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一次与落叶的相逢

作者:陈大新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4年03月08日

  在一个晴好的冬日里,我踏上一条通往一大块草坪的小径。在拼花的石子路上正行间,忽有一叶缓缓落在我的面前,叶形如星,呈暗红色。我抬头看去,它来自一棵瘦高的槭树,由红叶组成的树冠张开似伞状,树叶虽略显疏朗,但在冬至过后,仍然没有衰败之意,尤其在阳光下散发着自己的活力。只是那一枚落叶,让我的心头一动。它轻轻扣击了一下,我内心的某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我不清楚,但毫无疑问,它带给我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在冬季,一枚星形的叶片,飘落下来,就落在我的面前。它落下的是一个故事,还是一首诗,一段旋律?我甚至觉得,它像是落下一个历史上的朝代。

  走出小径,前面豁然开朗,一大片草坪,黄绿相间。我曾在这里拍过晚霞,配上了清人的诗句:“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这一句诗出自被陈寅恪先生称为“文宗国士”的钱谦益《秋夕燕誉堂话旧事有感》,全诗为:“东虏游魂三十年,老夫双鬓更皤然。追思贳酒论兵日,恰是凉风细雨前。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说剑篇”见于《庄子·杂篇》,讲的是赵文王喜剑,养剑士3000余人,日夜相击,每年都有百余人死伤。左右不敢相劝,太子请来庄子。庄子以“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人之剑”三剑之说,打动了赵文王,不再以斗剑为乐。陈寅恪少年时曾读钱谦益《初学集》,十分喜欢,后来就关注起钱氏的著作。卢沟桥事变,陈随校迁往昆明,访旧书市,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红豆一颗,20年后,写下了《柳如是别传》,主要是考索柳的事迹,旁及钱氏。在书的“缘起”中,陈寅恪称:“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激不能自已者焉。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其实是在借钱柳故事,申张民族的精神,着重称扬的是柳如是。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江南常熟人,由于生活于明末清初,经历改朝换代,成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作为晚明的礼部右侍郎,清兵南渡后,他领衔迎降,授秘书院学士,充修《明史》,任职半年即以病辞归。其间受柳如是影响,与反清复明的主要人物多有联络,身后聚讼不休。方苞骂他“其秽在骨”,金鹤冲则比他为汉代李陵的降匈奴,也有人说他是“曲线救国”,分析得较为细致合理的是常熟文士黄人,他认为钱在明末东林党魁中有“天巧星”之称,而他的进退失据,也是误在一个“取巧”上了。才大而识暗,志锐而守馁,所以弄巧成拙。钱氏学养深厚,却在大是大非面前,模模糊糊,心存宏愿,未能坚守晚节,这也许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吧。

  我见过落花如雨、落叶成阵的景象,但终不似相逢一孤叶落在面前时的心有戚戚。也许,这枚落叶隐身在一大堆的落叶中,是引不起我的特别关注的,只有在它迎面而来,坠于我面前时,才让我心有所动。我想起陈寅恪先生偶遇红豆时的心情,多少有了一点感悟。

  一片落叶固然不是专为谁而落下的,但如果,我并不排斥缘分的说法,那么,我与落叶的相逢,也并非巧合。我于是收藏了这枚槭树的落叶,或许,若干年后,我会记忆起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来。

  归途,我想这一枚落叶为什么让我心动,是因为冬天,还是因为告别,或者二者都有一些吧。冬天是一年的收尾,年年如此,有什么特别呢?然而,时代不也是这样子的吗?一个时代总会结束,它悄悄地过去,那些人物,那些事件,也都随之而去,成为记忆,或者被写进书中。而告别也是让人感伤的,告别故乡,告别集体,告别家人,告别朋友。而在告别之后,你也许并不清楚自己身之所寄,你所追寻的,总和你希望的,有着一定的距离。我仔细观察这槭树的落叶,它是安详的,没有任何的艾怨,这是一种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安详,这就是它赠予我的启示。一切都会翻篇,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个时代过去了,但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那一切的冷冷暖暖,那一切的雨打风吹,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经历。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