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着脚步,一步一步缓缓迈上台阶,一个瘦削的、歪歪扭扭的背影出现在天台上。这是影片《小小的我》的开头。
大人们在餐桌上为刘春和庆生,刘春和歪着脑袋,颇为费劲地喝着可乐,似乎努力地想融入这温馨的氛围。他很年轻,还在为高考备战,却是一位脑瘫患者。刘春和总是穿着宽宽大大的T恤,歪歪扭扭地走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和其他活泼开朗的同龄人不太一样,他敏感、安静,同时也有自己的小世界:会写诗,睡觉的时候总是瘫倒在地板上,或者钻进敞开的行李箱里,不修边幅地抱着玩偶,睡得像个小孩。他的身边很少有同龄的伙伴,倒是常出现在公园里,和外婆所在的老年合唱团成员们一起,听他们纷纷扰扰、嘻嘻闹闹。刘春和敲鼓的样子也很费劲。对普通人来说,许多轻轻松松就可完成的事情,对于一位控制躯体存在困难的脑瘫患者来说,就变得很难。可能也是因为如此,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脑瘫患者没有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除了吃喝拉撒睡,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生理欲望。但是,这部电影用平实、温和的叙述告诉每一位观众:脑瘫患者和普通人是一样的。
影片中,刘春和的课桌上总是垒着高高的复习用书。在影片的后半段,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院校,离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更接近了一步。在这之前,他曾经无数次给校招生办拨打电话,询问如果考生是一名脑瘫患者,是否会影响录取结果。可能他从小到大在社会中得到的反馈都不是那么“平等”或“友善”,所以他自己也对这种平等产生了怀疑。
在暑期兼职的片段里,刘春和独自前往咖啡馆应聘。老板问他:“服务员的工作对体力、智力、情商都有要求,你这个样子,我要确认你行不行。你能坚持走多长时间?”面对咖啡馆老板委婉的劝退,春和有些倔强:“我能一次走十几分钟,歇一会儿再继续走。”然后他开始走路,虽然步伐歪歪扭扭,且颇费气力,但他没有停下来。
老板无奈地说:“我只是想招个普通人。”
刘春和回答:“我是个记性很好的普通人。”我很喜欢这句台词,平平淡淡却又充满力量。
咖啡馆面试结束后,外婆和刘春和坐在一起聊天。得知春和面试成功,外婆满怀欣喜地说:“找到工作就有钱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换自己的手机。”刘春和却说:“不对,外婆,不只是钱,我有工作,是尊严。”
影片还真实又残酷地刻画了春和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小的时候,春和躲进行李箱,无意中听见妈妈问爸爸:“如果找不到他,会不会好一点?”这句话很短很轻,却像剜刀一样刻进心里。所以长大后,春和像躲进避风港一样,一次次地爬进狭小、破旧的行李箱,好像这样就可以隔绝开外面那个残酷、真实的世界。
刘春和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似乎也是他的写照。他无数次想抛弃这个世界,却依然热烈、鲜活地拥抱明天。尽管满怀痛苦,却也充满希望。他学打鼓、考驾照,去咖啡馆兼职,考上理想院校……就像电影中的台词所说:“哪怕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苔也在奋力生长。哪怕它如米粒般大小,它也不自暴自弃、不自惭形秽,凭借一己之力活出了不输牡丹的尊严。”
演员易烊千玺在影片中的演绎令人敬佩。他完全舍弃了偶像的包袱,让观众看到了真实鲜活、在逆境中挣扎的少年刘春和。“我们眼睛里除了平视或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我们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还应该有世间冷暖。我们应该拥有的,除了海纳百川的眼界胸怀,还有悲天悯人的创作灵魂。”这部电影做到了,刘春和也做到了。