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纸上骨鲠见忠贞

——性情诗杰陈函辉

作者:陈引奭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11月17日

  作吏难兼隐,巢由也望尘。

  遥怜修竹径,五载未归人。

  这是陈函辉一首五言绝句的书法诗轴。

  诗有上古之风,有性情有情味,自然清新却不乏沉郁悱恻,自然是一首好诗。

  在这短短二十字中,陈函辉有着他文人式的感喟:做了官,即便是这无足轻重的微官小吏,心里那些隐逸起来的安静而闲散的生活念想就难以兼顾了。想望上古高隐巢父许由,更是望尘莫及了。想到家乡那条曾经伴我读书往还的竹径小路,内心不免有些怆楚。它是否依然记起,我已是5年未归之人了。就诗中的文字而观,这是文人的寄心之作,体现的是一种传统文人内心常有的矛盾,甚至于有些淡淡的幽怨:一方面,文人总是想着要以自己的饱学之才济世经时、匡扶社稷,以为大用,而另一方面,文人的本性又会不甘于辛劳的宦海风尘,时不时地想着恢复平静而高洁的内心,回到那些曾经让自己快乐平和的环境中。这些环境往往是文人的梦里家山,是他们内心的竹径。其中,也许有他的某种牵挂,也许这就是牵萦了中国文人数千年的乡愁。

  陈函辉(1590-1646),临海人,明末志士。其家位于紫阳街一侧的更铺路(原名腊巷口)。据徐三见记述:传说陈函辉临出生时,他母亲梦见嘉靖年间(1522-1566)因弹劾严嵩至死的忠臣杨继盛(号椒山)来访。因景仰忠臣烈士,陈家便把“椒”字拆开,以“木叔”二字作为陈函辉的字。陈函辉出生后,因容貌酷似云峰证道寺捡字纸的老和尚,左右邻居都说他是老和尚转世。《临海县志》记载:陈函辉父陈三槐为明万历十年(1582)进士,为官方正,一尘不染。幼年的陈函辉随其父于岭南任上,多受启蒙,10岁能文。15岁时,父亲送他到白鹿洞书院,师从一代名臣、书法大家黄道周。回乡后,又到云峰证道寺闭门研习经史典籍。天启七年(1627),陈函辉考中解元后,曾作洋洋数千言的《买油歌》,时人誉为“旷世逸才”。崇祯二年(1629)中进士,崇祯九年(1636)选为常州靖江县令,任上他改革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修建学宫,推进文教,善政益多。靖江科举在陈函辉之前曾绝榜30余年,陈函辉上任后,竟接连中举。时至今日,靖江各界仍然将陈函辉作为靖江文化与靖江精神的重要代表。

  陈函辉毕竟是深具文人底色的读书人,为人不羁小节,做好政务之余,也好诗酒交游。崇祯十四年(1641),陈函辉因御史左光先参劾被罢职。之后长期隐居,以诗书自娱。

  明亡后,陈函辉破家起兵,以图复明。失败后,奔临海云峰寺,三死以殉国。

  在临海,云峰寺、白塔寺都留有陈函辉踪迹,巾山上的小寒山(今天宁寺经楼附近)是陈函辉读书处,也是他与徐霞客一起坐听江潮、“烧灯夜话”之所在。

  临海市博物馆藏有数条陈函辉书法诗轴,内容是他自作的五言诗,其一为“司舆有丘壑,仲长自园林。一条青竹杖,千秋怀古心”,其二为“忽思湖上宅,苏白二公堤。放鹤孤山下,梅花隔水西”。两首诗中提到的仲长与林和靖都是古代隐逸世间的“高尚之士”,应是陈函辉遭弹劾罢官后抒怀所作。诗意潇散雅淡,清新隽永中又有着几丝若可捉摸的愁绪,寥寥二十字外,似有不尽的意味。

  陈函辉的书法,并未脱离晚明书法的总体风格,承绪了明人多以瘦硬入神出势的尚势之风。虽说晚明时期是中国传统文人最为向往的时代,那时候江南一带由于资本主义萌芽而贸易繁荣、经济富庶,市井文化和手工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让文化艺术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到园林建筑,小到金玉竹木牙雕,文化和艺术的优雅精致体现在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承平日久却导致政治腐败、官员奢靡,南倭北虏、边关不时告急,这些也让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心生忧患。和政治类似,在书法上,长期以来的风雅靡弱、无病呻吟在董其昌那里达到极致后,一些有见地的高层书法家开始了新的探索,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诸家都是在晚明时期突破靡弱积习,展现独立个性的书法名家。陈函辉的书法也受到这些风气的影响。从这件作品看,他的书法底子里有文徵明与董其昌的影子,也有类似徐青藤的跌宕奇崛,同时可以上溯到米芾、颜真卿和二王。在用笔结字上,接近于张瑞图却比张瑞图的笔法更丰富,显得更古雅。在书法意象的体现上,接近于倪元璐却又不是倪元璐的苍茫遒劲,倒是另有一种峻发之气。当然和这些以书法名世的大家相比,陈函辉似乎又欠些成熟和统一。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他内心的表达。

  阅读陈函辉的书法是快刀剖竹般的痛快。在他鲠硬如钢条般的线条中,在或流动飞扬或结实坚固的书体间,在一任心性,襟怀洒然的尺幅里,可以体会到的是他孤傲而刚烈的内心。他因为读书多而气骨清,胆气硬而笔力劲,挥洒之间懒作纠缠毫无滞碍。数尺纸上,二十余字如风生,如霹雳,顷刻间援笔立就。落笔提按处,骨骾之气跃然纸上。即便尺幅不大,也不逊不怵,清冽的芬芳弥漫其间,渐次漾开,似梅般沁脾,如兰般幽谧。

  由陈函辉的书法反观他的人生,他三死以殉国,虽说是时势到此、国运到此,但更多的,还是他的禀性使然。以他之才,其实完全可以如钱谦益、吴梅村、王铎等人一样苟且偷生,也可以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或者傅山、宋曹一样,隐于乡里或山水之间,以诗书文章自娱。他出生时以木叔为字就充分说明了他的父母和家庭环境对于忠孝之道与民族气节的重视。他的父亲有许多撼人心魄的诗句,如《题方正学先生祠》中的“万死寸心留是字,九原十族聚忠魂”,对陈函辉主观人格的建立有着很大影响。而他的生长之处——负山枕海的台州又是一个十分重义轻利,崇尚硬气的地方,历代为忠孝节义而慷慨赴难者不乏其人。明朝初年,就有因为建文之变而不惧“十族全诛”的方孝孺(当年宁海属于台州)与投湖自尽且不为人知其姓名的东湖樵夫。此外,陈函辉身为奇才,他的朋友中也多有徐霞客之类的奇伟之人,其一生负奇气、有奇行、作奇文。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必然会是一个有气节、有性情的奇男子。

  了解了这些,我们也许可以进一步体悟到陈函辉书法诗轴的魅力。有人或许会以为这书法太硬、太鲠而不柔和优雅。但是,对于陈函辉本人而言,这样的一个奇才想来是无意做书家的。因而在随意俯拾的书法中,体现更多的是他的性情、他的气节,是他无意小节、不拘绳墨而又忠心不二的硬气。或许,这周身见骨的高亢“硬气”却是大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