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三大夫巷里的刚介良吏陈员韬

作者:林大岳 徐媛苹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在府城紫阳街北段有一条三大夫巷,东起紫阳街,西至璎珞街,全长191米,宽3米。这里是明代进士陈员韬、陈选和举人陈英父子的故居,曾经建有“三大夫坊”,故此巷称“三大夫”。父子三人都是有名的清官廉吏,陈员韬为官清慎,“雅尚清白”,居官二十余年,“囊无赢资”。受他影响,长子陈英“薄于世味,笃于义理,衣扉萧然,室无长物”,而且还安贫乐道,不以为意。儿子陈选更是清约如寒士,官至一省要员却“瓦器蔬食”“行李萧然”。他们的故事至今还闪耀着光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明成化二年(1466),江西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准备在县北五里杨溪桥边建一座遗爱亭,以表彰一位值得百姓永久纪念的知县。为了做好这件事,新城县百姓纷纷主动伐木运石,很快建好了亭子,但尚缺一篇上好的碑记。于是,在朝为官的新城人潘顺、傅颙等人,便请时任太常少卿刘定之写一篇碑记,以颂扬知县的政绩。

  刘定之(1409-1469),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官至礼部左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他为人耿直刚正,且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这一年,他以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入值文渊阁,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而他要赞颂的这位知县是已经去职26年,也已经去世14年的临海人陈员韬。

  一

  陈员韬(1399-1452) ,字从熙,号勿斋,临海人。宣德五年(1430)进士,宣德十年(1435)至正统六年(1441)任新城知县,后历任永新县知县、山西监察御史、四川监察御史、广东监察御史、广东布政司左参政、福建右布政使等职,政绩卓著,官声极佳。

  写这样的碑记,一般都邀请有名望的人物来操刀。刘定之既是有政治和文学地位的学者型官员,又是陈知县曾经的子民,人们认为非他这样的人不足以彰显陈知县的政绩。陈员韬是新城县非常知名的知县,歌颂其事迹的行为也早在他在任时就开始了,而且此后一直传诵不绝。

  早在正统五年(1440)左右,那时陈员韬入仕满十年,任新城知县已六年,正是他进京向朝廷定期述职的日子。此间,他要被超级提拔的“信息”不胫而走,新城百姓都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无助,预谋着请求朝廷让他留任。后来,陈员韬并未改任,人们才放下心来。于是当地在朝任刑部主事的丁芹,请时任内阁大学士马愉(字性和,号澹轩,明朝状元)写了一篇《赠陈知县复治新城序》以褒誉陈员韬,高度评价他在新城的突出政绩,对他“始终不懈为存心行事”的精神加以勉励。

  正统七年(1442),陈员韬之子陈选被提拔为山西监察御史。他在任时倡议修缮新城县先贤祠,并在祠中亲自教育学子们奋发学习、超越前贤。因此,士人们由衷感念起了陈选的父亲陈知县,又发起了一轮追思行动。当时有个因病从礼科给事中任上退下来的新城人名叫何澄(1355-1447),他曾与解缙等人同修《永乐大典》,回乡后,每日与朋友赋诗饮酒为乐,同时也十分关心民瘼。他代表乡人请时任刑部右侍郎且以清名著称的何文渊写了《新城先贤祠堂记》,借以颂扬陈知县的政绩。为了让何文渊写好这篇文章,何澄详细罗列了陈员韬任上的各项先进事迹,共达十件之多,供何文渊参考。文中,何文渊对陈员韬“以正身心、持廉介为教本,以振举风俗、作新人材为先务”的精神及其功绩大为赞赏。

  刘定之的《遗爱亭碑记》写得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全文非常简短,不到200字。一则是碑体的字数有限,二则避免有矜夸之嫌,只记载了陈员韬惩治黠吏、修建乡贤祠、重视教育等主要功绩,而详细的政绩,则让大家阅读何文渊的《新城先贤祠堂记》。

  二

  那么,是什么样的功绩,让新城人在26年后还对陈知县念念不忘,还不断地请多个位高权重的名儒大臣们为他作文褒奖呢?

  综合几篇文章和县志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陈员韬的功绩已经达到了“下著之百姓,上闻于圣天子”的程度,而他得到百姓拥戴和上级厚爱的原因,是他果断铲除“烦苛弊习”,大力打击“奸民猾胥”,对于民生则“务崇宽简”。史志称他的“德性四时皆备”,我们可以套用雷锋同志的名言来理解:对待百姓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火热,对待贪官像秋风般肃杀,对待敌人像严冬般无情。

  他刚直不阿,导民以正,勇于担当,清正廉洁,主要功绩有:

  一是清除腐败官吏。打击腐败从身边人做起。刚上任时,他发现新城县衙“三班六房”中有不少狡黠小吏,怠于公事,为害百姓。他果断加以清理,改用谨慎的吏员,迅速构建称职称心的工作团队,建立清正廉明的形象。

  二是收回豪僧寺田。摧毁滥建的祠庙二十余所,收回被豪僧侵占的废弃寺田七千余亩,并请求朝廷将此送给附近贫苦无田的民众。

  三是解除贵族特权。当时,江西建昌有荆王府,动辄将军役作为自己的私役来使用,而且军役死后,还继续让其家中其他男丁服役,百姓为此苦不堪言,陈员韬上疏请求终止这一苛役,得到英宗同意,使六百余家劳役得到免除。

  四是打击逃税漏税。将富人隐匿的人丁与田亩清算出来,改变了徭役、兵役不均现象,而孤寡穷弱的百姓赖以休养生息,五十余家不堪忍受徭役而常年逃亡在外的贫民得以回乡安居。

  他“心存惠爱,政宜于民”,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受到教化,主要功绩有:

  一是修先贤祠。县东有祭祀先贤的祠庙,年久坍圮,他倡导加以修理,并拿出工资捐款资助,建成后定期带学子前往祭祀。

  二是重视教育。以“崇化励贤”为本,拓建县儒学,扩大招生规模。公务之余,亲自督促学子功课,经常抽查督导学业,对学子的问题谆谆教诲,终日不倦,于是“士由科贡彬彬焉接武而出”,人才不断涌现。

  三是重贤爱能。经常造访县里知名的知识分子,如涂恢、邓时康、王湛、刘本中等人,与他们讲说经义。

  四是兴修水利。城郊有良田多靠近河滩,频繁遭受水灾。他命人修筑堤坝,加固河岸,种上榆柳,增高桥梁,提高抗灾能力,使田亩灌溉得时,庄稼得以丰收。

  五是断案服人。他审理案件明达有决断,使百姓令行禁止、不敢争斗,邻县乡民有纠缠不清的案子也都乐于求他来一断曲直。

  六是珍惜民力。不轻易大搞劳民伤财的建设,无论是修缮文庙、公署、坛场,还是增建预备仓(储藏赈济粮所设的粮仓),费用都由公家规划处置,而与民无扰。

  七是未雨绸缪。丰年的时候预先计划,劝说尚义之家捐献粮食以备赈济之需,正统元年(1436)粮食歉收时,百姓赖此计划以存活。

  据《新城先贤祠堂记》所说,他刚上任一个月,便实现了全县大治。又经七年积累,他的政绩更为突出,被当时著名理学家罗伦称为建昌府百年来最好的两个县令之一,所以到正德十一年(1516)修《新城县志》时,编撰者还说“自去邑迄今,军民犹诵其德”,此时距他离任已达75年之久。因此,说陈员韬是百年最贤能的知县,一点也不为过。

  三

  陈员韬具有“君子德化感人”的突出行政能力,往往很快就能出政绩。调任到永新县后,当地人口众多,政务繁剧,人们常年争讼不息,十分难缠。陈员韬着力打击了一两个刺头,于是,那些奸民猾吏都惧怕他的威严,收声敛迹,先前欺邻霸舍的人则仓皇逃窜。经过两个月雷厉风行的拨乱反正,永新县便宣告治理完成。

  在后来的仕途上,陈员韬继续实践了“恩威兼济、宽严适宜”的为政之道。

  他的威严让小人胆寒。在山西监察御史和四川巡按任上,他正色直言,不避权贵,罢免酷吏,充分展示了刚正不阿的品格和“风裁凛凛”的气质。在福建右布政使任上,有豪僧倚仗宦官的权势,霸占民田,其他官员都不敢过问,他一上任就将其绳之以法,绝不宽贷。正统十三年(1448),明军镇压福建沙县、尤溪一带的邓茂七民变后,朝廷特派陈员韬前去安抚民众。都指挥蒋贵向部下索贿,都督范雄因病不能治军,陈员韬到任后立即将他们治罪,然后亲自率领数十人直趋延平府商议战守机宜,使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他的恩德给平民带来希望。在四川,审理释放了四十多个被冤的死刑犯,在福建又平反五十多人,保全了民变中两万七千余个胁从犯的性命。在广东,正值黄萧养作乱后不久,也是仰赖陈员韬安抚备至,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福建邓茂七民变后,民生凋敝,他率领府县官员抚恤百姓,召集流亡,创建公署,设立明溪寨巡检司,使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得到恢复。

  他恩威并济的手法在平乱安民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巡按四川时,维州大小两姓少数民族世为仇敌,相互杀伐不断,死伤无数,严重扰乱地方安宁,陈员韬亲自召集他们,晓以利害,仅凭三寸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便使两姓家族心悦诚服,一笑泯恩仇,从此相安无事。

  景泰三年(1452),福建漳州海盗暗中滋长,陈员韬又受命与御史等人前往攻打,可惜其间因病溘然而逝,年仅54岁。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