底泥内源污染。依托全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镇内主要河道进行底层淤泥集中清理并卫生填埋。同时利用原位掩蔽技术,使用未污染底泥、砂子、砾石等材料隔绝污染底泥,减少二次污染。在淤泥清理和隔绝后,安排专人进行河道养护,形成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保洁清淤长效机制。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