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顾名思义就是将内镜和超声结合起来的消化道检查技术,主要分为大探头超声内镜和微探头(或小探头)超声内镜。
一、超声内镜和普通内镜检查有什么区别?
食管、胃肠的壁分为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普通的胃镜和肠镜检查善于观察表面黏膜层的病变,但对黏膜层以下的病变以及胃肠道外邻近脏器的病变就束手无策了,此时便需要超声内镜进一步检查。
二、什么是微探头超声内镜
循内镜活检孔道送入消化道,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病变的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消化道及周围结构。
三、微探头超声内镜的适应症
1.胃肠道黏膜下病变
①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判断,如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
②确定是管壁外病变,器官压迫或管壁本身病变;
③判断病变的起源、大小、浸润深度,性质等,并指导治疗方案。
一般小于2cm的黏膜下病变可选择小探头超声内镜,大于2cm的病变需要应用环扫或扇扫超声内镜。
2.消化道早期癌
帮助判断早期癌的浸润深度,为早癌的内镜下切除提供保障。
3.消化道狭窄病变
帮助判断狭窄的性质。
四、微探头超声内镜的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
①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
②上消化道大出血处于休克等危重转态者;
③怀疑消化道穿孔患者;
④精神病患者或严重智力障碍而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
⑤腐蚀性食管炎、胃炎的急性期患者;
⑥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
⑦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2.相对禁忌症
①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②血压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③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
④高度脊柱畸形患者;
⑤巨大食管憩室、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五、超声内镜检查过程
1.患者需空腹4至6小时以上,检查前一天晚饭需摄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
2.宣讲检查的目的、必要性、相关风险及注意事项等。
3.上消化道检查者需含服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及润滑,下消化道检查者需做肠道准备。
4.超声内镜插入消化道后,采用无气水充盈法对胃肠道黏膜下病变、肿瘤及邻近脏器进行扫描检查。
5.普通超声内镜检查后2小时内需禁食、禁饮,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术后医嘱进行观察和处置。
超声内镜不能代替普通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能在直接观察腔内形态,确定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起源与性质,判断消化系肿瘤侵犯深度及外科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其结构特性,不易反转观察而造成有检查盲区。且临床检查要遵循常见到少见、简单到繁琐等原则,黏膜下隆起不是常见病变,大部分胃肠道疾病使用常规内镜检测即可。因此,超声内镜不能作为普通内镜使用,若在常规内镜检查后发现异常,则可使用超声内镜做进一步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