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在我国有300多万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7%患有此病。随着全球预期寿命的延长,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之后,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医学上称为“震颤”的手抖现象成因多样。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常见病因之一,但部分患者也可能不出现手抖。其典型表现为:静止时抖动明显,紧张时加重,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除手抖外,帕金森病还伴随运动迟缓、肌肉僵硬、步态短小、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情绪异常等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会遗传吗?
90%的帕金森病是“散发性”的,和遗传关系不大,但如果有近亲患病,尤其家族中多人发病,约5%-10%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因此若家族中有多人患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提前预警风险,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早发现早干预,但不能过度依赖检测。查出基因突变不代表100%会发病!环境、衰老等因素同样关键。没查出突变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多数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其实是正常的。因此我们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控制“三高”),并咨询专业医生,避免轻信非正规基因检测。
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帕金森病隐匿起病,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会越来越明显。临床上主要包含两大类症状,即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以下四种情况。静止性震颤:一般在安静状态下出现肢体震颤,手部的典型表现为拇指和食指频繁出现的像“搓泥丸样”的动作。肌强直:四肢、躯干僵硬,被动活动关节的时候阻力感增高。运动迟缓:常见表现为动作变慢,比如起床、刷牙、洗脸、穿衣、系鞋等等日常活动时动作笨拙、不够灵活。姿势步态障碍:走路时两手不能协调一致摆动,身体往前倾倒,转弯动作困难,走路速度控制不好,容易往前冲。非运动症状,常常早于运动症状而发生,如反反复复便秘、失眠、嗅觉减退、焦虑抑郁情绪等。
帕金森病能治愈吗?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三驾马车”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这“三驾马车”分别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石,若无效时可考虑手术介入。康复治疗易被忽视,但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获益,应当贯穿始终、伴随一生。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多样,根据疾病分期及病人症状的不同选用帕金森病体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步态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平衡训练、呼吸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方法。
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帕金森病患者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均需特别注意:衣要宽松,尽量选择宽松前开身的衣服,选择带拉链及穿脱方便的衣裤;食要健康,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坚果、谷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饮用过量的咖啡和酒精饮料;住要安全,要避免坐软的沙发及深凹下去的椅子,把床头提高,或在床尾结一个绳子便于病人牵拉起床,上厕所时使用坐便器利于起坐;行要坚持,在疾病早期,要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适当进行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