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言论
字号:    [打印]

选调札记:在基层做奔涌的“后浪”

作者:临海市河头镇 黄晓芬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30日

  村口的那颗百年古樟树,从玉树银花到枝繁叶茂,见证了我半年有余的驻村生活。去年12月,我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来村里报到,开启了时长2年的到村任职之路。在这段时光里,我从惶恐害怕、手足无措到现在游刃有余、以村为家,在乡村振兴路上踏出自己的脚印,做基层那片奔涌的“后浪”。

  于“脚上沾有泥土,眼中有民情”中思虑,练好“方言土语”的基本功。刚下村时,村民们操着一口口流利的临海方言向我打招呼,我面露难色十分尴尬回复“不好意思,我还听不懂”。“没关系,小黄,慢慢听就会了”,村书记安慰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方言能快速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从那天起,不论是每天的入户走访、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每周的安全夜巡,还是每月的加工坊消防检查、偶尔的矛盾纠纷调节,我会尽量使用临海方言来交谈,遇到实在难以听懂的话,我会拿着小本子标上音标记录下来。就这样,边走村边学,听不懂就问,说不来就记,天天说天天问,久而久之“暇暇、嗯苟、哒”成为了我的口头禅,“普通话+方言+手势”成为我听民意、察民情的重要武器。

  于“语必关情方入脑,话须通俗才传远”中思虑,锻炼“土话土说”的本领。政策仿佛均码的衣服,而各村的客观情况各有不一,政策落到村里总是会发生这样那样不适用或者需要调整之处。“小黄,这个利民保政策的宣讲交给你来咯!””好的,书记,我会认真做的。”

  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宣讲PPT,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解读利民保政策,但是村民们听的一头雾水。“你这个说的太专业,我们文化水平不高都听不懂勒。”台下一位大婶说道。那一瞬间,我才明白习总书记曾说的“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的含义。于是,我转变了工作方法,决定从周边村与乡镇中挖掘利民保政策惠人的案例,以土话唠家常的形式告知政策惠人之处。此后,从走家串户的消防宣讲到预防季节性疾病知识;从关心关爱儿童心理健康到精神病防治心理健康知识;从农村自建房报批政策介绍到房屋保险赔偿政策的解读,我用通俗易懂的“土话”向村民们传递各种政策知识,帮助村民解决一件件问题。

  于“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中思虑,锻炼“土事土办”的本领。“知道茶叶怎么采摘的吗?小黄。”村副主任指着道路两旁的茶园说道。“我还真没见过诶,我们家那边很少种茶叶的”。从小到大我只在电视里看见过茶树长什么样,更别谈采摘技巧了。但我也明白,茶叶作为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我必须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才能服务村庄。于是,采茶之际,我常常跟着村民去采摘茶叶。从茶叶的生长周期、病虫防治到采摘后的修剪、追肥,我对茶作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是在这时,我发现可以利用这一片茶园,发展集“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全过程的采茶制茶体验活动,将此作为村庄旅游的一大体验活动。我马上将这一想法告知村两委,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这愈发让我明白,“以真心换真心”是融入基层最好的方式。而我这个在基层奔涌的后浪,更需要不断学习农旅专业知识。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青年是立于潮头的“后浪”。作为一名青年选调生,要多走“土路”、多说“土话”、多干“土事”,迎着乡村振兴潮头踏浪前行,成为基层那片奔涌的后浪。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