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台州豆腐曾封侯

作者:林大岳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4年08月23日

  什么!豆腐还能被封侯加爵?

  是的,没错。以临海豆腐为代表的台州豆腐不只是当下的网红,而且在历史上也曾大放过异彩。有“浙江第一豆腐”之称的临海豆腐,其巅峰时刻曾被封为侯,号称“乾坤一腐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天下第一豆腐王,这可是唯一被“封侯”的豆腐哦。

  为台州豆腐赢得这一奇特荣誉的人,是明代临海“宝藏”名士陈函辉。

  熟悉临海历史的读者都知道,陈函辉名声虽不大,但做的很多事情都足以名垂青史。他身上还潜藏着很多宝藏,我们万万不可低估了。

  他的第一大功是为徐霞客撰写墓志铭。徐霞客是陈函辉的莫逆之交,他在临死时认为自己的墓志铭最值得托付的是陈函辉。陈函辉没有辜负他,为他撰写了古代史上最长的墓志铭(近5000字),从而使得游圣的生平事迹得以更好地流传后世。文中还留下了“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千古名句,成为游者的励志名言。抛开作品流失等客观因素,《徐霞客游记》将天台作为开篇,便有致敬这位好友的特殊意味。由此,中国旅游日的缘起,若从深远的历史背景探寻,无法湮没陈函辉不可磨灭的功劳。

  第二大功是治理靖江。陈函辉在担任江苏靖江县知县期间,面对长期困扰靖江经济发展的水患问题,毅然决定大修水利、疏通河道,开挖团河,兴建寒山(以陈函辉的别号为名)、平山、东山三闸,做成了历代官民想做而不敢做的大事,促进了靖江数百年的发展,当地学者称他是靖江历史上200多位县令中贡献最大、最出色的一位。2016年,靖江市委、市政府号召学习陈函辉事迹,塑造城市精神。事隔数百年,一个古代知县的工作精神还在泽被当世,这在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第三大功是树立忠诚报国的标杆。清顺治二年(1645),南明弘光政权覆灭。罢官在家的陈函辉在台州拥戴鲁王监国,力主抗清复明。兵溃之后,他哭入云峰山,写下《绝命诗》十首,决然自缢,英勇殉国。这种为国献身的忠义气节堪为台州式硬气的代表。

  陈函辉是有“奇情侠骨”(好友杨文骢评语)的名士,他还有鲜为人知的奇事,那就是为台州豆腐封侯“种草”。

  这一故事记载在他的专著《腐史》中。这本书容易被忽视,因为“腐史”常见的意思是代指《史记》,由于司马迁受过腐刑,所以人们称《史记》为腐史。或者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腐败的历史”。而实际上,这是一本关于豆腐的书,也是古代唯一一本以豆腐为题材的文学专著。

  《腐史》记载了台州豆腐封侯晋爵的“名场面”。

  崇祯二年(1629),陈函辉突发奇想,要为豆腐封侯。触发这一灵感的原因是他“平生齿牙不得利,嚼尽黄薤了无味”,就是牙口不好,吃啥都没劲,但吃豆腐让他感觉很爽,于是作了一首诗,题目叫《詈椒阁中病齿,偶食腐,脆甚,侑之以辞》。吃了一段时间,发现豆腐不仅口味好,而且还有很多优秀特质,于是又写了一篇《台州豆腐记》,再加上一篇为台州豆腐封侯的诰文。

  在文中,陈函辉对台州豆腐大为赞赏。他说,“豆腐满天下,以闽中建宁为第一”,但是这种豆腐要经过一年的“糟制”,大概是豆腐乳之类吧,“腐气”太重,气味难闻;还有兰溪五香腐,口味也就那样;盐官(今嘉兴市海宁)好友陈梁写了一篇《羹腐记》,力推其家乡的海鲜豆腐羹,但陈函辉觉得这种豆腐费钱费事,很不亲民。最关键的是,这些豆腐都不如台州豆腐“脆美”,台州豆腐一出锅就可以趁热食用,非常便捷,富有生气,令人畅快——“本于直捷,才出架头,便可入口为快也”。要是起得早,还可以喝到“腐浆”,即豆浆,味道“亦适人口,不减乳酪”。台州有这么好的豆腐,只可惜当时地方偏远,交通不便,没法让“四方君子共尝此味”。

  文章也为我们留下了台州豆腐的珍贵史料。

  一是台州人善于做豆腐。他说:“台人自业儒外,一无他长。凡种贩货易趋利事,皆异乡人代之,惟长作腐耳。”他夸张地说台州人除了会读书外只擅长磨豆腐,而那些经商贸易的事大多是外乡人来做的。这倒跟我们后来的一些情形相符,台州有俗谚就说:“要想富,造酒做豆腐。”看来这个行当一直深受台州人追捧。

  二是台州人肯吃苦。做豆腐很辛苦,要起得很早,民间有谚语说:“世上三件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在陈函辉的时代,做豆腐最多的是台州人,他说:“凡业此者,皆台人也。业甚勤,靡弗四更起者。”台州人这种艰苦的营生一直持续到现代,据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10多万台州“豆腐大军”活跃在北京城乡。

  三是台州豆腐的做法很讲究。虽然做法并不奇特,但绝对是“细节控”:“其法亦绝无奇,浸以山泉,漉以细绢。泉自无滓,绢能去渣。酿不用膏,用淡盐水,以盐水坚而不实,无膏意。”浸豆用的是清澈的山泉,保留了更多的豆香原味。滤浆用的是细绢,使口感更为细腻。点浆用的是盐卤,这样的豆腐便有脆美的特性,却没有石膏气。

  四是当时的台州府城内也有网红店,“有县前张公店更著名,今俗呼‘张公腐’”。这是为了喝到豆浆的“果早客”陈函辉经常光顾的地方,大概在县前街一带。

  陈函辉“交游几半天下”,他的诗文向来共情力很强。这篇看似有点自嗨意味的文章,一发到“朋友群”,马上迎来“跟帖”无数,文后附的多达11人的狠狠共情便说明了一切。

  接着,台绍兵备副使邹嘉生、台州知府黎民表、台州通判彭应选、临海知县万永康等官员,嘉兴、宁波、丽水、金华、杭州等地闻风而动的名士,以及台州当地的文人社友们,共有20余位,他们都带着对齐颗粒度的心态,踊跃参与了此次大张旗鼓的文化“封侯”活动。

  临海的陈法玑撰写了洋洋1600余字的《拟腐侯谢赐爵表》,邹嘉生进行了修改删定。表文以锦心绣口之才,为台州豆腐代言,表达了向皇帝赏赐“乾坤腐侯”爵位的谢意。表后,有7人对此进行了点赞,大家纷纷给出了“玉错珠迸”“古劲绝伦”“解颐绝倒”“令人拍案”等高度赞赏的评价。

  邹嘉生写了一篇《戏为腐台辞侯爵报陈生木叔书》,以“腐侯”嘴替的形式,表达了辞谢侯爵之位的心声,这是古代封侯仪式的一种固定套路,受封者每每需要凡尔赛一下,顺便博取低调谦逊的名声。紧接着,来自宁波鄞县的薛冈撰写了《腐侯赞》,以类似于贺电的意味,表达了对“腐侯”的祝贺。福建莆田的方承褒撰写了《腐文》,以建宁豆腐的口吻,表达了“兄弟单位”的热烈祝贺。然后,陈函辉又写了《赋得乾坤一腐》等7首诗,歌颂豆腐的品质;丽水缙云的李邦梁撰写了《台腐记》,表达了对腐侯的赞赏之情。

  这些诗文被汇集成册,后来的《台州府志》称它为《腐史》。小书由台州通判彭应选作“腐引”,临海赵础作序,绍兴孟称尧作跋。赵础在序中更加热烈地呼吁,封侯还不够,还要发个丹书铁券,并给予世袭的待遇。

  第二年,没能赶上这波跟帖热潮的画家杨文骢到台州旅游,得知此事后,也饶有兴趣地撰写了《腐侯传》。还有藏书家孙琮,他有感于陈函辉对豆腐的“宠爱备矣”,但觉得还缺少对豆腐史的交代,于是也写了一篇《腐侯传》。两篇文章都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把豆腐的前世今生作了艺术化的书写,读来十分诙谐有趣。

  读者们看到这里不免要哂然一笑。这些文人对一种普通的食物如此痴狂,并且煞有介事地舞词弄札,究竟有何用意呢?

  熟知古文套路的都知道,那是托物言志,借此寄托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综观书中这20篇诗文,人们的共情点在于豆腐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清白的特质。豆腐内外洁白如一,即使运用各种烹饪方法,几乎都能够保持秉性不移,这正是清白廉洁和秉性忠诚的象征,所以“素秉腐忠”是大家歌颂的第一种“腐德”。

  其次是淡泊的个性。豆腐本身“淡泊无奇”,但这正是名士们所看重的,“惟淡故不厌”,正是这种淡泊、淡定和淡雅,却不乏食用之妙,对味了中国文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化品位。而且豆腐本性柔软,“不博鲠骨虚名”,却“体柔用刚”,所以邹嘉生觉得豆腐应该辞谢侯爵封号,保持“淡泊本色”,以此表达不愿与腐败现象为伍的文人气节。

  再者是化腐朽为神奇。大多食品,腐后即败,就无法食用了,而“豆以为腐,乃反变为新奇”,豆在腐的过程中化为豆腐,得到新生。这符合人们在学识上化古为新、在功业上创新有为、在危难时拨乱济危的期待。

  还有其食用之妙。“甘鼎镬如饴,应笑彼缩葱少宰;乐汤沐可保,自羞埒烂羊诸侯。”这句话用比拟的手法,很形象地写出了豆腐在煎炸烹煮等方面的表现,各种吃法都能应付自如、物尽其用,以此对应人措置裕如、游刃有余的才能。

  最重要的是豆腐很亲民,用彭应选的话说:“盖其德在急天下之饥寒。”豆腐便宜而富有营养,贫寒百姓都可以借此免于饥饿,得到滋养,这一招在古代赈荒时常用,宋代浙江人甚至已把豆腐当成日常肉食的替代食物。因此,豆腐很受吃素的佛道人士青睐。相传,豆腐的流行是先从佛道再走向民间的,因此明代苏雪溪曾作《豆腐》诗云:“个中滋味谁先得,多在僧家与道家。”实际上强调的是经世济民的民本思想,当然还寓意着重视人生修为的理念。

  总之,陈函辉异想天开要给豆腐封侯的本意,是以进封“腐侯”为借口,以玩文字游戏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发起一场关于社会政治风气的探讨,歌颂了忠诚、廉洁、谦逊、勤勉、亲民、有为等优秀精神品质,强调了品性优良、务实求真的人才应该受到重用,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陈函辉发掘豆腐文化的此中真意,耐人寻味,值得细品。

  如此看来,陈函辉的《腐史》不只是古代唯一的豆腐文学专著,还是豆腐人文学的奇书,不仅巧妙地宣传了台州的豆腐文化,还创造了“腐侯”这一稀奇的文化意象,为台州及临海豆腐塑造了绝无仅有的文化资源,这应该不愧是他的第四大功。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