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回首过去5年征程,累累战绩记录了我市工商联(总商会)的奋斗足迹。
——从2016年到2020年,连续5年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被省工商联评为2017年度全省工商联系统亮点工作,2019年度优秀单位、专项工作先进单位,2019—2020年度“五优县级工商联”;
——荣获台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成绩突出集体奖、多次获评台州市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
——清廉民营企业建设工作、协同商会服务中心工作获台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翻开厚重的奋斗日志,5年的砥砺奋进都在上面一一言明。
聚焦思想引领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时间是记录奋斗的标尺。从2016年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的成立到2019年的“翰墨迎华诞再创新辉煌”临海市首届民营企业书法大赛,再到2021年里的命名郭凤韶纪念馆、羊岩山茶场和中共台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为我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处处蕴藏着市工商联的红色信仰。聚焦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这是市工商联不变的行动指南。
5年里,市工商联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先后开展了“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成立以工商联班子和各商会会长为成员的专题宣讲团,动员市外13家商会党支部开展“向党说说心里话”活动。同时,实施“青蓝接力”工程,注重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教育培养,助力企业做好交接班工作。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重要抓手,推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和《临海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的贯彻落实,积极推动市领导联系市外临海商会和重点企业,帮助商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印发《临海市推进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的实施方案》,联合发布清廉民营企业建设方面的全国首个团体标准——《清廉民营企业建设通用要求》,实现全市564家规上企业清廉民营企业建设全覆盖。
企业的兴衰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要把“大家”的事当成“心头事”来办。从2016年到2021年,市工商联都积极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参与我市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助力共同富裕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186家非公企业结对我市191个经济薄弱村,筹集帮扶资金3196.18万元。我市共有31家企业与松潘县各个村签订帮扶协议;市工商联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消费扶贫” 52.5万元,带动松潘县草原乡75户贫困户增收。与此同时,市工商联还依托市外商会平台,着力引导临海在外商人购买或代销家乡临海农副产品,动员企业家助力家乡教育基金建设,为家乡弱势群体进行捐助,纵深推进市“统一战线—同心·乡村振兴慈善(爱心)基金”建设。共富路上,市总商会捐赠价值16.5万元的缝纫机给永丰镇凤凰桥村,探索产业兴村之路,受到村民广泛称赞。
完善组织网络
推进基层商会建设
2017年,汇溪镇、桃渚镇商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市成了台州市首个实现镇(街道)商会全覆盖的县(市、区)。捷报连连,将镜头定焦于在外临海籍工商界人士分布图上,我们欣喜地看见,5年里,四川、青海、深圳、阿克苏、邯郸、贵州、海口、哈尔滨、西藏等地,临海商会身影先后崛起。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了19个镇(街)商会、30个市外商会、1个临海异地商会、1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联谊会以及1个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
壮大会员队伍,握紧经济发展的“拳头”。2016年,市工商联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档案,挖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创二代企业家加入到工商联队伍中来,指导市内外商会做好换届工作,实现基层组织新老班子的交替。每年召开全国临海市外商会联谊会,邀请市外200多名商会代表共叙乡情。此外,还定期举办临海企业家创业创新座谈会、浙商回归和招商座谈会等会议,群策群力谋发展。
基层组织不断健全,筑梦蓝图轮廓越发明晰,市工商联开始了从“五有、五好”到“四好”商会建设2.0新征程。以党建促会建,就是迈出的第一步。5年里,市工商联一路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联谊会建设,壮大党员队伍,建立五好党支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市内外商会党建工作全覆盖。2017年至2018年,我市先后召开了基层商会会长会议暨全市基层商会组织建设现场会、市外商会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暨秘书长会议等会议,交流创建经验,树立典型。同时,不断加强商会秘书处建设,为加强商会组织标准建设,指导基层商会做到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制度档案台账、有网站信息平台、有独立办公场所、有经费收支保障,还委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制《基层商会组织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并根据各镇(街道)商会实际情况,指导开展“一镇街商会一品牌”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商会品牌效应。
创新平台建设
助推经济健康发展
招商选资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所在。2021年,在上海、北京召开的临海籍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暨专题招商推介会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式苗就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交流、在京临商助力临海发展等与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关于千年府城新崛起的无限可能,不断被挖掘、放大。
临海的经济“高光”时刻并未止步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恰恰是又一轮发展的开端,而市工商联则是串联一次又一次起点的纽带桥梁。市工商联以商会、人才联谊会、招商工作办公室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外30家商会,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才联谊会及上海台中、回浦校友会的作用,积极发力“浙商回归”,为家乡发展引进资金、人才、项目。在全国30家市外商会设立临海市浙商回归和招商引资工作站,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
让优质资源回流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它们“留下来”。在加深思考的同时,市工商联也没有停止行动的脚步。市工商联创新工作机制,成立5个商会服务平台,聚焦民企科学发展。其中,市协同商会服务中心,为会员企业开展劳动风险评估等健康体检辅导服务1800多家次。市工商联(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全市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调解工作,至今受理调解案件4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55%以上。市协同助企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方式集成司法、公安、市场监督、行政审批、环保、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提升了企业联系对接政府职能部门的精准度。此外,市工商联还致力于搭建政企对话平台,畅通沟通渠道,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会员企业参加法律培训或讲座,邀请司法部门有关专家授课释疑,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多部门联合召开“亲清直通车—科技自立自强促发展”、2021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共收集问题建议45条,提交相应职能部门解决,取得良好成效。
深入调查研究
提升参政议政实效
《关于加快临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破解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之困》《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报告厅里,一篇篇“冒热气、带真情”的政协财经组工商联界别委员发言振奋人心。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创造民营经济新辉煌出谋划策成为了全市大小企业主们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
共绘同心圆,奏响最强音。市工商联以政协财经组工商联界别委员为主体,通过“听、看、走”等形式,组织他们撰写提案,及时反映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引导委员主动履行职责,讲好一村一委员故事,为乡村振兴工作出谋划策。近几年,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市工商联和商会组织深入企业,及时掌握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情况,分析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重点开展了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如何加强异地商会规范化建设调研等主题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配合全联、省联完成各项专题调研,加强对口联系,倾听企业心声,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力所能及为企业减负减压。疫情期间,市工商联积极组织开展“三服务”活动,根据市内企业发展需求,开展“点对点”“针对性”驻点招工工作,共接回新老员工5万余人,极大助推我市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5年风雨兼程,唱响今日发展凯歌。新起点,新气象,新作为,前进的脚步永远都在路上。面对未来,市工商联重整行囊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