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农创客市集现场。王翔摄
万事民生为先。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每位普通百姓的“小确幸”,也是共富路上久久为功的大民生。过去一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韧性,书写亮眼的共富答卷。
小工坊带来大收益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共富路上的一道必答题。我市在广泛调研、实践的基础上,积极铺开“共富工坊”建设。“小工坊”的遍地开花,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白水洋镇小玩子“共富工坊”的直播间里,白水洋杨梅、涌泉柑橘、大田黄桃等土特产在主播的倾情推介下,吸引着全国各地消费者纷纷下单。自成立以来,工坊采用“基地+农创客+农户+电商”的生产服务模式,助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进一步擦亮我市农产品的“金名片”。
工坊的建立,不仅让农产品乘着电商的东风“飞”入千家万户,还为村民们带来了创业创富的良机。以工坊为载体成立的专业修剪、飞防服务队,通过提供科学管理等精准化服务,帮助农户增产增收;智能分选包装流水线的建立,向周边村民提供诸多的就业岗位。
小玩子“共富工坊”理事洪文龙表示,工坊还将持续探索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的“共赢”局面:“下阶段,我们将考虑帮助培养一批本土的‘三农’主播,通过培训,让他们可以在闲暇之余对自家的农产品进行更灵活的销售。”
“共富工坊”建设是我市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创新探索。过去一年,我市以党建引领,不断推动共富工坊迭代升级,形成了农旅融合、电商直播、产业赋能等6大类复合型“共富工坊”,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工坊”238家,共辐射带动4.3万余农户,吸引141家企业参与,累计发放订单加工费3.6亿元,助力村集体年增收超1800万元。
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我市始终坚持全面覆盖、普及普惠、人人享有,真正将共富工坊打造成群众的暖心之坊。
小团队托起大关怀
除了建立“共富工坊”,我市还挖掘了一批熟悉村风民情、关注市场行情、拥有人脉资源的“农百晓”对农户进行帮扶。助农队伍的全面建立,打破了农民和市场之间的壁垒。
去年年底,一场关于甘蔗的“甜蜜接力”让临海再次“出圈”。受不利天气影响,大田街道种植户陈明华的甘蔗林里,约13万株甘蔗倒伏或倾斜,尽管口感依旧脆爽,但不佳的卖相让5元一根的甘蔗还面临滞销。
为助农纾困,我市的“帮农客”团队通过直播助农、摆摊售卖、发动团购,让滞销的甘蔗有了出路。
在我市,“帮农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与农民如影随形。乡贤王必光打通销售渠道,汇溪镇的高山鸭蛋走进了商超货架;村干部高英川成立全市首家垂面“共富工坊”,让垂面身价翻倍;“帮农客”一体化交易平台上线、供销社系统“供富大篷车”物流专线开通,助推全市农产品销售超千万元……
“帮农客”一头连着农民,手握乡村一手资料,一头连着市场,动态提供供需信息。至此,小乡村与大城市、小农民与大市场之间的壁垒得以打破。目前,759位“帮农客”正奔走于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方方面面的暖心服务。
小乡村迸发大能量
我市不仅是农业大市,也是文旅强市,对各个村庄生态禀赋的巧妙利用,绘就了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江南·溪望谷着眼内涵挖掘、产业共兴,因地制宜打造有深度的主题文化、有特色的产业、有亮点的游览线路,让沿溪的6个行政村实现华丽蜕变。
去年以来,江南·溪望谷紧紧围绕“自然、萌宠、露营”三大主题,以自然微度假目的地为载体,紧密链接溪望乐园、野溪湾营地等周边业态,融入特色嘉年华、巡游周年活动,辐射出一片多功能、多服务的户外休闲乐园。不论是露营基地、研学农场、乡村创业空间、高端民宿等精品业态的发展,还是稻田巡游、草坪音乐会、篝火晚会等多彩主题活动的开展,都让江南·溪望谷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游客刘玉说:“溪望谷挺好的,叫上三五好友来这里露营、漫步,让我忘了工作上的烦恼,身心得到了放松。”
截至目前,江南·溪望谷共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00余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沿溪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翻番,户均增收近万元。江南·溪望谷正立足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古村落优势,变“诗和远方”为“富民经济”。
新树坑村、孔丘村、大泛村……像江南·溪望谷这样借“绿”起飞的乡村不计其数。我市将持续“掘金”乡村资源,在点上造精品,在线上成风景,在面上出形象,打造具有临海特色的美丽乡村,借助全域旅游矩阵,将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阶段,我市将持续激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等不得”的使命担当和“急不得”的历史耐心,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4年我市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