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社区成立于2001年9月,目前有常住人口6800多人、支部党员60人、在职党员560多人,是我市最大的居民住宅区之一。近年来,大洋社区通过抓党建促发展,走出了一条社区服务治理新路径,将社区打造成为群众的幸福家园。
社区能人齐出手
打造社区“邻聚力”
“写字时,笔杆要靠在虎口上!非常好!”近日,下午四点半,在大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教室内,社区“四点半课堂”准时开课。当天,社区邀请了公益老师给孩子们上书法课。
在座的大都是社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们都会在这里学习,等待父母下班。每日不同的课程,不仅解决了父母接送孩子难的问题,也满足了辖区儿童就近学习、就近培养的需要。
“我们幼儿园就在小区里面,课堂就在服务中心楼上,走过去只要几分钟。对我们家长来说,这样非常方便。”大洋社区居民朱秀琴说。
除了“四点半课堂”,大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拥有政治生活馆、文化工作室、健康室、图书馆、老年大学、孝慈学堂等20多个公益文化活动空间,满足了居民们对环境、健康、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社区居民的第二个“家”。
“党群服务中心在一开始叫便民服务中心,最初是对外承包经营的。但后来我们发现,我们社区有很多能人,大家可以一起把这个‘家’建设好。”大洋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秀利说。
“一元多方”新机制
居民自治破难题
从群众反响强烈的老旧小区到全市社区治理的典范,大洋社区逐步摸索出了“一元多方”的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激发居民自治功能。每月5日,大洋社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物业等召开多方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社区难事、烦事、揪心事。
“这里的绿化要调整一下。”
“这里的楼道杂物太多了。”
……
今年77岁的退休教师金送喜是社区“居民顾问团”的一员。只要有空,他就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小区里“找找茬”,身体力行地推进家园环境建设。
近年来,大洋社区不断挖掘、培养像金送喜这样的骨干力量,积极吸纳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党员等组成“居民顾问团”,创新“邻里齐心、楼宇共治”的管理模式,营造社区治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他们的助力下,老旧小区缺绿化、公共活动区域少、停车难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大洋社区居民朱鸣是大洋社区第一批居民,社区的点滴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以前,小区里停车难。碰到下班高峰期,停车都找不到位置。现在,停车方便多了。”
数字赋能新模式
层层蜕变向未来
近年来,伴随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兴起,大洋社区还布局高清探头、智能门禁、车辆道闸等前端感知设备,数字赋能让社区治理更省心省力。
此外,为提升服务效能,社区引入居家养老终端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一旦发生异常便可快速通知网格员上门查看。“无处不智慧”未来场景变得触手可及。
从“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大洋社区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于社区建设之中,形成了有力度、有温度的基层治理“大洋模式”。
“未来,我们会继续以一老一小为突破口,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我相信,大洋社区虽然是一个老小区,但依然是一个非常温暖和幸福的地方。”周秀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