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高考季刚刚落下帷幕。站在这个节点回望,那些与女儿共同走过的时光,突然又一次变得清晰——所谓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牵挂,而是两代人见证彼此成长的双向奔赴。
四年前的夏天,女儿房间书桌前的倒计时牌像一枚跳动的心脏,红笔圈住的“奔赴上海”是她贴在墙上的星辰大海。多少个夜半三更、早上六点就亮起的台灯、写满批注的错题本、饭后绕着小区和体育场一圈圈的“解压散步”,看着她一次次把压力揉进笔尖,在草稿纸上画出未来的轮廓。“太卷了”,这一代人读书太不容易了。
时光匆匆,转眼间女儿的大学本科生活画上句点。当得到两个学校保研录取名额的消息传来时,我还是心跳扑通扑通的,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选择暨南大学的王牌专业——新闻传播学。我忽然明白,当年那些陪她熬的夜、藏在保温桶里的排骨汤……早已化作她底气里的一部分。现在看来,当年女儿中考时卡分上了台州中学,之后高考时又幸运地被上海师范大学录取,以前觉得跨不过去的坎,现在都成了前行的动力。
再过几个月,女儿将南下广州继续自己的求学梦。我心中既有不舍,更多的是欣慰。所谓“远方”,从来不是靠运气抵达的终点,而是用每一个认真为当下铺就的征途。北上广深的繁华喧嚣中,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留下足迹,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不是将孩子束缚在父母期望的框架里,而是给予他们飞翔的勇气与力量。而作为父母,不过是在她回头时献一个温暖的微笑、在她回家时递一杯温热的茶水、在她迷茫时说一句“慢慢来,相信你”。
今年的高考季刚刚落下帷幕。考场上,学子们和自己的未来对话,每一支笔在纸上沙沙作响,都是青春的印记;每一道题答过,都是成长的见证。考场外的家长们,用看似轻松的笑容掩饰内心的忐忑,是每一位父母难以言表的爱与期待。他们正重复着我当年的心情——既盼着孩子“笔锋所至皆为心之所向”,又怕他们被“必须赢”的压力困住。其实,我想说,高考只不过是“把人生选择权握在手里的第一次练习”。高考固然重要,但比“金榜题名”更珍贵的,是每一个莘莘学子在为目标奋斗时学会的坚韧,是面对挑战时眼里未灭的光芒。
笔下生花处,不负少年志;心之所向时,自有星光来。人生的考卷永无满分,但只要心向阳光,每个答案都值得尊重,让每一个“梦想成真”的时刻,都带着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