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由我市企业浙江大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苄氨基嘌呤原药》《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氯吡脲原药》三项行业标准已正式实施。作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首个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规范体系,此次发布的行业标准首次为苄氨基嘌呤、氯吡脲两大核心农用化合物建立了统一技术准则,标志着我国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正式迈入标准化、精准化管控的新阶段。
浙江大鹏药业位于我市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企业深耕植物生长调节剂研发二十余载,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三,多项技术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项。此次由其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成分虚标、质量参差、检测方法滞后等痛点,构建覆盖原料、生产、检测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体系。
新标准首次设定纯度基准线,明确苄氨基嘌呤原药纯度不得低于98.0%,氯吡脲原药纯度须达97.0%以上,同步严控水分及不溶物含量≤0.5%、PH值精准控制在5.0-8.0区间,配套实施24个月有效期承诺、防潮避光储运强制规范,从产业链上游阻断劣质原料流入通道。首创制剂稳定性量化指标,要求可溶液剂经54℃高温加速试验14天后有效成分保留率须达95%以上,-5℃低温静置试验离析物≤0.3mL,并作为行业性规范要求产品标签清晰标注成分浓度及安全使用警示,为农户提供可视化用药指导。
此外,新标准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红外光谱联用检测技术,针对苄氨基嘌呤检测明确采用C18色谱柱、270nm紫外检测波长,规定平行试验误差≤1.2%,实现杂质谱精准识别。
“这些标准不仅为生产企业划定技术红线,更通过有毒溶剂残留限值、欧盟REACH法规对标等创新条款,助力优质国产农药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标准的实施将倒逼中小企业加速技术改造,推动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守护“菜篮子”“果盘子”质量安全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