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1亿多年前的括苍山是怎样的?

这块鱼化石揭露了秘密

作者:钱梦华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10月27日

图为鱼化石。 钱梦华摄

图为专家在现场考察鱼化石。 钱梦华摄

  括苍山,地处浙东中南部,其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位于我市括苍镇,系浙东南第一高峰,也是中国大陆沿海海岸线60公里范围内的最高峰。

  前不久,在括苍镇的山头何村,发现上亿年前的鱼化石。沧海桑田的变迁令许多人惊叹不已,记者也前往探索鱼化石里的秘密。

  挖土机挖出鱼化石

  当时,山头何村正进行环境整治,挖土机清理到山体边的垃圾时,带出一堆碎石。当村民清理时,一阵惊喜的喊声,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快看,这块石头里有条鱼!”

  “我这块好像也有,像鱼的尾巴。”

  “我这好像是鱼身。”

  ……

  当时在现场的山头何村党总支书记何经永回忆说:“当天,大家看到最完整的一块鱼化石有十几厘米长,像鲫鱼的模样。”

  40多岁的何经永说,自己一直在这个村里生活,只见过两条这么完整的鱼化石,一条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一条就是现在。

  据了解,括苍山脉形成于中生代晚期,总体上为一个巨型环状火山构造。而在该地挖掘出的完整鱼化石,专家推测来自距今约1.17亿年前的白垩纪。

  鱼化石见证历史

  事实上,这块鱼化石产地早在80多年前就被专家探访过,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临海海洋文化研究文集》记载,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重要奠基人朱洗院士回乡办学,1938年,他曾率回浦学生去山头何采集化石。

  1978年,省地调院(原区测队)在开展地质测绘工作时,依据古生物时代将地层置于早白垩世馆头组。1995年,省地质第五大队重新采集化石并确定其层位,结合火山构造研究将地层定为晚侏罗世茶湾组。

  在这一代,科研专家曾发现过浙东副鳍鱼、寿昌中鲚鱼、秀丽华夏鱼以及大量的介形虫、植物化石。这块遗迹成为了当时浙江白垩纪茶湾组地层中产鱼化石的唯一已知实例,是省内为数不多的鱼化石产地之一。

  鱼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原来上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湖泊,适合鱼类栖息和繁衍,后来火山喷发,少数生活于河湖水中的生灵,被降落的火山灰掩埋在地下,又经漫长地质作用,演变为化石群。

  该地的化石群出露好,且其化石组合特征代表了晚中生代茶湾期古生物类群。产出的动植物化石,门类与属种多,佐证地层时代依据充分,均属浙东同期地层罕见。

  保护化石人人有责

  在山头何村的文化礼堂里,何经永和村干部们一起将这些鱼化石进行了简单处理,并妥善地保管起来。

  “我们希望这块地方,能够得到更好保护,供专家们科研考察。”何经永表示,期望这里能建一个鱼化石博物馆,让更多人领略到生命演绎的魅力。

  据了解,2017年,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的第二批全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名录中,括苍镇山头何村榜上有名。该地的保护等级被确立为二级,设立了地质遗迹保护标志,在保护边界范围内,禁止开山采石等大型工程活动。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表示:“这些鱼化石的发现,对于我们探索古生物的生活和栖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着能在这块遗迹中发现更多生物生活的痕迹。”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市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这块区域的保护,请广大市民不要私自前往挖掘,共同守护这群穿越亿年时光的“伙伴”。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