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体
字号:    [打印]

春深不觉枇杷黄

作者:王凤仙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05月28日

  惜别谷雨,花事接踵而至,玫瑰、蔷薇、月季、海棠、牡丹……这些人间最美的天使你方开罢我便随时登场,它们摇曳在风中迷乱了我们的眼眸。

  整个小镇浸润在撩人的芬芳中,浑浑然不觉春已暮;静待立夏,那犁过的稻田波光漾漾,绿意盎然的秧苗傲立田头,期待着农民播种;老屋前的枇杷由青转黄,逐渐饱满起来,我便期盼着早日尝到已等待了一年的水果。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立夏前后,枇杷就悄悄上市,成了当令水果。它与樱桃、梅子称为果中三友。枇杷在文人墨客眼中还有一些雅号,苏东坡称它为“卢橘”,陆游称它为“金丸”,更有诗人称为“晚翠”,那是因其花在隆冬开放而得名。还有人叫它为黄金果,因色黄,故用黄金形容枇杷,该是比较稀有,恐怕唯有它才配得上。文友项伟在《诗文里的枇杷》写道:枇杷是唯一历经四季的宠儿。它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可谓是集四时之灵气。成熟透了的枇杷味道甜而不酸,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故枇杷是我最爱吃的水果。

  每年到了枇杷成熟季节,小镇的洋平村最热闹,洋平枇杷在小镇是最有名,最多,也最甜。在洋平村口,村民们沿路把大黄袍、白沙枇杷一篮篮、一车车散乱地摆放着招揽生意。价格也从刚上市的不菲,慢慢地往下降。沿路经过的人们会停下车争相购买,果农们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因为应季水果赚钱也就是那么半个月的时间,如果在枝头过于成熟不采摘,就会烂了,此时就一文不值。我也会凑热闹,常光顾此地,总会一大袋一大袋拎回家,吃个爽快。吃枇杷如同啃瓜子,叫人停不下来,一颗剥完,塞进嘴里,软软的,水水的,酸酸的,又甜甜的。那滋味,那感觉真是一种享受。有时,枇杷实在太甜,舍不得往下咽,让它在舌尖、舌根徘徊数次,才肯下咽。有时这颗还没下肚,又随手抓起另一颗剥起来,直吃到打饱嗝,方才罢手。再看看大拇指的指甲内,已是剥得乌漆麻黑了。

  家乡有一句俗话:枇杷好吃树难栽。儿童时代吃枇杷后,把它的果实埋在自家的小院里,隔三差五给它浇水,总希望它能破土而出,一次次期盼,一次次失望,一年又一年,想吃自己种的枇杷的愿望,几十年都没有实现。其实不然,《广志》中说枇杷易种,叶微似栗,冬花春实。其子簇结有毛,四月熟,大者如鸡子,小者如龙眼,白者为上,黄者次之。我撒下种子不会活,可能是我种时方法不对。操之过急,浇水太多,使种子溺水而亡。

  30年前,父亲在我的期盼中,终于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枇杷苗。经过精心打理,过了几年结果了。摘下父亲种的枇杷,吃得放心,吃得舒心。一到枇杷熟了的季节,我们便天天眼巴巴地等待,等那金灿灿的枇杷缀满枝头,便轮流上去摘枇杷,笑声在枇杷树下会荡漾半个多月。

  后来孩子大了上小学,周末要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回娘家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即使去了也是匆匆忙忙,很少遇上枇杷成熟时候,等我想到都已错过,没有机会自己亲手摘,只能吃到父母摘好的,叫小弟送过来的枇杷,有时在咳嗽时也能吃到母亲熬的枇杷膏。

  今年五一回娘家,站在二楼,往窗外看去,枇杷树已和老屋的房顶一样高。它的枝干有陶瓷大碗那么粗,枝干上每两尺左右长着几个像馒头一样大的结块。听弟嫂说,这是因为砍的太短,枝干才会长成这囧样。

  离根部一米五左右,枝干分成两个丫,成V字形。在V字底端,冒出了七八瓣枇杷叶,向四面展开,犹如一束绿花插在上面,很吸引人的眼球。在茂密的绿叶丛中,西北边的枇杷率先黄起来,也比东南角的枇杷多。平时看到树都是东南角比较茂盛,而西北角是稀疏一点,而这棵枇杷与其他树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站在枇杷树前仔仔细细看了几遍,分析一下原因。我猜可能是东南边有三层楼楼房挡住了光和风,而西北角,是一块空旷的地方,采光临风,所以西北角的枇杷比东南角要红得早一点。

  五一过后周末,又去看望父母。上周来时,浓密的绿叶间那些未成熟的枇杷半青半黄,现在已变了脸面,黄澄澄、金灿灿,三个一簇,五个一串,挂满了枝头,似乎在招引着我们来尝尝它那甜美的味道。

  隔壁一个淘气的小女孩,脑后扎着马尾巴,趁我们不注意,踏上平腰高的石板,爬上围墙,再顺着围墙爬上小屋屋檐,一手拉了几根枝条,另一手摘枇杷,一颗、两颗、三颗……衣兜里塞得鼓鼓的,才满足地纵身一跃跳下来,又麻利剥了皮,一口塞进嘴里,抿着嘴,笑着跑开了。

  待我想向她要一颗尝尝,已经不见踪影。我们可不敢爬墙,只好拿来电工梯,半个时辰左右一颗颗枇杷乖乖地躺在箩筐里。刚摘的枇杷饱满圆润,光滑鲜嫩,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皮上还有一些绒毛呢。看着这些枇杷,我的味蕾涌动起来,不禁拿几颗尝尝。可母亲顾不上吃,总是想着如何把枇杷分与邻居共享,挑成熟一些、大一点的送给左邻右舍,剩下的分给我们兄弟姐妹,而她自己留下已所剩无几。

  吃着父亲种的枇杷,想到了白天发生的一幕,写了一首古诗,留作印记。

  七绝·枇杷

  月季枝头漾芬芳,

  春深不觉枇杷黄。

  柳莺引颈呼同伴,

  唤来乡间小儿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